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企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分析

张焱

山东省城乡建设勘察设计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31

摘要:精神文明创建对于企业发展意义深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能够促进生产水平的提高,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应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企业的软实力,保持企业可以平衡健康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将更加重要,企业应坚持把创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纳入发展战略规划,不断强化领导,细化目标,深化措施,取得扎实成效,有力推动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以某院省级文明单位创建为例,从创建基础、创建载体、创建内涵、创建根本四方面加以分析。

关键词:精神文明创建;企业文化;人才发展;和谐企业

一、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夯实创建工作基础

企业应坚持把文明创建作为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来抓,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落实,逐步加大创建投入,保障文明创建活动有序开展。

1、成立领导小组,加大创建投入,落实创建工作责任。成立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工团负责人任副组长,院属各单位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某院详细分解创建任务,落实到岗,落实到人,坚持将创建工作任务纳入各级党政干部的职责范围,与经营管理目标责任考核、业务工作绩效考核结合起来纳入年度考核,确保创建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不断加大文明创建投入,近三年每年的文明创建投入都在150万元以上。

2、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创建活动。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年度党政工作整体部署,某院明确提出“123456”的工作思路:围绕“一个主题”,即围绕企业发展这个永恒的主题,以深化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实行“两级联创”,即实行院和下属部门两级联创,坚持院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明确院领导小组成员、专兼职工作人员和公司创建工作小组成员的具体负责工作,切实将创建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做到“三个融入”,即将文明创建工作融入企业的战略规划目标,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融入企业的品牌文化建设。搭建“四大平台”,即搭建以院网、院刊、院宣传栏、院道德讲堂为主的宣传教育平台,以现场安全文明生产为主的工地文化平台,以行业协会学会、政研会为主的经验交流平台,以慈善事业为主的社会公益平台。发挥“五项功能”,即发挥文明创建在弘扬新风尚、凝聚精气神、传递正能量、提升软实力、展示新形象五个方面的功能作用。强化“六大措施”,即强化领导班子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品牌建设六个方面的创建措施,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按照“123456”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实施方案》,明确创建目标、创建内容和措施、实施步骤和保障机制,统筹安排,整体推进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培育企业文化,打造企业品牌,创新工作载体

多年来,某院坚持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文明创建的有效载体和实际抓手,着力培育以诚善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形成以科技和服务为支撑的企业品牌,始终保持了创建工作的鲜活生命力,以文化的力量和品牌的优势助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1、着力培育以诚善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某院从倡导先进文化理念入手,构建了院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编印了院企业文化建设纲领,通过院网、院刊等宣传平台加强宣贯,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内化于心,深刻理解、逐步认同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等企业文化理念。坚持用制度保障促进企业文化落地,先后制定和修改完善了l00多项管理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实现了企业文化理念的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各级党政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培育职工文明礼仪,提升职工的文明素养和道德修养,规范职工的从业行为和道德行为。通过加强企业四个层面的文化建设,营造了干事创业的和谐氛围,赢得了社会各方的好评。

2、着力打造以科技和服务为支撑的企业品牌。实施科技兴院战略,以科技为支撑打造企业产品品牌。围绕提升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制定并实施企业产品类工作标准,严格执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确保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l00%。围绕提升产品技术水平,积极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主动与高校进行科研合作,着力打造精品工程,努力实现科研突破。近年来先后有70多项工程获得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奖,其中有近10项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企业的产品品牌日益凸显。坚持诚信经营、诚实待客、诚挚服务,着力打造企业的服务品牌。当前,在以价格战为主导的残酷市场竞争环境下,一些大业主、大客户与院长期合作,并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看重的就是企业的品牌价值。

三、构建和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丰富创建工作内涵

某院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不断丰富创建内涵,努力打造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1、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和谐企业。近年来,紧紧抓住经济适用房方面的政策机遇,通过建设新办公楼、经济适用房和旧房换购,改善了职工的办公条件,让200多户职工家庭住上了新房,累计400多户职工家庭改善了住房条件。在上级工会组织和省直慈善分会的关怀帮助下,先后累计争取和自筹帮扶资金200多万元,救助了身患重病大病职工,救济了困难职工家庭。院工青妇组织适时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如每年举办青年篮球联赛、青年文化论坛、新员工拓展训练等等,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2、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公益形象。“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单位职工捐款10万多元、党员缴纳特殊党费5万多元。近年来,单位和职工个人“慈心一日捐”慈善捐款累计达20多万元,向“第一书记”帮包村捐助10万元,向社会福利基金会社区发展基金捐资20万元。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主动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四川地震灾区北川和新疆喀什地区的援建任务。坚持依法办企,照章纳税。牢固树立“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理念,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自觉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如在工程建设中,通过优化项目方案,为客户节约投资;通过监控施工用水用电用料,杜绝水电及材料的浪费;通过坚持文明施工,保护工地现场环境等等。通过承担行业协会的工作,担当社会责任,先后负责或参与编制地方和国家行业规范30余项。

四、提升干部素质,促进人才发展,实现创建工作根本

文明创建的根本目的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工作中,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素质,积极促进人才队伍发展。

1、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升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

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认真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制度,通过院刊、院QQ工作群等交流平台,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工作能力。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议事决策制度,做到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共商共决,确保了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发挥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集体智慧和整体合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筑牢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廉洁从政底线、党纪国法红线,保持了领导干部的清正廉洁。

2、积极引进培养,用好用活人才,促进人才队伍的全面发展。

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积极引进培养人才,用好用活人才,促进人才队伍的全面发展。在人才引进方面,重点引进名牌大学专业对口的大学毕业生和社会人才,严把人员入口关;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加强与名牌大学的教学科研合作,发挥院内高尖人才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在人才使用方面,注重高尖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为企业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坚持为合适岗位配备合适人才,用合适的人才做合适的事。近年来先后引进150多名大学毕业生和社会人才,有一批包括“80后”青年在内年轻干部走上了院中层管理岗位。全院现有专业技术骨干人才400多人,占在岗职工总数的85%,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级大师、省级大师等近20人,各类注册人员150余人。

企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使企业在改革中实现了稳定快速发展。开展创建文明单位的活动提升了员工的素质,增强了员工工作激情,在市场竞争巨大压力下,企业员工始终保持了高昂的斗志和活力。通过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打造了和谐的内部氛围和外部环境,形成了良好的企业品牌,促进了企业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