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单纯脊椎骨折的临床诊疗

/ 2

浅谈单纯脊椎骨折的临床诊疗

韩建旭(双城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双城150100)

【关键词】脊柱骨折脊椎骨折诊断治疗

脊椎骨折是临床外科的常见病,脊椎骨折又称脊柱骨折,脊柱是人体中柱,其主要功能是保护脊髓、缓冲振荡、维持体形、保持身体的运动与平衡。

脊柱骨折是指脊椎骨的连续性中断,脊柱骨折常见于外伤,并以胸腰段最为常见,常会造成脊髓损伤,单纯的颈、胸、腰骨折经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脊柱骨折在青壮年多因外伤暴力所致颈椎和胸腰段损伤,在老年人则多因骨质疏松所致。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脊椎骨折患者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最小20,最大67岁。

致伤原因:坠落伤11例,车祸伤6例,压砸伤4例,其它1例。

损伤部位:颈椎11例,胸椎5例,腰椎10例。

局部疼痛、肢体麻木、不全瘫、截瘫。检查时间均在受伤的24h内。

1.2诊断

无脊髓损伤者仅为局部肿胀、疼痛、伤处两侧肌肉紧张,不能站立、转身不利,脊柱各方向运动障碍。颈椎骨折可见头颈倾斜,患者常用双手托住头部。腰椎骨折可形成腹膜后血肿,伴有脊髓神经损伤者,可出现截瘫,损伤平面以下肢体麻木、无知觉、不能活动、排尿及大便功能障碍。

X线平片是诊断脊柱骨折最常用的方法,X线正侧位片可显示脊柱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可显示椎体是否有压缩、压缩的程度,有无脱位和粉碎,有无骨折片进入椎管及椎管、椎间孔是否变形,椎间隙是否变窄、椎体附件是否有骨折。CT检查对明确有无骨折块突入椎管,脊髓受压程度,并清楚显示有无椎弓根、关节突、椎板、棘突等骨折。

2治疗方法

2.1急救处理

受伤后若有其他严重复合伤,应积极治疗,抢救病员生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急救准备,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对于任何脊柱骨折脱位患者的搬运,搬运时必须保持脊柱制动,应使脊柱保持伸直位置,避免屈曲和扭动,可采用多人动作一致地平托头、背、腰、臀、腿的平卧搬动法,或用滚动的方法,将患者移至硬板床上,使患者仰卧。如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至少要2人搬运,疑有颈椎损伤的患者至少3人搬运,在搬动时必须有一人两手固定患者头部或用颈围固定,不可将头托起或旋转,避免加重脊髓损伤,引起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治疗可分为解除疼痛的对症治疗、骨折的治疗和骨质疏松程度的改善治疗。

对于稳定型脊柱骨折可采用过伸复位,卧硬板床的治疗措施,并在伤后一周或病情稳定后施行手法治疗。不稳定骨折可视具体情况采用快速复位、局部外固定,卧硬板床治疗,并在伤后二周或病情稳定后行手法按摩治疗。对于受伤局部皮肤无破损者可外敷中药,视个体情况可配合内治。

2.2胸腰椎单纯挤压性骨折

椎体挤压不超过1/3者,应早期一次性过伸复位,然后保持过伸位,可仰卧于硬板床上,采用骨折部垫枕,使脊柱背伸,同时在医务人员指导下,伤后2~3日开始进行腰背肌锻炼,原则上是越早越好。

一般应卧床6~8周,然后戴保持脊柱后伸的支架起床,有助于减轻背部疲劳,再固定4~8周以上,起床后要预防愈合不坚固的椎体骨折压缩、畸形再复发。早期锻炼可以促进血肿吸收,预防肌肉萎缩,减轻局部水肿,防止损伤后的软组织粘连和组织纤维化。

通过积极主动的功能锻炼,达到复位及治疗目的。争取伤后4~6周达到锻炼要求,8~12周后可下床活动,但不可作弯腰动作,3个月后方可练习弯腰活动,4~6个月后可适当参加劳动,腰背肌锻炼应坚持半年至1年以上。对于局部疼痛严重者,可给予局部或全身止痛剂治疗,必要时用麻醉剂;也可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以减少麻醉剂用量。

2.3严重胸腰椎骨折和骨折脱位

不稳定型脊柱骨折是指胸腰椎严重挤压或粉碎骨折、脱位,如不经过完善固定,即有移位倾向,有可能加重脊柱畸形或造成脊髓和马尾神经损害。

对于骨折脱位,但无关节突起交锁者,可于局部麻醉下进行复位,方法同上。

复位良好者,过伸姿势下保持复位,用支架或石膏背心外固定。有助于减轻背部疲劳,对于下腰椎骨折,用尼龙拉带以支持腰部是合适的;对于下胸椎骨折,利用“十”字形支带令压迫点置于耻骨联合和胸骨两端是非常有用的;对于胸椎骨折,可用改良Toylor支具,用轻塑料或金属椎旁支具,并用布带一直向上固定于肩部,保持胸椎伸展。对于多发性骨折患者,应用适合体形的支具是有效的,支具必须质轻、易固定、能调节,使患者感到舒适;也可用简易腰围固定腰部,然后进行立位训练和治疗体操训练。

2.4颈椎骨折或脱位

椎体挤压或移位较轻者,可用颌枕带牵引复位,但牵引的重量不得超过3~4kg。复位后可用金属支架固定器或头颈胸石膏领固定约3个月。有明显挤压、脱位或半脱位者,应用颅骨牵引钳持续牵引,牵引重量可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为5~10kg,一旦复位应改为维持重量3~5kg牵引,时间约为6~8周。经摄X线片证实已复位,可行固定,方法与时间同前。)有骨折、脱位,并有关节突交锁者,病情较复杂,危险性较大,须行闭合或切开手术复位。

2.5手术治疗

椎体压缩超过一半患者常常发生慢性不稳定或爆裂型骨折,应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采用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如AF、Trifix等)或双Harrington棒固定以恢复椎体高度。对合并截瘫者应行椎管减压及内固定手术。对于压缩型骨折,新近开展了经皮椎体内注射丙烯酸黏合剂椎骨成形术治疗腰椎骨折,效果良好。患者均卧床休息3周后开始在床上行腰背肌功能锻炼,2个月后可在支具固定下下床活动,若不行支具固定,则需卧床休息3个月方可下床活动,这样既可减少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又有利于植骨块的融合。

2.6骨质疏松治疗

治疗骨质疏松并不能恢复椎体高度或减轻骨质疏松,但可缓解症状,防止新的骨折。上面所介绍的各种整复固定和手术方法,有些方法及其适应证有争议,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3讨论

脊柱创伤的首要治疗原则是早期完全复位,以恢复脊柱的正常序列,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恢复正常的椎管容积,避免脊髓的进一步创伤并给创伤的脊髓以恢复功能的机会。单纯脊柱骨折,则按骨折的分类和稳定性,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治疗。

根据脊柱骨折分类判断脊柱稳定性及影像学明确脊髓有无受压和受压的部位是制定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

无神经损伤的稳定性骨折或相对稳定性骨折如单纯压缩骨折、轻度爆裂骨折或安全带损伤可卧硬板床,酌情进行闭合复位,积极进行腰背肌锻炼,4~6周后辅以外固定使病人早期活动,这类骨折经保守治疗均可有良好效果。不稳定骨折或伴有神经损伤病人,多主张及时手术治疗,解除椎管内压迫,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2]王亦璁,孟继懋,郭子恒.骨与关节损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