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奇幻指引现实——解析《百年孤独》中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3

以奇幻指引现实——解析《百年孤独》中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

周菲菲

周菲菲

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经典之作,也是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思潮中成就最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马尔克斯在魔幻的表现中不脱离现实的主题,饱含对家乡、国家以及整个拉丁美洲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注和希望寄托。

关键词: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

一、魔幻现实主义与《百年孤独》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为20世纪50年代左右产生的一种新兴文学流派,其代表着一种追求梦想、敢于想象、敢于描写的文学创作态度。其发源于拉丁美洲地区,因为拉美大多数国家都多属于葡萄牙与西班牙殖民者统治的地区,人民饱受剥削和压迫,特别是一战之后,美、英等国为了减轻国内经济危机的困扰,大肆对拉美各国进行经济掠夺,更使其经济倒退、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如此背景下,许多进步的文学家为了警醒拉美人民,看清侵略者丑恶的本质,借用拉美本土文化引进玛雅文明、印第安文明、吉卜赛文明中巫术、神鬼等魔幻的文学方式来引申社会的现状,让拉美各国人民清醒地看清侵略者内心本质以及自己国家寻求发展、进步和民主的紧迫性。特别是一些流亡欧美的作家,他们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抨击社会陋习和弊端,揭露黑暗的政治内幕,加之颇具奇幻的笔法将拉美现实生活生动地用小说故事的方式描绘出来。

哥伦比亚伟大的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二十世纪最为重要的作家,更是魔幻现实文学不朽形象的代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本主要以小说为表现形式,但随着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名声鹊起而呈现出世界性、多元化发展的态势。马尔克斯也由《百年孤独》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作为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成名之作,《百年孤独》在文学界享有“重现拉美社会历史辉宏画卷的伟大名篇”的称号。其讲述的是发生在布恩迪亚大家庭7代人之间各种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还有“百年”村庄马孔多的兴亡过程,整个故事体现了拉美社会历史的变迁,作品里融合了大量宗教典故、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等极具奇幻要素的描写,这种现实与虚幻的融合方式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富有奇妙色彩的世界。

二、奇幻:魔幻性与浪漫性相结合

(一)《百年孤独》的魔幻性

《百年孤独》最大的特色就是魔幻性的广泛应用。其魔幻性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点:首先,小说描写了奇异世界的人鬼混杂、生死交融。在小说中,被长矛刺死的阿吉尔拉的鬼魂日夜出没于布恩迪亚家,迫使他们离家出走,到马孔多重创家园才得以摆脱;而文中的阿玛兰塔用自己全部的时间来编织精美的裹尸布,她能与死神交流并预测出自己的死亡时间,还答应替全村人捎信给阴间的亲人。这种对鬼魂,对生与死的描写使人与鬼的界线完全被打破,交织成马尔克斯笔下充满魔幻性的奇异世界。其次,小说描写了生活中许多神奇事物,它们大多千奇百怪且似是而非。当阿卡迪奥在含恨被杀害后,其身体渗出的鲜血从门下流出,穿过大厅,奔跑到土耳其人大街上,甚至为了不搞脏地毯还可以左右转弯,贴壁而行,甚至飞奔到他的母亲乌苏拉的房屋报信。这段魔幻性的描写深刻地突出了阿卡迪奥对于母亲的思念以及人死后仍然可以以其他形式存在的本质;此外,小说中奥拉蒂诺成为当家,其家中的牲口突然抑制不住地不断繁殖起来,这是因为佩特娜可以激发动物繁殖的能力。最后,小说还运用神话,传说来体现其魔幻性。吉卜赛人带来的飞毯可以载着人在马孔多上空飞翔,这使人想起阿拉伯神话;还有阿卡迪奥“偷食了禁果”,从而不得不离开家乡,这使他们身上有着人类先祖亚当和夏娃的影子。这些借鉴与化用不仅来自于文化背景的影响,更有作者马尔克斯自身的影响,马尔克斯从小就喜欢听外祖母讲那些鬼怪故事,同时熟悉《圣经》、《一千零一夜》,了解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这种近乎充满奇幻色彩的描写,大大增强了小说的魔幻性,而这种魔幻性也提高了小说在艺术方面的表现力,让读者感叹其想象力的丰富和思维的敏捷性。

(二)《百年孤独》的浪漫性

《百年孤独》的浪漫性主要体现在对于“孤独”的演绎,其伴随着这部小说情节的发展和推进,运用典型的浪漫表现形式突出了“孤独”的浪漫性特征。

小说里老乌苏拉与雷梅苔丝两个人物在小说中拥有与众不同的浪漫色彩,并且二人都颇具“孤独”的特质,这种孤独是与马孔多镇人格格不入的孤独,是觉醒与非觉醒之间的孤独。雷梅苔丝饱含着作者对于拉美优秀传统和未来希望的寄托,但是她作为美丽的象征是“孤独”的,其在马孔多人中只能算是另类,马孔多人也仅仅是出于对她的美色迷恋而关注她。她其拥有着孤独的美丽,她讨厌传统的陋习,但是陋习却比什么时候都多,她改变不了任何丑陋和罪恶,只能眼睁睁看着马孔多人走向灭亡,而不能让其惊醒。小说里强调她的容貌是不容诋毁的,凡是对她不好的人几乎都受到了天意的责罚,游客由于冒失地向她送黄色玫瑰并看到了她的相貌而遭到列车碾压而亡,警卫长由于冒失地向雷梅苔丝提出欢愉的要求而最终亡在其屋外等等,这种类似巫术色彩的象征描写,使得雷梅苔丝的美丽颇具浪漫的色彩。

小说中不断出现的古印第安传统传说、神话也是有着浪漫的色彩。布恩迪亚与死者的鬼魂持久地纠缠,让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具有情感的鬼魂,这也是典型的浪漫性特征。在马尔克斯看来,人与鬼没有区别,都拥有七情六欲,都巧舌如簧,作者自由地将世与冥界进行了穿插描写。小说里墨尔基阿德斯多次死亡,可是由于无法承受寂寞和孤独又返回了人世,作为幽灵的他不断纠缠着布恩迪亚,一直到后来这个家族走向灭亡他才离去。另一个人物普罗登肖死后找到布恩迪亚,甚至二者从仇人变成了朋友,在布恩迪亚病倒时,这个鬼魂甚至帮助他喂饭、洗澡和说话。阿玛兰塔在途中遇到了死神并与其商讨自己的死期并为镇子的人稍信。通过以上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人鬼、生死之间是相互可以沟通的,这种描绘增强了小说光怪陆离、奇幻古怪的色彩,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可供欣赏的无尽浪漫色彩的空间,表现了强烈的浪漫基调。

三、指引现实

(一)反映真实的现实生活

文学的现实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可以真实地还原现实生活的场景,其用一种客观真实的态度来描写社会生活的内容,现实性文学强调在典型环境里塑造形象。而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体现出来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特征中也具有了这种典型现实性的特点。

《百年孤独》中通过马孔多这个小镇映射出整个拉美社会的现实,马孔多的落后和贫穷真实地反映出哥伦比亚,甚至整个拉美的落后和贫穷。马尔克斯以“镜子城”作为一面反映拉美社会的反光镜,客观地将社会问题展现给读者。这百年的马孔多更像是作者对于自己国家百年沧桑的素描,而“孤独”代表了长期被殖民以及被美帝国压迫、剥削后的被驯化、思想和灵魂被封闭的落后、愚昧的本质。当然,这种现实性特征是以魔幻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让读者在虚幻、神奇的文学境界中感悟拉美社会现实的残酷和摆脱愚昧的急迫性。而马孔多作为马尔克斯的家乡的缩影,更是哥伦比亚乡村的模型,百年的孤独也是拉美独立斗争前后百年沧桑的写照。小说里多次直指美国大肆在哥伦比亚掠夺自然资源的“香蕉热”,以及当地政府残酷血腥地镇压工人的无耻行为。这些情节都是拉美的真实社会现状,由此可见,小说中充斥着大量现实性的特征。

而魔幻现实主义把现实的内容包裹上了魔幻的外包装。马尔克斯通过这部作品将哥伦比亚乃至于整个拉美人民的残酷、悲惨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还原。小说里寄托了作者对于国民劣根性的悲伤以及自己国家落后、愚昧、封闭、保守等现状的无限失望之情。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孤独”也是拉美现实的写照。在殖民者和掠夺者面前,整个拉美人民需要团结、需要积极融入新思想和新观念,整个哥伦比亚、整个拉美不需要布恩迪亚的“孤独”,百年的时间已经让拉美足够落后,足够“孤独”,拉美国家需要的是,彻底扫除布恩迪亚家族的劣根性和不觉醒性,建立一个全新的、进步的,属于拉美人民的美好家园。第三代布恩迪亚继承人何塞的腐朽、贪婪和无耻,正是哥伦比亚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一)未来希望的寄托

马尔克斯发表《百年孤独》这部小说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拉美社会现实艺术性的揭露,达到对旧体制的摧毁,借此来实现对应拉美未来希望的寄托。这篇布恩迪亚家族以及其他马孔多人都是在现实的社会中生活的,而马孔多原形就是马尔克斯的家乡作为蓝本的,而一些情节也是他的家乡发生的故事,往大了说其代表了哥伦比亚以及拉美的社会历史生活的现状,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的优秀小说。马孔多人的百年孤独恰恰反映了哥伦比亚社会以及拉美社会现实中封闭、愚昧、麻痹的可悲现实的写照。而殖民者的无耻剥削和压迫更是让马孔多人无法继续维系世外桃源的根本。同时,作者通过现实的缩影,将美好的未来寄托于拉美人民的觉醒和奋起之中。

此外,作者以现实的笔法刻画出奥雷良诺这个人物,通过这个人物的经历我们可以看透马孔多人的本质,或者说,他就是哥伦比亚无知、冷酷、不觉醒民众的缩影。作为党派争斗中的一枚棋子,他的人格最终被丑陋的政治扭曲,从而失去了人存在的意义,成为了一个行尸走肉。我们从奥雷良诺上校的故事看到了战争的暴力和政党斗争的丑陋,以及人性走向深渊的可怕历程,以及作者对那些将未来拉美繁荣希望寄托于侵略者的拉美民众的沉重打击,让我们感叹拉美社会和历史在殖民统治者摧残下的悲剧结果,从而暗示未来的希望就是让这些腐朽、丑陋和阻碍社会发展的人彻底从这个世界消失才是唯一的希望。一个小小的马孔多正是拉美整个社会现实的写照。通过这些现实的描写,作者将更多地希望寄托于推翻现状的腐朽,以清醒地认识错误,迎接新的、美好的未来。

通过以上综合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马尔克斯的经典巨作《百年孤独》所体现出的魔幻现实精神不仅仅是一种文学流派的变化,更是饱含了作者对于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国家以及整个拉丁美洲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注和希望寄托。同时,我们也发现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艺术流派,其对于此后世界文学都产生了久远的、实质性的积极深远的作用。可以说,马尔克斯作为世界顶级的文学巨匠,带给我们的不仅仅一部惊世骇俗的《百年孤独》的作品,其更是将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精神传递给了我们,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我们除了对拉美历史、社会有了全新的认识,更通过魔幻现实这一艺术形式得到了审美的享受和艺术的陶冶。

参考文献:

[1]梁萍:《析<百年孤独>的互文性特征》,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2]陆璇璇:《试论<百年孤独>中的女性形象》,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3]王晗:《多重视域下的悲剧书写——<百年孤独>与<额尔古纳河右岸>共性探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4]段阳:《浅析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7)。

[5]郭志清:《生态批评视阈下的<百年孤独>解析》,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7)。

[6]胡新,何青梅:《论<百年孤独>的艺术手法》,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1)。

[7]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M].杭州:杭州文艺出版社,1991.

[8]侯杰:《<百年孤独>中隐喻梦想与残酷现实的反差》,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2)。

[9]王成磊:《评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孤独》,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1,(1)。

作者简介:周菲菲,1995年6月27日出生,女,汉族,现就读于扬州大学文学院2017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