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先做“减法”,再做“加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群文阅读:先做“减法”,再做“加法”

倪水良

倪水良

在现在信息快速流通的时代,阅读已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如果我们的孩子阅读能力并未在基础教育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未来的竞争力将大受考验。可再看我们现在的“单篇精读”类阅读教学,虽然有有利的一面:教学内容选择个性化,重视教材的文本研读,高度艺术化的教学设计,综合展示语文综合素养,积淀了行之有效的精读教学方法,长于培养语感能力等等,但有很大的局限性:仍然以识记为主,缺少理解、质疑和发现。是在为老师自己的阅读而教,为教参而阅读?,为考试而教阅读。在传统课堂阅读中,阅读者的阅读行为又过多地受到教师的干预与评价,缺乏独立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阅读素养(尤其是高级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单位时间,围绕同一个议题展开的探究性阅读教学———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群文阅读意味着“教”的改变———意味着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不可能提太多问题,不能发起太多讨论;意味着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不可能更深、更细、更透地讲析文章了;意味着老师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步步扎实;意味着你不能将“朗读”、将“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那么多的意味,归结起来,笔者觉得要想正常开展群文教学,就应该做好其中的“减法”与“加法”。

1减去“条分缕析”,落实“自读自悟”现状分析:条分缕析家常菜。我们习以为常的阅读教学是一篇一篇地教课文,一篇课文常常要花几个课时来进行研读雕琢。教学过程中,我们关注字词句的落实,强调文道统一,以致完整的文本时常陷入被切割被肢解的尴尬境地,阅读教学不免染上了解析过度、微言大义的肥胖症(我们并不否认以单篇阅读为基础的传统意义阅读教学的价值,也不回避它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上的先天性缺陷)。

策略探寻:减去“条分缕析”,落实“自读自悟”。群文阅读要求“一节课里读一组文章”,这就意味着:在这节课里,教师不能讲太多话,不能提太多问题,不能“条分缕析”———教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起承转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高潮迭起……教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文章。教师要“让学”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悟,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不能让微言大义、字斟句酌、咀来嚼去等过于精致细腻、转换频繁的课堂间接地侵占孩子自读自悟、大块时间读、大块时间悟的时间,不能让老师的阅读感受完全取代孩子的阅读感受。

如蒋军晶老师在教学《世界是怎么形成的》一组群文时,就提出了三个主干议题:你发现各国创世神话的个性特征了吗?你发现各国创世神话的相近之处了吗?为什么各国创世神话会有如此多的相似点?这些中心议题激发了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每一个议题都把学生带入到阅读中,每一个议题都需要学生将“群文”横向联系起来读,达到了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去走近这些创世神话,了解这些神话的相似点及其原因的目标。

2减去“无谓朗读”,关注“生活化阅读”现状分析:无谓朗读事倍功半。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两节甚至三节课教一篇课文,用大量时间的咬文嚼字、感情朗读。男生读完女生读,此生读完彼生读,表面上看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热闹和投入,实际上现在很多学生在朗读之前并不知道具体的要求,在朗读的过程中也缺乏有效合理的指导,朗读完之后有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学生更多的是都因为受到老师的驱使,为了朗读而朗读,并没有用心去读,用情去读,而仅仅是有口无心的念经式朗读,这些无谓的朗读恰恰和新课标中提出的“带有感情的用心读”的要求相反,结果只会使得目前这种朗读变得事倍功半。策略探寻:减去“无谓朗读”,关注“生活化阅读”。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每天都会产生许多新知识。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必须学会快速阅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将“朗读”或“有感情地朗读”无限放大———减去这些无谓的朗读,然后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更多地尝试生活化阅读———自读、略读?、浏览、跳读、默读、边读边思考等阅读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如教学略读课文《祖父的园子》的群文阅读,一教师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快速默读课文,可以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一目十行地读,读完课文后想一想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园子,把自己的感受用词语记录在课题的旁边;再读课文时提出要求:我们知道了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应有尽有、五彩缤纷、生气勃勃的园子,请大家用三分钟时间浏览课文,可以跳读、扫读,把表现这些特点的句段画下来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感受。3减去“无益作业”,加上“统整信息”现状分析:“无益作业”困学生。新课程要求减少学生课外作业负担,教学必须向课内要质量。于是,有的教师就将原本布置在课外的作业练习,移到了课堂里面进行。表面上看起来课外的作业是减少了,学生一副喜洋洋的样子。但是,由于放置在课内的作业还是课外的那一套,宝贵的课堂时间被用来抄抄写写。原本还有一点生动趣味的课堂,顿时黯然了:本来可以高举的小手,现在被困在了作业本上;原本可以滔滔不绝抒发见解的小嘴巴,现在闭住了,不需要它发出自己的声音;原本可以你来我往的交流,现在变成了对与不对的答案检讨……作业没有减少,课堂却在沙化。

策略探寻:减去“无益作业”,加上“统整信息”。只教只学这20多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学必须要让学生多读,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学生应该学会整合众多文本里的细小讯息,建构出较巨观的图像,连结自己从教科书里学到的东西跟补充读物里的“新”讯息。教师不必拘泥于单篇文章阅读时的字词理解,应侧重在大量阅读中提取信息,综合思考,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整合信息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概括、归纳等阅读能力。如一老师教学非连续性文本《寻找食物》的群文阅读,就运用了范恩图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从《湿原虫怎样寻找食物》和《蚂蚁的路径》两篇文章中提取信息,比较蚂蚁和湿原虫在寻找食物的方法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还可以渗透概念圈的阅读策略,通过在多篇文章阅读中不断深化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渗透对照表的阅读策略,让学生从多篇文章中提取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等。

4减去“过度挖掘”,加上“对比迁移”现状分析:文本被“深挖硬掘”。一个学期,教材只安排了20多篇文章,而课时却是每天一到两节。这么多的课时,这么少的文章,这就导致了一种现象的产生,那就是许多教师往往会过度挖掘文本———一味追求深掘,以成人的眼光来审视文本,并用自己的解读来替代学生的阅读体验,然后对课文面面俱到地“深挖硬掘”,想尽办法要把课文上全、上深、上透,把自己领会到的、教参中提到的、课后问题问到的都要求学生掌握,如此不厌其烦,一篇课文讲个三四课时司空见惯,于是语文教学自然而然变得深、难、重了。

策略探寻:减去“深挖硬掘”,重视“对比迁移”。立足群文阅读的对比性问题设计。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粗略比较、精细比较等。如一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在学生读完《小壁虎借尾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等四篇童话故事后,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四篇童话故事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能在比较阅读中发现童话故事情节反复性的特点,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立足群文阅读的迁移性问题设计。在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迁移性问题,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到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

横向迁移是一种知识或技能在相同水平上的“横向迁移”,而不是知识或技能在概括程度上的高低水平之间的“纵向迁移”。如略读课文《刷子李》的群文阅读教学,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黑衣上没有白点—黑衣上出现白点—黑衣上的小洞”的情节结构,习得“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再引导学生阅读《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并思考:哪些文章也运用了“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迁移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近迁移是一种在前后学习情境相似中的“近迁移”,而不是在新的不相似情境中的“远迁移”。如在蒋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孔子的故事》,在引导学生感受孔子的伟大之后,让学生深入思考:请大家再读这些文章,孔子有没有让你不太满意的地方?特殊迁移是特定知识与技能的“特殊迁移”,而不是一般原理与规则的“普遍迁移”。如教学群文阅读《创世神话》,在引导学生感受各国创世神话的民族性、本土性等特点之后,让学生深入思考:创世神话是先人的想象,不是科学,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读?从而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语文学习的这种迁移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课程,特别是阅读教学,并不追求极高的原理性概括,而更重视经验在数量上的积累。

5减去“无用知识”,加上“表达运用”

现状分析:无用知识为教而教。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师依然以讲解、提问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学着力点依然放在“写什么上,全然忽视“怎么写”,即便关注了“怎么写”,也是重于感悟语言的特点,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修辞手法之类,而对于学习后的语言应用却等闲视之。好多语文课堂根本没有语用的练习,即使有也是为用而用,没有很好地起到相应的作用。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能力怎能不低下呢?语文教学怎能不低效甚至无效呢?改变策略:减去“无用知识”,加强“表达运用”。落实语用,就是课标提出的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学生在课内阅读中习得的语文知识,积淀的言语经验在群文阅读中加以实践,培根练能,根是对母语的热爱,对母语学习的能力。

群文进入课堂是对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的冲击,是对单纯的课文内容分析的挑战,给凝固僵化的阅读课堂吹进了一缕清风。

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它不但使教学内容更加饱满、鲜活,还将语文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变得灵活富有弹性它会改变传统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成为改良课堂教学的有力武器,可以说,群文阅读将会成为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