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应用吸入疗法有效控制小儿哮喘急性发作

/ 1

合理应用吸入疗法有效控制小儿哮喘急性发作

姜威

姜威(辽宁省鞍山市中医院儿科114004)

【摘要】目的总结了76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应用吸入疗法得到有效控制。方法对76例哮喘患儿正确使用吸入技术、吸入时的护理、吸入时体位的选择、吸入时间的选择;吸入后的护理、以及对家长的健康教育进行论述。结果76例哮喘患儿合理应用吸入疗法得到100%有效控制。结论合理应用吸入疗法对哮喘患儿有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吸入疗法;哮喘;护理

气管哮喘是儿科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因其反复发作使临床治疗较为困难,尤其急性发作时,不仅给患儿带来痛苦,还能危及患儿的生命。采用吸入疗法治疗哮喘病具有用药剂量少、见效快、使用方便和副作用少等优点,所以已成为防治哮喘病的主要给药方式,尤其是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已成为近年来防治哮喘病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进展,该疗法大大减少了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病的副作用。我科对76例儿童合理应用吸入疗法控制哮喘急性发作取得100%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对象

2008年1月~12月7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年龄6个月~10岁,其中5岁以下55例,5岁以上21例,根据病情进行了气动雾化吸入,最少24小时吸入2次,最多吸入4次。

1.2方法

1.2.1采用百瑞有限公司生产的压缩雾化器(PARl),将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0.5~lmg和万托林(硫酸沙丁胺醇)0.25~1ml混和生理盐水,对患儿急性期6小时一次,病情缓解后12小时一次,每次吸入10分钟。

1.2.2吸入疗法的优点。雾化吸入分子小,雾粒直径5um以下,有压缩空气作为动力,同时吸入不需要患儿用力吸气,雾化液即可达到小气道及肺泡较全身用药效果明显。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快速起效。较静脉用药省时省力,安全,副作用小。

1.3临床表现

急性发作时,患儿烦躁不安,端坐呼吸,耸肩喘息,面色苍白,鼻翼扇动,口唇及指甲青紫,自诉胸闷、气短,甚至说话时字词不能连续。婴幼儿以腹式呼吸为主,常喜家长抱着,头部俯贴于家长肩上,情绪不安、烦躁等。吸气时出现三凹征。听诊可有哮鸣音或干湿罗音,,如气道梗阻严重,呼吸音可明显减弱。心率常加快,,严重病例可并发心力衰竭。

2结果

76例哮喘患儿临床雾化吸入达到100%有效控制。

3总结

3.1正确使用吸入技术

吸入治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治疗方法,医护人员要接受正规的培训护理人员必须耐心、认真,正确掌握雾化吸入疗法的护理以及操作要领,才能确保疗效。

3.1.1体位的选择

进行雾化吸入时最好选择直立坐位,此体位有利于吸入药液沉积到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而仰卧位潮气量降低,横膈肌位置高,胸廓活动度小,使吸入量减少。

3.1.2吸入时的护理

进行吸入治疗前,应教会家长怎样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面罩应紧贴患儿的面颊,扣住口鼻特别是上缘,防止雾化药液喷向患儿的眼部,以免对眼结膜的损伤。吸入时时储药罐与地面垂直,防止药液的外漏,以确保吸入时间。吸入不需要患儿用力吸气,正常呼吸即可。对于缺氧的患儿可在吸入过程中给予氧气吸入,或提高氧浓度,可有效地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注意听诊肺部罗音,进行前后的比较,观察患儿有何不适,避免出现气促,烦躁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分析情况对症处理。对不配合的患儿,可做些示范,多鼓励患儿,面罩上带有卡通图案,减少患儿对烟雾的恐惧心理。

3.1.3吸入时间的选择

吸入治疗具有连续性,急性期每6小时吸入一次。夜间治疗尤为困难,患儿入睡后家长认为没必要吵醒,有时往往拒绝治疗,对此应做好解释工作,间隔时间过长,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对于极不配合的患儿采用睡眠后雾化治疗。而常规治疗,一般2次/天可,选择在饭前进行,避免治疗时患儿哭吵而引起恶心呕吐。

3.1.4吸入后的护理

患儿年幼,咳嗽无力,痰液不易咳出,每次雾化结束后均给予拍背,目的是帮助排痰。用温水毛巾擦拭脸部,年长儿给予清水漱口,以防止药液对皮肤粘膜的损伤。

3.2健康教育

治疗哮喘要长期坚持有效有药,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吸入疗法对治疗哮喘的重要性,由于家长的工作压力大,时间紧迫,小孩有时又不配合,导致治疗不正规。此外,频繁的更换照顾者,更换后又没接受正规的吸入知识和培训而导致治疗失败。因本组用药为自费药,治疗上费用较大,家长看患儿无喘息症状就中止治疗。导致患儿哮喘反复发作。现在的雾化机器有家庭型的,急性期在医院治疗病情平稳后可在家继续治疗,但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并定期复查。

参考文献

[1]袁小平,李芙蓉,蒋永惠.影响哮喘患儿吸入治疗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护理研究,2005.

[2]刘文静.哮喘患儿雾化吸入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4):374.

[3]丘喜琴,曾月嫦,李雪梅,等.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法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2(12):1145-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