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者当温施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痰饮者当温施治

赵子君

赵子君(阆中市康复二诊所四川阆中637400)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325-01

痰饮的成因、病机主要是体受寒湿,中阳不振,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致肺失宣肃、脾失运化、肾失湿煦、三焦失于通调、膀胱失于气化等功能失常,津液不规正化而形成的病理产物。

治疗原则:首当温去温药,意在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行水道,促进中用,布化阳气,互通表里、审其寒热虚实及标本,标实者治宜祛湿化痰饮,本虚者法在健脾温肾:

1病因病机

痰饮的致病因素由水饮、寒、湿等积结而成,六淫之邪阳盛者为痰。阴寒之邪盛者为饮,一是因气候潮湿,涉水雨淋,久居湿地,偶会四林、露卧田野,二是过食生冷之物,损其脾胃之阳气,则寒湿内生,困脾伤阳。

2辨证施治

证分标本,治本为要,标本同治。

痰饮为病,因肺脾肾之气化功能受障,病机第二条:诸寒收引皆属肾,三焦水通失于通调,阳气微弱,水饮之邪不化,影响津液的正常布化和排泄,随机体虚的部分而潴留。致水湿积结而成,分有形和无形的多种病症在内,由于所在部位不同,痰饮的临床表现亦不一样。痰饮之病是随其病变部位及寒热虚实的变化而变化,因标本的性质不同,其临床表现和治疗各异,治则上多用辛温,用温阳类的药物辩证治疗,体现了《金匮》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温药”者何:①是温运脾肾之阳。②是温散发汗。③是当用温药。

3例举病案如下

3.1例一:痰饮

邓××,男,58岁,农民,初诊见形体壅容,微肿,下肢甚、欠温,眼包络浮肿,唇暗,自述既往有咳喘、呕吐痰涎,清水,心悸、气短,动则甚,喜端坐及高枕位,尤近期胸胁胀满,心下痞闷,胃冷觉,有水声,喜热畏冷,水入易吐,口渴不欲饮,常头晕、目眩、食少沉困、大便溏、小便清,日渐重。

诊其重点:其脉、舌、证,见脉沉迟、弦滑,舌质淡胖,苔白厚腻而滑。

辨证分析:其症状表现皆属脾肾阳虚,病机18条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寒湿不化之痰饮,因胃中停饮,寒饮内结,阳气不能升达。水饮上逆则水停中焦,则呕吐,津不能上承,水饮凌于心、肺,心悸气短或中阻清阳,不得上升,脑转耳鸣头昏重,脾运不健,水谷不能化津,充养形体,故见上述病症。

治疗方法:《金匮》云: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贵在温化痰饮,健脾利湿,温补脾肾之阳化气利水之效。

处方:白茯苓20g,桂枝尖12g,炙甘草6g,熟地黄20g,山药30g,山茱萸15g,泽泻12g(炮),附子15g,黄芪50g,丹皮12g,米砂仁12g,生山楂30g,陈皮15g,全当归24g,文火砂锅水煎服,一日三次。

以上方药,患者连服五剂,诸证速减,二诊续五剂,现能劳动渐康复。

3.2例二:溢饮

李××,女,45岁,自述多年患有身体沉重,疼痛,四肢微肿,食少,凡饮水过多,急见喘满、气短、心悸,甚者肌肤面目浮肿等。去年初冬因受寒邪以上症状加重。连服中、西药数剂,不仅无效,而且增剧,月中来我部诊治,并发兼症,背冷恶寒、无汗、咳喘、痰涎白沫、胸闷、干呕、口不渴、大便溏、小便少、舌苔白腻、脉弦迟紧。

辩证分析:据脉色证候综合分析,此为饮邪所作,正如《金匮》云:“水饮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此为表寒里饮,泛溢四肢肤表诊为溢饮。

处方:大小青龙汤加味。

麻黄(去节)12g,桂枝心15g,炙甘草10g,杏仁12g,大枣12g,石膏15g,白芍12g,五味子12g,细辛3g,法半夏12g,米砂仁10g,全当归24g,白茯苓15g,中火水煎服(一日三次,汗出少许)。

此方该患服用三剂,诸症速减,再诊续服三剂,恢复常态。随后为巩固疗效,法当固本,寒冬服以八味肾气丸,春夏服用六味地黄丸,杞枸地黄丸取之剂型变化,汤剂改为散剂,察访疗效显著,至今体健。

3.3例三:支饮

赵××,男,58岁,农民,既往常咳喘满,痰吐白沫,喜高枕,端坐位,甚者不得卧,身肿以面目为盛,历年不愈,受寒急发,曾多方医治,效果不显著,去年冬因受凉,上述病情加重,并兼恶寒发热,腰背疼痛,咳嗽气逆,目泣自出,白沫量多,脉滑沉紧,舌质淡,苔白腻。

辩证分析:皆为本虚标实,肺脾肾阳气俱虚,则邪入,致水饮结聚胸隔,影响肺气宣肃,正如病机第三条云:“诸气愤郁皆属肺”,饮邪上逆犯肺,肺气不降,故咳喘不能卧,饮为阴邪,受寒即发,水饮泛溢则面浮形肿,饮邪迫肺、痰阻气寒,喘剧则目泣自出,由于外寒内饮过甚,则见脉沉滑紧,舌白腻,诊断按《金匮》云:“咳逆倚息不得卧,其形如肿,为之支饮”。

处方:麻黄(去节)12g,白芍15g,七味子15g,生姜12g,炙甘草10g,细辛6g,桂枝12g,半夏12g,葶苈15g,大枣10g,全当归15g,茯苓15g,白蔻10g,中火煎服,一日三次。

该方药患者连服五剂,病情缓解,二诊续服五剂痊愈,现能小劳,随访未发。

4体会

以上饮邪之病,痰饮、溢饮、支饮分别运用伤寒,金匮的治疗法则:方药当以温药和之,法不离温,凡具有脾肾阳虚,水饮停聚可用本方随症加减。

笔者在总结前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对痰饮病的治疗原则上,擅用本法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