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化的用电环境监察技术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基于智能化的用电环境监察技术应用

郭绍华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邹城市供电公司山东邹城273500)

摘要:当前,电网系统智能化用电监察技术已得到大规模普及推广,同时智能化与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也为国家电网智能用电监察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该技术的应用与推进,不仅能够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与经济效益,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更可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还具有维护电网安全的优势,在电网系统的发展中应用前景可观。

关键词:智能化;用电;环境监察;技术应用

1电力系统对用电监察技术的需求

用电管理是供电企业与客户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供电企业的形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用电管理的技术和科学性对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用电业务的涵盖面积广,涉及到家家户户,信息主要包含用户用电档案、用电合同管理、用电设备台账、电费管理、大量原始数据、统计分析以及长期的历史数据等,数据量十分繁杂。供电企业的业务需要进行日常处理,并且具有较为严格的时间限制,输入、输出具有周期性,对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十分必要。为了充分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还应从客户申请的受理开始,现场勘查、业务审批、中间检查、收取贴费、签订合同、安装电表、接电等工作均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统一建设用电稽查系统进行规范办理。单纯的依靠人力完成上述工作不但工作效率不高,并较容易出现纰漏,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监理方法的检查系统十分必要,不但能够有效的增加供电企业内部稽查的透明程度,显著杜绝工作人员隐瞒营业差错或变相处理的情况。并能够缩短信息反馈周期,有效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当前,客户电工的管理工作主要停留在人员的培训上,没有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入手,从事电控考核推荐工作。很多企业经常会忽视电工管理,不根据供电合同中的邀请赔情专业的电工。

2用电监察智能化技术

用电监察技术是架设在电力企业和终端用户之间的一个沟通桥梁。电力企业所提供的业务蕴含了极其丰富的信息,其中主要包括用户档案、电费管理、供电合同等多种形式。供电企业业务内容具有十分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相关操作应保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整体业务由用户申请受理、施工、立户、电费收缴等多项环节构成,若均需人工介入,不仅劳动强度较大、耗费工时较长,同时信息透明度相对较差,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失误,管理难度极大。同时,由于用户分布地域十分广阔,从地理条件上也为人工监察与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必须从系统架构和标准体系两方面推进用电监察智能化技术。

2.1系统架构

采用计算机、网络通信、遥感、遥测等技术构建智能化用电监察系统。该系统能够针对电网实时、自动、反馈与调控运行状况,实现远程监控,获得与共享电力负荷运行信息,这种规模化、智能化的系统降低了电企运营成本。实际应用过程中,系统终端(Client)朝着主站系统(Server)进行远程调用,这时Server就会提供一个或多个远程进程。依据分层结构,这种C/S系统是具有三层结构的通信模型,主要包含有:Web服务器、浏览器以及数据库服务器。一旦发生用电异常,浏览器会向网页服务器输送一个地址请求,然后服务器会快速对数据结果进行查询,同时把相应的查询结果直接反馈到这一网页服务器中,而网页服务器则会把具体结果返回给浏览器,供决策人员参考。

2.2标准体系

用电监察智能化技术需涵盖用电环境的六大方面——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运行管理、功能规范、技术方案和软件规范,方可构成一套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

3用电监察平台与应用

3.1系统与功能

基于智能化建设的用电监察技术,采用了计算机、网络、控制等技术,建立起一个智能化信息系统,将用户基本信息、电能表信息、电费结算信息、缴费与欠费记录等录入系统,针对整体用电业务中的合同协议、进网作业、现场信息获取、系统维护及窃电管理等环节,提供了数据信息的即时通讯与集抄等功能。另外,智能化用电监察技术还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实时性较强的综合信息接入口查看服务,从而全面掌控电网运行状况与客户用电情况。

3.2核心模块

智能化用电监察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计算模式上,可大致分为主机批处理模式、网络中心处理模式、终端/主机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及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等。智能化用电监察平台系统结合了其中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并存在一定的交叉情况,从而满足于各自的应用环境与需求。系统选用集中式管理方式,在现存电力专网骨干支架的基础上架设无线局域网络,公众移动数据网络作为局部补充,整合电脑终端与移动终端一同接入中心服务器,从而达成整体化、立体化,将各机构有效结合起来,促成各业务管理系统有效融合的移动式管理目标,其中三大核心模块包括:(1)即时通信。能够实现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即时通信支持。可利用短信、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实现交流,促使企业内容的多层次、多角度沟通与管理。(2)违章和窃电预防。可借助定量化手段。例如图1所示为对30家户主于某年12月1日和12月2日的用电量监测数据统计结果。若某日用电量相比前一日明显增大(即用电因子远大于1,如户号为12和19的户主),则有违章用电嫌疑;反之(即用电因子远小于-1,如户号为5和20的户主),则有窃电行为嫌疑。一旦监测出上述状况,可利用移动终端将违章状况予以及时记录,并上传至智能化用电监察平台。平台可依据查询到的数据信息,自动计算或收缴电费及违约金,而后生成电子工单,方便审批及管理。(3)集抄数据管理。通过在电网系统中接入报警装置,可促使相关检查人员对用户的电力使用情况及时、有效掌控。同时,报警信息也可通过网络系统,自动以短信的形式直接发送至相关移动设备上,工作人员便可及时、有效应对。

3.3安全防护

移动终端在接入内网的同时需采用无线通信。确保内外网相互隔离,是确保电力系统网络与用户资料安全性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系统平台针对数据信息采取加密处理,工作重点包括网络包的准备及解开两部分模块,对应数据加密与解密处理。加密算法选用RSA,为当前安全性较好的一类公钥加密算法,可对现有所有密码攻击实现有效预防,且被ISO确定为加密标准。系统还可依据手机号码限制终端权限,鉴于每人手机号码各自不同,系统可依据事先设定的权限避免越权操作行为。另外,病毒入侵也是网络安全的一项重大隐患。为有效避免入侵,可采取在网络出口设置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等措施,及时将用不到的端口、启动日志记录等关闭。

4结论

依据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对单位或个人用户的用电行为采取规范化监控、管理措施,是用电监察工作的核心职能。用电监察技术不仅是电力企业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同时也是促进用户用电安全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手段。随着相关信息、通信、控制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用电监察技术发展态势良好,能够更有效地保障电网系统安全,是确保供电稳定及用户安全的一项关键举措。

参考文献

[1]陈志勇,熊立,杜志刚.关于数字化用电监察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思考[J].华北电力技术,2011,09:13-17+25.

[2]杨康,尚庆军,李征,任清华,周婷婷.关于数字化用电监察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思考[J].硅谷,2014,07:176+191.

[3]彭永强.用电监察中窃电与反窃电技术分析[J].科技传播,2012,13:163+129.

[4]张萍,王才栋.新形势下对用电监察技术的要求与管理模式[J].通讯世界,2017,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