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唐冬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1

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唐冬梅

唐冬梅

河北省献县第二中学唐冬梅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意识创新方法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能力

学生实验是在学生完成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完成的课堂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和个性品质的最佳途径。学生实验不仅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重要手段,而且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养成创新思维习惯中起重要作用。任何学生实验都是在一定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的支配下开展的,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是进行实验的关键。因此,在学生动手前,要引导学生弄清实验的目的与要求,明确实验的关键和注意事项,从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沿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进行。搞清通过实验要验证哪些性质,培养何种技能,受到哪些教育。你对这个实验还有什么其他的做法或改进等,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除总的目的外,我们还要求学生把握以下几点:块状固体药品取用;液体药品倾倒;导管连接;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检验、验满方法;你对该实验装置满意吗?如何改进?这样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思维,通过认真思考,不仅激活了学生认知结构中所学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启迪了学生实验研究的方法等。这样,学生明确了实验目的,操作起来自然顺利,由于实验前教师给学生提出了对实验改进的问题,学生在操作时就注意了观察思考,觉得课本中的装置图不是很科学,不能随时控制反应进行,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尝试说出自己的改进方法,画出装置图,这样一来,学生得到了尝试创新的体验,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2化学教学人文化,培养创新意识

中学教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强调文理分科,割裂文理科的结合,导致理科学生忽视对社会、生活、就业的化学素质的需要,忽视满足社会的化学需要,较多地注重化学学科的学术价值和理性思维的训练,但对发生在身边的最基本的化学社会问题却知之甚少。化学教学中,注重对教材的社会功能、人文精神的挖掘,更有助于创新教育。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史中涉及的四大发明,其中有两项就是化学方面的成就———火药和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随着社会的化学化和化学的社会化,现代化学正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生存环境和社会文化,可以说,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和化学知识,在化学教学中可结合化学知识向学生讲解化学与新材料、化学与能源利用、化学与农业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树立社会责任感与义务的自觉性,增强环保意识,造福后代子孙。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取证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勇于创新精神,大胆质疑,尊重知识,不迷信、不唯书、不唯师,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信念,才能勇于创新。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地去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有持久的动力

3.1从“序言课”开始,初步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为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老师可以选择一些能为后面教学打下伏笔、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实验在课堂上演示。如:在课上就演示了几个实验,其中一个是“真假金条”"的实验。该实验的操作过程是:先把铜片和锌片放在烧碱溶液中加热煮沸,这时就会发现红色的铜片逐渐变成了银白色的“银条”,再用坩埚钳夹取“银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翻覆加热,这时就会发现银白色的银条逐渐变成了金黄色的“金条”。这个实验的明显对比给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为后面讲述“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粒子之间有间隙”等知识提供了坚实的实验现象依据。当然,仅靠“序言”课上培养的学习兴趣是维持不了多长时间的,兴趣还需要不断地激发和强化。

3.2在教学中突出理论联系实际,诱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教材安排了“家庭小实验”与“调查与研究”等内容。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培养创造能力。有能力的学校还应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设计、实验、验证,这样既能培养他们的基本技能,也能让他们体会到探索的艰辛和有创新的喜悦,还能感受化学的有用性。

3.3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了如“魔术”、“顺口溜”、“游戏”、“辩论”、“相声”、“猜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单调、枯躁的化学知识。评比“谁是真的英雄”,在学生中形成“比、学、帮、赶、超”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始至终对化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化学的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