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例孕妇心电图短P-R间期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2000例孕妇心电图短P-R间期分析

牛海涛1王荫红1窦钟军2

牛海涛1王荫红1窦钟军2

(1山东淄博市妇幼保健院255000;2山东淄博市第八医院255000)

【中图分类号】R54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0-0109-02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妊娠短P-R间期可能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光电9620P2型心电图机,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P-R间期。严格按诊断要求筛选短P-R间期:窦性心律,P-R间期小于或等于0.11s,QRS波群正常,无预激波,不伴继发性ST-T改变,排除房室交界区心律、游走性心律、典型预激综合症、窦性心动过速等一切原因引起的P-R间期缩短病例。结果2000例孕妇,年龄20-38岁(平均29岁),短P-R间期145例,发生率7.3%。其中早期(孕期8~12周)妊娠718例,有短P-R间期者33例,发生率4.6%;中期(孕期13~27周)妊娠454例,有短P-R间期者34例,发生率7.5%;晚期(孕期28~41周)妊娠828例,有短P-R间期者78例,发生率9.4%。分娩后短P-R间期多自行恢复。结论孕妇心电图的短P-R间期发生率随妊娠进程有明显增多趋势,考虑与妊娠期间孕妇耗氧量增大,使机体缺氧,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应属于良性电生理改变,无病理意义,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应注意观察病情,必要时可予吸氧治疗。

【关键词】妊娠心电图短P-R间期

妇女由妊娠至分娩期间机体处于生理、内分泌变化的特殊时期,作为一组特殊人群,在妊娠期间的心电图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临床体检中发现,孕妇的短P-R间期现象在心电图中发生率较高,且随妊娠进程有增多趋势。现将随机抽取3个月来在我院门诊和产科住院的孕妇2000例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正常孕妇各孕期短P-R间期的发生率及短P-R间期现象的临床意义,统计并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选择2010年1月-3月在我院门诊和产科住院的孕妇2000例,年龄在20~38岁之间,平均年龄29岁,均为妊娠8~41周的孕妇,其中早期(孕期8~12周)妊娠718例,中期(孕期13~27周)妊娠454例,晚期(孕期28~41周)妊娠828例。

1.2方法:采用日本光电9620P2型心电图机,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增益10mm/mv和25mm/s走纸速度描记)并测量P-R间期。短P-R间期判断标准:窦性心律,P-R间期小于或等于0.11s,QRS波群正常,无预激波,不伴继发性ST-T改变,排除房室交界区心律、游走性心律、典型预激综合症、窦性心动过速等一切原因引起的P-R间期缩短病例。

2结果

2000例孕妇中,表现为短P-R间期者145例,发生率7.3%。其中早期(孕期8~12周)妊娠718例,有短P-R间期者33例,发生率4.6%;中期(孕期13~27周)妊娠454例,有短P-R间期者34例,发生率7.5%;晚期(孕期28~41周)妊娠828例,有短P-R间期者78例,发生率9.4%。

3讨论

P-R间期主要反应了激动在心房内和通过房室结的传导情况〔1〕,临床上心电图短P-R间期并非少见,常规心电图检出率约为0.5%[2]。正常心脏起搏时,窦性激动主要通过前结间束传向左心房及房室结传导,房室结是心房和心室之间的唯一通道,由于房室结呈迷路样结构,故窦性激动通过房室结的传导时间≥0.12s,短P-R间期的原因可能与下列机制有关:①房室结解剖结构短小,传导所需时间短。②交感神经张力增高,使房室结传导时间缩短。③房室结内存在具有快速传导作用的特殊传导路径,有人称为“房室结内旁道”。④房室结加速传导现象。

本组孕妇心电图中短P-R间期检出率为7.3%,明显高于通常检出率,并且早、中、晚孕期短P-R间期的发生率分别为4.6%、7.5%、9.4%,说明与孕期的周数相关,有随妊娠期进程发展而增高的趋势,在晚孕期短P-R间期发生率最高。考虑主要原因为房室结的传导功能一过性改变所致。因为,随着孕龄的不断增加,在妊娠中晚期血容量也不断增多,需氧量也相应加大,足月时达到最高峰,较非孕期增加20%[3]。尤其在妊娠32周后,下腔静脉的血流量增多最为明显,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血液回流心脏减少,心脏搏出量降低,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造成房室结部分组织缺血,房室结的功能就发生一过性改变,传导速度加快;

为何并非是所有中晚期妊娠者都有P-R间期缩短。主要是血容量增加程度有很大个体差异(20%~100%),平均为50%。它与胎儿体重、胎盘体积、受精卵重量、新生儿和母亲体重有关[4]。

健康非妊娠情况下,自主神经系统在人体心血管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活动处于一种协调的动态平衡过程中,而对于中晚期妊娠短P-R间期者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张力平衡调节失调、迷走神经张力减低、交感神经张力占优势,使房室结的传导速度加快,出现P-R间期缩短现象[5]。

妊娠期女性心电图出现短P-R间期现象,另一主要原因为妊娠晚期孕妇需氧量增加,机体对缺氧较敏感,心肌能量代谢障碍,致使高能磷酸ATP生成减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影响心电生理不稳定,使P-R间期缩短〔6〕。孕妇静息时的所需氧耗量也在持续性增加,需氧量的增加造成组织相对缺氧,机体对缺氧较为敏感,更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更加速了房室交接区传导速度,所以女性妊娠晚期短P-R间期的发生率较高[5]。

对于产前短P-R间期的孕妇,我们在产后不定期进行心电图追踪显示,有大多数的病例短P-R间期现象自行消失,说明孕妇在心电图上的短P-R现象多是因妊娠期需氧量增加或缺氧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而出现的改变,绝大多数是可在分娩后随机体的生理变化而恢复,故在这种随着分娩而恢复的短P-R间期与需氧量增加有关,应属于良性电生理改变,无病理意义,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应注意观察病情,必要时可予吸氧治疗。而对于有临床不适症状者应注意鉴别短P-R间期综合征。还有少数未恢复者是否确实符合一些学者认为的女性心脏房室结相对较男性小,传导时间也相对短有关[7]的说法,本人认为尚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黄宛.临床心电图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5.

[2]卢喜烈.多导同步心电图分析大全.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99:1352.

[3]苏应宽,徐增祥,汤森.实用产科学.第1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86~89.

[4]BranwaldE(陈灏珠主译).心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74.

[5]徐梅,郭辉,郝建华等.妊娠女性短PR间期的临床分析.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9(3):200.

[6]车莉莉,汤德欣.孕妇心电图中短PR间期现象的临床意义.现代医学.2007;7(7):59-60.

[7]许原,李庆林,郭继鸿.心电图短P-R综合征认识的变迁[J].心电学杂志,2002,2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