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护理流程在术后肺栓塞患者抢救中的效果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优化护理流程在术后肺栓塞患者抢救中的效果应用

曹瑜

曹瑜(湖南省永兴县城关卫生院湖南永兴423300)

【摘要】目的分析优化护理流程在肺栓塞患者术后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术后肺栓塞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非优化组给予常规护理,优化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优化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0.65±3.64)d、(14.73±4.46)d,优化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优化组复发率13.3%,非优化组复发率4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组满意率93.3%,非优化组满意率66.7%,优化组满意率显著高于非优化组(P<0.01)。结论优化护理流程能够缩短术后肺栓塞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优化护理肺栓塞抢救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2-0225-01

护理服务质量在医院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1]。但常规护理工作中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我院对常规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并将成果应用于30例术后肺栓塞患者的抢救和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2月~2013年8月期间于我院发生术后肺栓塞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4~81岁,中位年龄40.5岁。其中来自妇产科13例,普外科11例,泌尿外科4例,骨科2例。术前合并下肢静脉血栓11例,左侧6例,右侧5例。合并下肢静脉曲张13例,左侧8例,右侧4例,双侧1例。按照患者手术顺序随机分为优化组和非优化组,各1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种类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抢救配合与护理方法

1.2.1非优化组给予常规护理。

1.2.1.1抢救配合

患者出现肺栓塞症状、疑似症状后立即报告给上级医生,同时给予面罩吸氧6~8L/min。叮嘱患者避免体位突然改变、剧烈咳嗽、深呼吸等,保持安静。迅速建立静脉通道(2条),用于血液样本采集和输液。

1.2.1.2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有无肺栓塞三联症(血痰、咳嗽、出汗、呼吸困难、胸痛)的出现,一旦出现应立即进行鼻导管、面罩吸氧,全面监测生命体征。

1.2.1.3呼吸支持

取半卧位,持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气管切开者,注意对气道粘膜的护理,沐舒坦15mg+0.9%Nacl和5%利多卡因交替注射。

1.2.1.4溶栓护理

正确掌握低分子肝素注射剂量、部位,注射后观察皮下、消化道、鼻腔、口腔的出血情况。定时检查凝血时间、大便常规、呼吸频率、氧分压等。

1.2.2优化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护理。准确评估原有护理流程,罗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管理过程、评定标准、制度规划等,并对原有护理流程进行优化。(1)完善规章制度。建立起完整、统一、可行的工作标准和操作流程。护理人员应当责任到岗,明确职责,各岗位护士轮换培训,相互搭配。成立专科护理小组,接受专业的护理训练。针对术后急性肺栓塞建立起应急护理预案。(2)护理质量监控。配备工作质量监督人员,对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和考核。根据患者手术种类选择专科护理人员,根据手术特点和手术用物,掌握术后体位、仪器、手术配合方法等。(3)人文关怀。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起高度的责任心。在护理服务过程中,要求护士礼貌用语,对患者要和蔼热情,耐心解决患者及家属的疑问。运用语言技巧鼓励患者,消除患者负面情绪,取得其信任,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X2检验,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分析

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0.65±3.64)d、(14.73±4.46)d,优化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优化组复发率13.3%,非优化组复发率4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分析

3.讨论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引起肺动脉阻塞并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现象,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尤其是高龄或全麻时间过长的患者。凝血功能亢进、血流停止、静脉壁损伤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必要条件,而手术创伤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促发因素[2]。手术后,静脉血栓随着血液循环回流,经右心流入肺动脉,故而引起肺栓塞。其常发生于妇产科、骨科、普外科以及泌尿外科等科室的术后患者。肺栓塞后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类型分为五大类:心脏骤停、急性心源性休克、急性肺心病、肺梗死型、不可解释的呼吸困难型。但绝大多数术后肺栓塞症状并不明显,往往待发现时,往往已经到无法挽回的地步[4]。故而,在此期间护理人员责任重大。一方面,常规护理过程中利于观察有无并发症出现。另一方面,护理工作是预后重要的保证。

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疗服务工作质量的重要评定标准。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3]。然而,以往的护理方式并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故而应对护理流程进行适当的改革和优化,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安全、优质、温馨的服务。我们认为,护理流程应当科学合理,环环相扣。结合现有的实际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5]。我院通过总结以往工作的中的优势和不足,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对护士进行专业的培训,采取责任到岗制,并成立质量监督小组,负责对工作进行质控。本资料中,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0.65±3.64)d、(14.73±4.4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优化护理流程能够促进患者愈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非优化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3.3%,优化组满意率为6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由此可见,优化护理流程可改善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樊云霞,闫虹霞.护理流程优化提高手术护理质量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9):413~415.

[2]张秀霞,丁亚平,柳淑杰,等.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09,30(14):1456~1457.

[3]许爱珍,陈化梅.质量控制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78~79.

[4]张小燕.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5):248~249.

[5]罗曚悦,秦建萍.护理质量缺陷分析与护理流程优化再造[J].中外医学研究[J].2009(10):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