公路改扩建路基病害原因分析及其防治见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公路改扩建路基病害原因分析及其防治见解

朱洗贞

云南云岭高速矿业有限公司650000

摘要:在现阶段,改扩建公路成为政府为人们提供便利的主要手段。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改建、扩宽等行为,会出现沉降、变形累积等现象,同时,由于路基土体稳定性也存在差异,便会造成原有路基的变形或损坏,新路基不稳定等恶劣后果,但公路建设又因其施工面广、工期紧、施工内容复杂等原因,存在其特殊性,所以为了避免路基病害,必须在问题出现之前就做好防治措施。因此,本文就公路改扩建造成的路基病害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防治问题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公路改扩建;路基病害;原因分析;防治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路的改扩建、续建日益火热,倘若在这些项目火热的同时,不能将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不仅会造成新旧公路的难以结合,更会导致路基不稳、路基病害,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现象,更严重的,可能会埋下行人生命安全的隐患。因此,分析公路改扩建造成路基病害的原因并及时防治的问题需要格外重视。

一、概述

路基,就是道路的基础,是道路建设、路面铺设、轨道建设的必要条件。“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句足以说明路基的重要性。如果路基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道路产生影响。现今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道路,公路铺设已经覆盖到各地,但经济不断发展,各地政府为完善道路基础设施,选择改建、扩宽道路,这样的话,路基病害问题就要被重视起来。因为是改扩建的公路,如果出现问题,很可能会使原有和现有路面都发生问题,不便于居民出行,浪费人力物力,甚至危及行人安全。

二、公路改扩建发生的路基病害及原因

1、新旧路基交界处不稳定

路面进行改扩建时,必然会有新旧道路的连接,新旧道路连接时,就一定要将新旧路基结合。但新旧路基结合的部分往往是改扩建工程后,最薄弱的位置,路基病害很容易在这一带发生。与行车主道路的路基压实度相比,路边坡在改扩建过程中的压实度情况更差。此外,在道路运营期,边坡、新旧交界处的路基会在各种恶劣天气下遭到破坏,稳定性降低,压实度也远远不如土体在不断固结的通车道路段。因此,在建造时,由于新旧道路交界、结合处的表面土体强度低,各种加筋处理不当,连接台阶开挖不合理,就会使得拓宽改建后的道路同先前道路的结合处发生滑移,路基土体就的稳定性就会大大降低,路基土体也会越来越快地发生变形。

2、路基的沉陷坍塌

路基的沉陷是指在路基表面发生垂直方向的下落,在公路改扩建后,也常常出现路基坍塌问题。在公路进行改扩建之前,施工单位要对施工地周围的土地、水利情况进行充分地调查和研究,如果施工单位施工前的调查不充分,就会导致工程设计不稳定,边坡设计的不合理,在日后,就会造成边坡结构的不稳定。此外,由于路面的改建,新旧路面不可能一模一样,如果遇到开挖程度较难的边坡,边坡建造就更难同老路边坡不适应,也会影响边坡的结构稳定。最后,由于路基本身的压缩与沉陷和路基下的土地自身承载力的不足,在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和雨水侵蚀下,路基下土体强度不足,路基的稳定性自然得不到保障,就会出现路基的沉陷坍塌,例如2018年的8月13日,诸永高速往温州方向85公里加300米处,路肩有十余米长的路基发生坍塌,坍塌的原因就是受台风影响,土质受到强降水的冲刷变得松软,路基就发生了坍塌。

3、裂缝问题

改扩建道路时常常出现裂缝问题。由于裂缝产生的原因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在道路改扩建后,被改扩建后的路基常会发生差异沉降、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沉降过后,土体高度出现差异,地面表面就会出现裂缝。纵向裂缝比横向裂缝更常出现。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在压实土体时,也没有符合要求。纵向裂缝就会在雨水冲刷下产生于旧路基被扩建部分或高路堤部分。另外,还有横向裂缝,虽然它出现的几率不高,但也不能说完全不会发生。横向裂缝的产生往往开始于温度变化率较大的地基表面,简单地说,横向裂缝是由于温度变化不同产生的,一旦裂缝产生,就会继续渗透到土体更深处,时间一长,沥青不断老化,裂缝就越来越容易产生。最后,地面表面的裂缝增多,时间变长,表面遭到冲刷,翻浆,这样,以裂缝为中心的地面就会下陷形变,裂缝两侧的平滑路面更会随着路面的下陷产生新的裂缝,裂缝增多之后,整个地面都会出现碎裂破坏的严重后果。

4、边坡滑塌冲刷

一般情况下,公路扩建就是将原有的路基加宽,在拓宽的同时,就要对原有路基左右的绿地植被进行移除,边沟也要被拆除,排水系统自然会遭到破坏,一旦雨水冲刷,土体受到破坏,排水系统不流畅,最后的结果就是路肩路面被损坏。此外,边坡滑塌也是最主要的路基病害之一。边坡滑塌可以分为溜方和滑坡。溜方是由边坡因土体表面的薄层土体是沿着土质边坡下滑的形成的,而滑坡则是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某一的滑动面随之下滑的,且滑坡土体较多,溜方土体较少。

5、产生其他路基病害的原因

(1)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有些道路路基在扩宽后,稳定性下降,再因为本身的地质和水文条件不好,在进行改扩建之后,稳定性遭到破坏,很容易出现路基病害。

(2)施工方法与路基结构问题。在改扩建道路时,施工单位大多选择拓宽原有道路或者提高高度,但由于新旧路基的差异性,在正常通车一段时间后,土体就会发生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导致路面开始变形以及上面所说的裂缝问题。此外,施工单位还会通过将路面拓宽的方式进行改建,这样也就出现了我们所说的新旧路面的交接问题。

三、路基病害的防治

1、正确处理新旧路基交界处

新旧路基的交界处极其容易发生问题,因此,施工单位在改扩建时,要充分注意交界处的稳定性,特殊位置要特殊处理,对交界处的把关会影响整个路基的质量。现今的施工筑路单位为了解决新旧路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筑路方法,即间隙法施工。主要手段就是建造新路基时,与旧路基留出一段距离,让两处之间留有一定空隙,让第一阶段的路基填土在重力作用下固结,使先前留出的空隙下土体强度提高,这样,第二阶段填土会产生的对旧路基的附加变形,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被减少。因此,采用这种方法用于改扩建公路施工,有利于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

2、坍塌、裂缝的防治

施工单位在建造公路时同时,也要注意修建挡土结构物或者采用土体加筋的方式提高路基整体的稳定性。同时做好路基的排水措施,施工时,保护好路基的边坡,让土体不受到水流冲刷的伤害。

3、选择好的筑路材料

选择好的筑路材料自然相当重要,只要选择了好的筑路材料,就可以加强路基的承载性和稳定性。在公路长时间通车的情况下,突然将其改扩建,影响原有结构稳定性本就容易造成事故,如果施工单位还贪图小便宜选便宜的材料,就很容易造成新旧路面两地的毁坏。因此,在预算范围内,一定要选最好的预算材料。此外,在新建公路时,压实土体时,一定要保证新土体的压实度满足规定,与原有路基压实度相符或超过原有压实度。

结束语:随着交通的发展,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早先的公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生活出行的需要,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就要不断改建扩建原有公路,在改建扩建的过程中,由于土体的不同,时间的差异,温度的不同,自然天气的影响,非常容易导致路基病害,后果非常严重。因此,相关部门在筑路时,要严格把控路基土体质量,认清路基病害原因,及时防治病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帆.公路改扩建道路路基加宽施工技术应用[J].交通世界,2018,(27):80-81.

[2]蔡绍芳.改扩建公路路基病害及施工质量控制[J].交通世界,2018,(16):30-31.

[3]陈伦坤.高等级公路改扩建路基拼接设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06):108-109.

[4]杨栋.高等级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病害类型、成因及对策[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5,(08):58-59.

[5]吴健,吴智勇,江兴旺,李刚.公路改扩建设计思路——路基、路面及排水[J].中外公路,2014,(02):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