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之我见

卢云龙1苑召卫2

1山东泓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上海经纬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淄博分公司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小城镇迅速崛起,小城镇成为农村经济和人口的集聚中心,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又是区域网络的节点,成为带动农村经济繁荣和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发挥着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及各种社会化服务中心的作用,可以说搞好我国小城镇建设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作者对如何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建设;问题;建议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使其形成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中心,从而与中心城市和县城构成在时空上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达到城乡综合地、协调地、有序地同步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特别是,随着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2017年12月4日四部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出台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对特色小城镇建设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下面,本人结合多年从事规划工作的实践经验,现就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方面浅谈几点个人体会,谨供同行参考。

1小城镇规划的特性

1.1综合性

小城镇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规划而不是专业规划。小城镇有众多的子系统组成,主要包括经济系统、基础设施系统、居住与环境系统、教学文化系统、社会系统及防御安全系统等等。各个系统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在用地、空间组织及建设活动方面,都有他们的要求和规律,这些系统的发展和完善,是整个小城镇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有机构成部分。

1.2政策性

小城镇规划关系到各行各业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很强,必须体现党和国家的政策。尤其是小城镇规划中关于性质、规模、布局、发展方向的确定,产业配置、用地安排以及一系列定额指标的选定,都不是单纯的技术和经济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关系到城乡关系和城市化的推进等系列国家重大政策。

1.3长期性

小城镇规划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很长时间的历史过程,由于小城镇这个系统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长过程,所以小城镇规划也应当不断调整,来适应变化了的小城镇现实。由于人们对未来预测的局限性,小城镇规划往往跟不上发展,尤其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体制改革转化的历史时期,规划往往滞后于现实。因此,及时调整规划是非常必要的。尽管规划需要调整和补充,但经批准的规划反映了当时的政策和实际,是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反复论证所确立的,因此有必须保持应有的相对稳定性和严肃性。对规划的调整也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才能进行,不能随意变更。

2当前我国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小城镇的规划定位不够准确

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中,首先就要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然而,在有些小城市的规划定位上,规划者根本就没有给予其准确的定位,城镇的特色也不够鲜明,其并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规划方案,从而导致规划过于理论化,实际的操作性偏低;甚至有些小城镇的建设者并没有特意去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而是效仿其他城镇,这种更加的偏离了当地的实际发展需求。

2.2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不够健全

由于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小城镇在供水、排水以及园林和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与完善的地方,诸多功能的缺失,导致小城镇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很难满足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更加促使人们对大城市的向往。

2.3金融融资渠道欠缺

很多小城镇,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并且,还不具有各种资源以及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对于投资商来讲,其并不是一个良好的投资对象。而这种缺乏产业支撑,又五经济增长点的落后格局,更加成为融资困难的又一内因。

3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的几点建议

3.1因地制宜做好小城镇总体规划

第一,要结合小城镇的物质经济条件,突出小城镇建设的特色。小城镇的发展与特色的形成都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因此小城镇特色的定位不能脱离实际,贪大求洋,不能过于超前,超越小城镇的经济实力,否则定位很高,不能付诸实施,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小城镇的总体规划编制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具有超前性和地方特色,既要坚持高标准,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小城镇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类型,创造有特色的城镇空间,体现小城镇建设的地方特色。

第二,要结合小城镇的自然资源,体现小城镇建设的特色。每一个小城镇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环境,在做小城镇规划之前,要根据小城镇的资源特点来确定小城镇的定位、格局和发展方向。特别是对历史遗留下来与自然协调较好的部分,要强化原有的气脉,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要素的优势,做到每一项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以突出小城镇的自然特色。

第三,要结合小城镇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宗教,保护和创造小城镇的特色。每一个小城镇的历史、文化、民族、宗教都有自己的特色,对于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小城镇特色定位时需要加以考虑的重要方面。因此,小城镇的规划建设要深入研究其历史文化和民族宗教,对小城镇的文物、原有城镇格局和传统街区等历史文化景观要加以保护和发展,使城镇在总体布局和局部风貌上保持并强化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宗教、民族特点,达到保护和创造小城镇的文化特色。

第四,要结合景观设计,强化小城镇建设的特色。景观设计是对一条街、一个城镇空间、一个重点地段的景观品位的设计,是处理建筑单体与环境整体协调关系的关键,是独立于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工作。通过景观设计加强城镇空间、主要街区和重点地段的景观控制,避免建筑设计的盲目性,达到强化小城镇的特色的目的。

3.2切实做好小城镇生态建设

第一,思想观念要更新,增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意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经济不能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第二,要做好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小城镇生态建设具有系统性,只有在统一的规划指导下,才能有效的实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第三,生态环境建设要与小城镇的工业、农业生产结合起来。结合小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建设高科技、高效益、低污染的环保型企业,结合农业生产,建设生态农业园区、生态植物园区,发展小城镇绿色产业链等。第四,小城镇要加强环境整治工作。加大力度整治规模小、效益低,能耗大、污染大、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乡镇企业,逐步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如建设垃圾堆放场、污水处理厂等,创建文明卫生的城镇环境。

3.3用足用活政策机制,拓宽城建融资渠道

小城镇建设需要资金,资金从何而来呢:

第一,要搞好城市土地的资产经营。小城镇政府要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二级市场,无论新增建设用地还是存量划拨土地,都必须由政府以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或入股等方式纳入有偿使用轨道。对城市存量土地要进行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提高存量土地的收益,逐步使土地收益成为小城镇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

第二,要推进基础设施的资产经营。可以将小城镇基础设施部分或全部资产通过产权转让、入股、拍卖、使用权转让、经营权转让等方式,进行资产经营。可采取BOT(建设--经营--转让)方式或TOT(转让--经营--转让)等方式经营城市基础设施。

第三,要抓好小城镇无形资产的经营。无形的资产包括开发权、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广告权等,通过招标、拍卖、出租或承包的方式,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吸纳社会资金,进行资产经营。

3.4建立健全小城镇规划的实施管理机制

第一,为切实发挥小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在努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必须加强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管理。城镇体系规划在体现宏观规划的政策性、指导性和战略性的同时,要加强规划文本的规定性和条款性,提高规划执行的力度。要把城镇体系规划转化为政府宏观管理区域和城市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措施,真正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

第二,小城镇规划必须纳入市场运作的轨道,在实践中接受各方面利益主体的评判,定期对规划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做出评价,并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并可根据实际需要,适时编制某个地区或某个方面的专项规划,使规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小城镇体系规划才真正具有生命力。

第三,应该把小城镇体系规划作为区域各部门和各项事业发展的依据,并把它作为引导区域城市化与城镇合理发展,协调和处理区域中各城镇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合理配置空间资源,防止重复建设的手段和行动依据,对乡村地区发展起引导作用。

4结束语

总之,小城镇规划建设要符合我国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发展道路,作为一名规划工作者,让我们共同为建设环境优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型小城镇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松涛,贾梦宇等.小城镇总体城市设计体会.城市规划2002.(04).

[2]袁中金,朱建达等.对城镇特色及其设计的思考.城市规划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