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能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关于智能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的实践

胡建彬

广东怡信电力工程有限公司,52820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经济发展都逐步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区智能化建设开始驶入快车道,而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作为智能小区的关键工作,其中所涉及到的架设、使用、供给等一系列对住宅小区的建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智能小区;电气工程;实践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21世纪的人们不再满足于一般住宅功能,应运而生的智能小区在全国的许多地区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想要智能小区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相关的电子工程设计就必须要做好。因为建筑智能化大多是指建筑配套设施的智能化,比如防雷、防水等,而这些智能化设施都是需要建立在一个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基础上。

一、智能小区的含义

城市内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统一管理、特征相似的住宅楼群构成的住宅小区实施的建筑智能化,称为小区智能化,该小区也就称为智能小区。智能小区的概念是建筑智能化技术与现代居住小区相结合而衍生出来的。智能化住宅小区一般是指现代化建筑技艺与家庭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的高新技术紧密连接,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建立一个由住宅小区综合物业管理中心与安防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物业管理系统以及家居智能化组成的"三位一体"住宅小区服务和管理集成系统,不断的提高居住者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

高品质生活质量。总体构成包含用电信息采集、双向互动服务、小区配电自动化、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及储能、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智能家居等多项新技术成果应用,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综合布线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测量技术等多学科技术领域,是一种多领域、多系统协调的集成应用[1]。智能小区与公共建筑中的智能建筑的主要区别是,智能小区强调住宅单元个体,侧重物业管理功能。虽然国内的智能小区建筑还处于初步阶段,暂时没有办法发展成国外那么完善的规模,只是在建筑完成后利用智能的控制系统去统一调配各项服务。总体来说,虽然很多地产开发商都打着智能化小区的招牌,但其实由于经济与技术的原因,国内大多数的居民小区依旧停留在科技含量较低的水平,离真正的智能化建设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国内已经陆续出现了一些科技含量较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的小区,其中不乏具有国际水平的杰作,如广州汇景新城、上海怡东花园、重庆金科花园等。

二、智能小区的发展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住宅小区在满足场所和空间要求的同时,居住安全、信息互动、人文与科技共融共生的智能化小区时代已经到来。智能小区为住户提供了一种安全、舒适、方便、快捷和开放的信息化生活空间,并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小区物业管理、运行的高效、互动和快捷。我国智能小区建设有了迅猛发展,各地房地产开发商所开发的住宅小区智能化项目普遍受到购房者的青睐。当今,国内已经陆续出现了一些科技含量较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的小区,其中不乏具有国际水平的杰作,如广州汇景新城、上海怡东花园、重庆金科花园等。总之,目前国内智能化小区的建设水平已有了长足的进步。智能小区在低碳、节能方面优势突出,同时为人们生活带来更多舒适体验。中国每年新增的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加之政府对小区智能化建设规范化、科学化的引导,小区智能化发展前景看好[2]。但从总体上来说,由于各地之间经济水平差别较大,同时居民的经济能力也有较大差异,国内多数的居民小区开发仍停留在科技含量较低的水平,还远未达到完全的智能化,由此可见,中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的路途还十分漫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智能小区建设的巨大市场空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建设智能小区将是必然趋势,无论是开发商、系统集成商还是设备供应商,都将受益于其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智能小区的智能功能与系统

国家对智能小区有标准的定义,一个智能化建筑应该可以运用智能电表技术,实现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其次要能够提升电网自动化水平,保持小区长期可靠供电;还要能够实现互联网、广电网和电信网的“三合一”,电力光纤到表到户;然后通过示范分布式光伏发电,倡导清洁能源消费;能够帮助人们达到远程监控,人不在家还能了解家里发生的一切,促进家庭合理用能;帮助人们解决缴费困恼,设置自助的缴费终端:还能帮助各大运营商有效的整合自身的人力资源,实现水电气集抄;配置电动汽车充电管理设施,减少居民从自家牵线,造成扰民、安全隐患等:还有智能用电服务互动平台等等功能。实现能够一个屏幕就能遥控指挥家里的所有电器开关,不管是发生废气泄漏还是其他的突发情况,按键就能报警。通过分布式电源,把太阳能、风能等皆转换为电能,节省大笔的电费。

而一个建设完善的智能小区具备应该十三种智能系统,分别是:楼宇自控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程控交换系统、可视对讲联网系统、家居安防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周界防范系统、三表计量系统、一卡通系统、VOD点播系统、物业管理系统以及机房系统。

四、智能小区建筑电气工程的总体设计与实践

(一)初步设计

在设计的前期阶段,要对整个智能小区有一个较明确的4C定位[3],根据小区的具体环境和居民的生活需求、预留的增容空间等来制定有针对性、有重点性的设计定位,保证建设过程中能够安全、准确、高效的完成。

(二)智能小区的供配电方案

要清楚了解整个智能小区的地上式、地埋式供电箱变的台数、容量、类型等。还要选择好低高压分线电力设施、电缆类型、载流量以及选择适合的型号。

(三)防雷接地装置

对于一个智能小区来说,防雷接地的配置也是不可少,一定要结合智能小区的具体情况,然后做好相应的接地工作。小区电气化的高低压设备需要防雷装置,要选择配套系统的选择型号与接地式的配套类型,以及做好接地设备的各类标示,接地工作完成后,施工人员一定要注意对设置防雷有效性进行测试,以确保其安全保障性。

(四)建筑电气设计

由专业的人员根据所调查整理出来的初步设计资料,有针对性、及时性的落实核对智能小区内,整体电力消费的实际情况以及预计消费情况。如果过程中出现问题,如设计理念不容易理解、现场勘查条件不符合或者增容空间过于狭小等,一定要及时的向设计单位提出需要改进的问题或者寻求妥善协商等解决方案[4]。

(五)其他注意事项

电气工程的设计人员在设计初期方案时要记得向智能小区的物业管理、建筑专业人员、暖气、水专业人员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提供五个条件。第一:小区的电气设备管理站、配电室、备用发电机房等重要的电气建筑场所的设计平面布置图尺寸;第二:把结构梁柱的钢筋作为防雷引线与接地极;第三:电气设备吊装的孔洞位置、尺寸、穿楼板预留孔洞尺寸等;第四:空调房屋的照明瓦数(W/m2);最后还有变配电室的通风要求,需要新风换气的次数。建筑电气化工程设计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系统工程,所需的工种专业人员、设计人员也是相对繁多,所以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保证功能性、经济性等达到最佳的效果。

五、结论

智能化小区是现在的主流趋势,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居住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服务,而建筑电气化工程设计则是智能化小区建设的关键重点,智能小区的发展很大一部分都是需要依赖于智能化建筑电气的发展,保证了智能小区居民能够居住在一个安全环保、便利周到、绿色舒适的环境中。

参考文献

[1]田建红.智能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与实践[D].西南交通大学,2012.DOI:10.7666/d.y2107921.

[2]陈靖方,王鹃.浅析智能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J].时代教育,2015,(12):116.

[3]顾海嵊.探究智能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J].大科技,2016,(5):304.

[4]杨阿娟.智能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与实践[J].商品与质量,2016,(17):28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