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供给侧改革下的煤炭企业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浅谈供给侧改革下的煤炭企业改革

朱炳琥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煤炭企业;结构性改革;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煤炭产业的影响

1.1影响煤炭的消费需求和产量

经济发展,产出水平的提高,必然受到能源产出量的约束。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能源,其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要受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越快,经济发展模式越是粗放,对煤炭的需求量就越大;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生产方式集约化越来越强,则对煤炭的需求量则会有所降低。同时,随着贵州对经济增长质量越来越重视,对环境问题采取越来越严格的政策措施,对煤炭的需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高压下,则不仅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增加,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即使这一时期的能源总消费量有所增长。

1.2降低了对煤炭的依赖性

虽然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的能源体系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即使在2000年到2016年这最近的近二十年里,煤炭在我国的能源产量中的最低占比也达到了将近70%,而在最高的年份,则超过了76%。但是,随着环保压力的增大,煤炭在我国的能源结构和能源体系中的重要性在逐渐的降低,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的比重在迅速增加,由2000年的7.7%跃升到了2016年的16.9%。随着《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和《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逐步推进,煤炭在我国能源体系和能源结构中的地位还会进一步下降,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将会进一步增加。但是,从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来看,除非能源技术取得革命性的突破,否则煤炭在我国能源体系和能源结构中半壁江山的重要地位依然不会轻易被撼动,煤炭产业被全面取代也不无可能。

1.3煤炭产业的发展形势更为严峻

“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其中既有对煤炭产能本身的压缩,也有对钢材、水泥等高能耗产业产能的压缩。对钢材、水泥等产业发展的限制,无疑也会使这些产业对煤炭的需求减少。而根据《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还将继续压缩煤炭过剩产能,严格控制煤炭新增产能,并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1亿t以内。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统计数据,我国2013年和2014年的煤炭消费量就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分别达到了42.4亿t和41.2亿t,2015年的煤炭消费量也达到了39.7亿t[1]。所以,在严控煤炭产能的情况下,现有煤炭企业要想通过以前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方式来发展煤炭行业,只能是死路一条。但如果要提升煤炭行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又面临着历史包袱沉重,原有企业员工总体上受教育程度低,人员科技素质相对低下的现实约束。所以,煤炭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2供给侧改革的对策建议

2.1全面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煤炭产业是传统产业,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就是很多国家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能源,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石油才在能源体系中取得了重要地位。但是,直到今天,由于煤炭的储量相对丰富,开采技术要求不高,开采成本比较低,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它依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过,其高能耗、高污染的弊端已经越来越严重,所带来的大气污染、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采煤塌陷地带来的地质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或不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这是不利于煤炭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的。只有创新发展思路,协调好国家、产业、周边民众等各利益方的关切,以开放的心态,在保证产业发展的同时,不对其他利益相关方造成伤害,这样才能保证煤炭产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2.2推动煤炭产业技术革新

在一般人看来,煤炭产业与傻大笨粗,与脏乱差是紧密相连的,这虽然并不是实际情况,特别是很多大型煤矿,矿区建设工作做得非常不错,但这与世界能源绿色、低碳、高效利用的发展趋势还是有一些差距,特别是产业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负外部性。当然,欧美发达国家之所以能走在前面,是因为这些发达国家煤炭大规模开采的历史比较长,而且有的国家还深受煤炭使用导致的大气污染之害,如英国伦敦大雾事件。所以,这些国家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大力加强煤炭清洁技术的研发,对煤炭矿区的瓦斯、伴生气等进行开发和利用,降低对大气的污染。早在2014年,习近平就曾指出,要发展煤炭的清洁利用。但就目前来看,贵州煤炭的开发和利用技术在整体上显得相对落后。在洗煤方面,工艺水平不够高,以此提高煤炭质量的水平还不够理想,而且利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比较严重。能源革命则为科技革命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动力基础。

2.3清理历史包袱

首先,能源结构的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为煤炭产业清理历史包袱提供了时间。从目前来看,实现用其他能源全面替代煤炭的条件并不具备。在20世纪50至60年代,世界石油价格低迷,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这个历史机遇实现了对煤炭的替代。全球对能源的需求目前远远高于当时的情况下,要使世界石油重回这样的低价状态,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何况,石油在今天,还不仅仅是能源,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料。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核能革命”虽然为世界能源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但80年代的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和2011年3月日本的福岛核电站因地震海啸带来的核泄漏也为人类和平利用核能敲响了警钟,各国在发展核能方面显得更为谨慎。21世纪初由洁净低碳技术催生的新型能源革命从技术上讲,有的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新能源创新性的技术成果从实验室到广泛运用存在各种现实障碍,需要有一个过程。其次,逐步实现其他能源对煤炭的替代是贵州能源结构优化最可选择的现实途径。对贵州来说,煤炭一直在贵州能源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煤炭依然是贵州能源体系中最经济、最可靠的能源,每每遇到特殊情况,煤炭提供的能源支撑是最容易实现的。同时,贵州煤炭产业沉淀了大量的机器设备、人员配置,产业结构具有强大的惯性,如果处理不好,会带来巨大的沉没成本,形成资源浪费,甚至有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3结束语

显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贵州煤炭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但也是煤炭产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全面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贵州煤炭产业高效、清洁发展;推动贵州煤炭产业技术革新,为贵州煤炭产业清洁化、绿色化、高效化、现代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清理历史包袱,逐步实现煤炭产业发展的轻装前进;提高贵州煤炭企业改革效率。

【参考文献】

[1]吴璘.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体系的构建[J].煤炭技术,2017,36(12):305-307.

[2]吴璘.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与意义[J].煤炭技术,2018,37(01):33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