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樊丽

新疆昌吉市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究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18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急救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满意度。结果:基于不同护理模式下,实验组在抢救成功率与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展急救护理工作时,采用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增加满意度,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保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急救护理;应用

及时、高效、迅速地治疗和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是急诊科的首要任务,且急诊科工作质量是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体现。急诊科每日要收治大量的患者,为保证抢救效率,需急诊科所有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基于此,急救护理受到急诊科的关注与重视,并影响着急诊科工作效率[1]。为研究急诊科护理方式,本科室以180例收治的急诊患者为对象,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和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护理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间本科室收治的18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90例。实验组,包括48例男性和42例女性,12岁至80岁为患者年龄区间,(56.2±2.41)岁为患者平均年龄,其中,90例患者分为52例心脑血管疾病和38例呼吸系统疾病。对照组,包括47例男性和43例女性,15岁至78岁为患者年龄区间,(54.8±3.92)岁为患者平均年龄,其中,90例患者分为49例心脑血管疾病和41例呼吸系统疾病。所有入选患者均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学相关部门同意。同时,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模式,以患者实际情况为指导,给予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抢救治疗和护理,抢救过程中,对护士的职责与位置不存在特殊需求。

1.2.2实验组实施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急救护理模式。以患者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分别采用3人、2人和1人定位抢救法。(1)3人定位抢救法:即患者抢救和护理工作由3名护士负责,患者头侧、足侧和体侧是3名护士所处位置。高级责任护士位于头侧,主要负责对患者呼吸系统的管理,确保患者呼吸道处于畅通状态下,并做好给氧、吸痰等工作,全程指挥抢救现场。进修护士或初级责任护士位于患者足侧,主要责任抢救联络,做好患者导尿工作,并仔细填写输液卡,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进行记录,必要时,需进行加压包扎或止血固定。对于体侧的护士,其主要负责对患者循环系统的管理,例如,心电监护、胸外心脏按压,积极配合医生开展除颤工作,搭建静脉通道,做好患者输液和输血工作,以医生口头医嘱为指导,开展各项工作,辅助医生进行穿刺检查。(2)2人定位抢救法:即患者抢救和护理工作由2名护士负责,头侧和体侧是两位护士的所处位置。管理患者呼吸系统和脚部护理是头侧护士的主要工作职责,管理循环系统是体侧护士负责的内容。(3)1人定位抢救法:若只有1名值班护士,该护士需实施单人心肺复苏术,并立即告知值班医生和二值护士,及时开展抢救工作。在实施1人抢救时,护士需保持冷静,以患者具体情况为依据,灵活处理。同时,以患者轻重缓急为指导,先抢救情况危急患者,避免造成人员死亡。

1.3观察指标与评定指标(1)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人数/总人数×100%。(2)满意度:通过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单项分值为0-10分。其中,9-10分表示非常满意,6-8分表示满意,0-5分表示不满意。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抢救成功率

通过不同的急救护理模式,采用定位分工配合抢救法的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方式的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急诊科属于医院的特殊部门,为患者提供全年无休的24小时医疗服务。一般情况下,急诊科患者病情较为复杂,且具有一定严重性。在抢救过程中,若未明确细化各个护士的职责与位置,易致使急诊抢救护理工作出现混乱状态,护士来回跑动和重复操作的现象频频发生,从而导致急救护理工作出现差错,耽误抢救时间,影响抢救成功率,威胁患者生命健康[2-3]。

定位配合法,明确划分不同护士在急救护理过程中的位置与职责,在保证急救护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提高抢救成功率,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保障。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具有多方面优点,是提高急救护理效率的有效手段[4]。与此同时,在采用该种急救护理方式时,需重视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实施定位抢救配合时,在危重症患者来就诊前,需做好分工工作。因此,在排班时,护士长需明确标识出值班护士的分工情况,以确保患者来诊后各个护士能做到各司其职,迅速开展抢救工作。(2)在放置急救物品时,需坚持便于定位护理人员取用的基本原则。抢救时,头侧护士需做好全程组织工作,对现场突发事件,进行灵活处理,对人力安排进行适当调整[5]。(3)在抢救过程中,高级责任护士扮演者现场管理者的角色,若其他站位护士存在技术操作问题时,应适当给予调整,达到有效解决目的,避免急救护理工作受到影响。(4)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指导护理人员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促使其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提升,迫使其更好地开展急救护理工作,为提高急救护理工作效率奠定基础[6]。

本次研究以本科室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180例急诊患者为对象,基于随机分组方式作用下,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90例。将常规急诊护理方式应用至对照组,将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急诊护理方式应用至实验组。结果显示,实验组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4%、97.7%,对照组分别为82.3%、87.8%,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急诊护理方式效果优于常规急救护理方式。

综上所述,针对急诊科患者,采用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急诊护理方式,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诸薇薇,何月利,蔡晓霞.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6,02:67-68.

[2]朱英华.五人定位抢救配合法在急诊科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2014:1.

[3]钟丽霞.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5,03:525-526.

[4]刘金金,李文秀,史萍萍,凤美蓉,方唐林,陈金苗,陶海香.ABC/AB定位抢救模式在急诊护理团队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1:14-16.

[5]邓海艳.综合模拟训练在护理本科生护理技能强化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

[6]李水莉,徐卫红,陈璐.定位抢救在煤矿创伤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03:4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