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许惠英米娜娃尔•,亚森

许惠英米娜娃尔•亚森

(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843000)

【摘要】研究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和采取正确护理的意义。方法:对于我院内有产后出血症状的84位患者进行分析,根据各自的病例情况,研究出有效的应对产后出血的方案措施。结果:在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下,治愈患者的成功率达到98.8%。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产后出血的几率,确保更多产妇顺利分娩。

【关键词】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141-02

产后出血是指在婴儿出生2h内,产失血量>400ml,或是24h内产妇失血量>500ml。它是导致很多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1]。即使有产后出血症状的产妇没有死亡,也会产生很多并发症,如感染、贫血、分泌乳汁少等,对产妇和婴儿的身体健康有很大伤害。因此,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几率很重要,这也是保证产妇和婴儿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此,我们研究了84个产后出血患者的病因和护理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在我科中随机抽取7367位产妇,在这之中84位有产后出血症状,比例为1.14%。生产之后有64位患者的出血量在500到990ml之间,比例为0.87%;20位患者的出血量≥1000ml,比例为0.27%。在这之中有62个初产妇,22个经产妇,5个没有做过产检。这些有产后出血症状的患者年龄范围大约在20~35岁,平均在27岁左右。分娩方式:有26位剖腹产,56位顺产,2位进行了切除子宫手术。

1.2方法。

对患者采取产前检查、产时监管、产后护理和抢救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对于出血量的统计常用面积、容积、目测的方法。

1.3结果。

(1)造成出血的原因。这些病人中子宫有56位因为子宫缺乏收缩力,比例为0.76%,这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有子宫膨胀过大(如羊水太多、巨大儿、多胎妊娠等)、多次产子或有多次官腔手术史、急产或生产过程过长、患有绒毛膜羊膜炎、使用较多的麻醉剂或镇定剂和精神高度恐惧、紧张过度、疲劳等。有12位患者因为胎盘因素造成产后出血,比例为0.16%,大部分是因为有胎盘粘连、残留、植入、畸形等问题,有6位患者是有官腔手术史者,估计这与子宫内膜受损有一定的关联。有6位患者因为损伤了软产道而导致产后出血,比例为0.08%,主要表现为在手术中需要助产、生产巨大儿等。(2)治愈率。这些患者中成功治愈的有83位,治愈率为1.12%;有一位死亡,她是从其他医院转入的产后出血患者。

2护理措施

(1)提高产前预防意识:

要加大普及计划生育,降低意外妊娠的几率。宣传优生优育,保障孕妇在孕期能够正确摄入营养,降低巨大儿的产率。了解孕妇的遗传病史。做B超检查了解胎儿的形态,加大对有太多羊水、多次生产问题的产妇的监护。

(2)产时要全程观察,降低产妇的能耗:

在第一产程要给产妇补充充足的能量,进行心理疏导;第二产程要正确引导产妇使用腹压,减少生产时间;第三产程要求在顺利分娩胎儿之后,要检查胎盘是否完整,不能着急拉脐带;如果发生软产道开裂,就会不断地流出血液,这时就要检查阴道壁有没有伤痕,及时止血。这也要求我们在日常要不断学习,提高水平[2]。

(3)生产2h后观察宫缩:

每隔0.5h给子宫按摩一次,观察子宫的硬度、宫底高度、膀胱状态、阴道出血颜色和是否有血块;产妇每2~3h要进行一次排尿;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以及产妇的身体情况。有没有休克前的病症,如恶心、打哈欠、呕吐、手脚冰凉等;护士交接班时,要特别注意,尤其是有危险因素的重点产妇。这些患者中有3位在产后一天之内因为没有及时排尿,影响了子宫的收缩力造成产后出血,因处理及时,没有发生问题。

(4)处理产后出血:

在患者发生产后出血时,要立即增加血容量,避免患者休克,并尽快找到造成出血的因素。如果是子宫收缩出现问题,要立即对其进行按摩,并采取一系列基本措施。如果没有达到止血的效果,就要进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在以上措施都没有达到止血效果,出血严重,威胁到产妇生命时,要进行切除子宫的手术。如果是胎盘有问题,就人工进行胎盘分离、清理子宫;如果是损伤了软产道,则要迅速缝合;如果是不能凝血就要补充血液或者是血小板。因为产后出血受到多方面各种因素制约,这就要求我们要早预防,早处理。

3讨论

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1)子宫收缩问题(2)胎盘问题(3)软产道损伤(4)不能正常凝血。其中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子宫收缩问题。在正长分娩时,分娩出胎儿后,子宫和胎盘会分开,开放血窦会出血,在这种情况下,子宫会剧烈收缩,对血窦产生压力使之关闭,出血变得缓慢。最终形成血栓,停止出血。但是如果因为一些因素造成生产时间过长或是难产、注射太多麻醉剂、镇定剂、产妇力气用尽、有太多羊水、子宫过分膨胀或多次进行分娩等,另子宫的肌纤维过少,结缔组织过多,子宫内壁有瘤和子宫畸形等,都会降低子宫的收缩能力,出现产后出血的症状。在第3产程中,如果发生胎盘与子宫不完全分离,一部分没有分离或者是只有小部分没有正常排出,还留在子宫内,也会降低子宫的收缩能力,造成出血。也有一部分胎盘与子宫相连或是长在子宫里,不能正常分开,造成已分开部分大量出血。在生产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产道裂伤的情况,发生大出血,这种情况在胎儿体积很大、手术生产时比较常见,因为这时比较容易撕裂产道,如果裂伤严重会出现大出血的情况。当然如果进行侧切,也可能出现大出血的情况[3]。因此预防产后出血很重要。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加强自身水平,不断提高技术能力。具备发现高危产妇的能力,注意产前检查、产时监护、产后护理,避免产妇产后出血。采取有效的措施是降低产后出血比例的有效途径。其中能够做到及时的发现及正确的处理时关键,这离不开工作人员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细致的观察能力。产后出血导致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如社会、医学、环境、卫生、生殖、政策、服务、法律等。要想使产妇的死亡率下降,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医学水准、提供很好的医疗服务、社会各个部门共同努力制定法律法规保障产妇的生命健康、普及优生优育的具体措施等,才能够降低产妇的生产死亡率,保障产妇顺利生产。

参考文献

[1]周昌菊,陶新陆,黄咏梅.现代妇产科护理模式口[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3):37

[2]戴森,苏琦枫,刘仕英,等.新生儿性别和产妇心理对产后出血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6,145.

[3]顾玮,李洁,丁娟.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口[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20(11):67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