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区健康教育对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促进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浅谈社区健康教育对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促进作用

曾群花

曾群花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54300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健康教育对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促进作用。方法研究对我社区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存在慢性病高危因素的200例社区居民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对比分析实施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生活方式。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健康知识知晓率、合理膳食依从性、调试情绪依从性、戒烟限酒依从性、适量运动依从性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经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对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有促进作用,可有效提升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改善其在饮食、运动、情绪、戒烟限酒等方面的行为,值得推广。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促进作用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表现为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不吸烟、不酗酒、保持心理平衡、充足的睡眠、讲究日常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等。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抵御传染病,更是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础。不健康生活方式可提高慢性病患病率、胎儿畸形率、心肌损害和中风猝死的危险性[1]。为了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促进作用,我们开展了此次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我社区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存在慢性病高危因素的200例社区居民,年龄21岁~76岁,平均年龄(52.31±11.21)岁。文化程度小学水平、初中水平、高中及以上水平分别为78例、72例和50例。

1.2方法

(1)健康教育方式和主要内容。根据社区居民文化程度,通过社区开展讲座、社区宣传栏、义诊咨询活动、宣传资料的发放等形式的应用,对社区居民进行慢性病相关知识的普及,针对慢性病发病起因、临床表现、防治方法等相关知识进行介绍。对已经存在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加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并说明用药注意事项、饮食禁忌、不良反应等,以提高患者用药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告知社区居民24小时热线、社区医生联系电话、邮箱、微信等,确保社区居民在对慢性病知识和健康问题有疑问的时候得到及时有效的健康信息支持。(2)心理健康指导。针对存在不良情绪的社区居民,需及时给予疏导,并告知不良情绪跟慢性病的联系,使社区居民自觉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3)饮食健康教育。对社区居民进行食用盐、食用油推荐量的说明和饮食指导。(4)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创建健康社区、健康步道,设立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利用BMI尺、平衡膳食宝塔等健康支持性工具对社区居民进行适量运动重要意义的介绍和说明,并提出BMI指数的正常范围,解释日行一万步的内涵,对每日各种活动情况按千步当量换算并进行累计,使居民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4)调查回收。在健康教育实施后,发放统一记录单给社区居民,使其严格根据要求记录每日饮食、运动、心理等情况,以此作为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估依据。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实施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合理膳食依从性、调试情绪依从性、戒烟限酒依从性、适当运动依从性。依从性的判断以:根据健康教育宣传内容达到健康行为目标,实现饮食均衡、保持良好心态、戒烟限酒和合理运动视为依从,否则为不依从[2]。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行统计分析,健康知识知晓率、依从性等计数资料用%表示,检验方式为χ2检验。P<0.05为组间或组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依据。

2.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后,健康知识知晓率、合理膳食依从性、调试情绪依从性、戒烟限酒依从性、适量运动依从性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经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为健康教育的基本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的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是发动和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健康意识,关心自身、家庭和社区的健康问题,积极参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养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群体健康水平[3]。社区通过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膳食知识竞赛、健康知识宣传栏、社区义诊咨询、健康生活方式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等综合干预手段,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慢性病防治效果,对于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也有提升作用。

社区健康教育的作用体现在几方面:首先,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增强慢性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其遵医行为,树立健康意识[4]。其次,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社区医生通过关心了解社区老年人的生理病痛和心理需求,与其进行疾病和生活的健康教育,陪伴其共同处理自身的生理、心理问题,树立生存的信念,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再者,社区医生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向亚健康人群传授简单实际的科学医护知识,进行人性化的健康指导,使得人人懂得真正的健康[5-6]。

本研究表明,社区健康教育对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有促进作用,可有效提升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改善其在饮食、运动、情绪、戒烟限酒等方面的行为,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洪静纯.社区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5,24(12):161-162.

[2]范力强.社区居民健康知信行调查与干预策略[J].医学信息,2012,25(2):438-439.

[3]魏赟鹏,师东菊,刘兴革等.低碳经济视角下黑龙江省社区健康教育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5):591-592.

[4]阮细河,仰萍,王学良等.以问题为导向的社区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15,12(7):681-682.

[5]张秀茹,初春晓.社区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防治中作用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3):381-382.

[6]杨振林.社区健康教育在慢性病干预中的成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2,3(29):3925-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