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分解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4

红河州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分解分析

杨海源

关键词:红河州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分析TheRedRiverstateeconomygrowthandtheenergyconsumptiondecompositionanalyzes

YangHaiyuan

Abstract:Inrecentyears,continuedthefastdevelopmentalongwiththeRedRiverstateeconomicsociety,theenergyconsumptionunceasingexpansion,theenergyconservationfallsconsumestheimportantcontentwhichtheindustryenergyconsumptionregulativeintoenergyconservationfellinparticularconsumes.TheRedRiverstatepeoplesgovernmentandtheprovincialpeoplesgovernmentsignstheenergyconservationreducesarowofgoaltostipulatethat,“25”theperiodRedRiverStateUnitGDPenergyconsumptionmustdrop17%,theunitindustryincreaseinvalueenergyconsumptiondrops25%,theyearlyaveragedrops5.6%,thisisanarduousduty.Thegovernmentformulatestheenergyconservationgoalisthepromotioneconomicstructureoptimizationandtheeconomicalhealthgrowsoneofeffectiveactionswhich,theimprovementenvironmentandtheclimaticchange,thesafeguardenergysupplycontinually,shouldfromthestrategybetweenknowhighlytherealizationenergyconservationgoaltheimportanceandthepressing,whetherthegoaldoesrealizethekeytolieintheenergyexpenseandtheeconomygrowstherelations.

Keywords:TheRedRiverstateEconomygrowsTheenergyconsumption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3-0155-04

要降低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量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为效率节能(或称为技术节能),即单位产品能耗下降;二为结构节能,即产业、行业、产品结构、地区结构、贸易结构、能源结构等变化引起的能耗的变化。此外还有价格、政策等因素的作用。

度量能源使用效率的一个常用指标是能源消耗强度。能源消耗强度,也叫单位能耗,是指生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即能源消耗强度=能源消费量/国内生产总值,单位是“吨标准煤/(万)元”。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原因可以分解为:“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所谓结构效应是指由于能源消耗强度不同的产业之间结构的变动而对总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而效率效应则是指在产业内部由于技术进步、组织改进或学习效应等原因所引起的产业内单位能耗变动进而对总体能源消耗强度所产生的影响。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降低高能耗行业比重、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实现节能是我国提高能源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本文利用统计分解模型对红河州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一方面从总体上研究经济增长水平、三次产业结构和能源使用效率对能源消费增加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在红河州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47.8%以上),本文进一步研究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与工业增长之间的关系。

1.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

对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广泛讨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的存在与否;二是利用统计分解方法对能源消费进行因素分解,探讨能源消费变动的原因。所谓能源消费分解就是假设总能源消费由多个产业的能源消费构成,将能源消费的变动合理划分为几个部分。能源消费分解分析的方法有许多,其中Ang(2004)提出对数平均D氏指数方法(简称LMDI方法)对能源消费进行分解分析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此种方法可以将余项完全分解,本文采用LMDI方法对能源消费进行分解分析。

I=EY,E其中:表示能源消费量(折算为标准煤,吨标准煤),Y表示生产总值(万元人民币),E=全部能源消费,Ei=第i个产业的能源消费,Y=生产总值,Yi=第i个产业的产业增加值,Si第i个产业的产业增加值占总产出水平的比重(Yi/Y),I=总能源消耗强度(E/Y),Ii=第i个产业能源消耗强度。

则有

E=∑Ei=∑Y*(Yi/Y)*(Ei/Yi)=∑Y*Si*Ii(1)

I=E/Y=∑Si/Ii(2)

可以看出总体能源强度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产出的增减对能源消耗的增减情况;第二个因素是产业结构,反映了各产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而第三个因素是各产业的能源消耗强度,反映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高低。能源消耗强度的分析,首先应该着眼于对产业结构以及产业能源效率变化对能源消耗强度影响的分析。

如果考虑某地区在时间序列上从第0期到第T期能源消费的变动,可以采用“加和分解”和“乘积分解”两种方法分解,在计算中,上述方法可以将余项完全分解,即使ΔEres=0和ΔDres=1,其中加和分解是将能源消费变动用相加方法分成4个部分,即

ΔEtot=ET-E0=ΔEc+ΔEj+ΔEx+ΔEres(3)

ΔEc为加和分解下的产出效应,表示在产业结构和产业内能源消耗强度不变情况下仅由于产出变动而引起的能源消费量的变动;ΔEj为加和分解下的结构效应,表示在产出水平和产业内能源消耗强度不变情况下仅由于产业结构变动而引起的能源消费量的变动。ΔEx为加和分解下的效率效应,表示在产出水平和产业结构不变情况下仅由于产业内能源消耗强度变化而引起的能源消费量的变动;ΔEres为分解的余项,表示能源消费变动中无法用以上三种效应分解的部分。

主要想法就是把从0年(基年)到T年(计算年)的总能源强度变化分解为三种因素的影响:产出影响、结构影响和产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

ΔEtot=ET-E0=ΔEc+ΔEj+ΔEx+ΔEres

ΔEc=∑iwi*ln(YT/Y0)(4)

ΔEj=∑iwi*ln(STi/S0i)(5)

ΔEx=∑iwi*ln(ITi/I0i)(6)

wi=ETi-E0ilnETi-lnE0i(7)

而乘积分解是将能源消费变动涌相乘的方法分成四个部分(见式8)

Dtot=ET/E0=Dc*Dj*Dx*Dres(8)

Dc=exp[∑iwi*ln(YT/Y0)](9)

Dj=exp[∑iwi*ln(STi/S0i)](10)

wi=(ETi-E0i)/(lnETi-lnE0i)(ET-E0)/(lnET-lnE0)(11)

Dx=exp[∑iwi*ln(ITi/I0i)](12)

其中,Dc、Dj和Dx分别表示乘积分解下的产出效应、结构效应、效率效应。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于各年《红河州统计年鉴》和内部报表;限于数据的可获性我们选取了2005~2007年的数据。使用的主要变量是红河州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以及相对应的能源消费总量。其中,能源消费总量是指用于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费量,不包括生活用能源消费。

2.能源消耗的分解分析

2.1红河州能源消费的分解分析。2006年红河州生产总值增长了12.3%,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从2005年的2.55吨标准煤下降到2006年的2.47吨标准煤,下降了0.08吨标准煤/万元,生产用能源消耗总量增加了593661.58吨标准煤,增长了8.8%。红河州的能源消耗总量的增加,有多少是由于经济总量的增加导致的?有多少是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的?产业内能源使用效率的影响又如何?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我们利用LMDI方法进行分解分析,分解结果见表2-4。

表12005~2006年红河州GDP、能源消耗总量、能源消耗强度

项目

年份生产增加值

(万元)生产用能源消耗

总量(吨标准煤)能源消耗强度

(吨标准煤/万元)2005年26434636748754.442.552006年29679057342416.022.47表22006年能源消耗加和分解结果单位:吨标准煤

项目

年份2006年总效应593661.6产出效应815156.2结构效应128749.5效率效应-350244.1(注:当加和分解为正时,表明该效应造成了能源消费的增加,反之表明该效应造成了能源消耗的减少。)

表32006年能源消耗乘积分解结果

项目

年份2006年总效应1.087966产出效应1.122731结构效应1.018452效率效应0.951477(注:乘积分解值大于1,表明该效应造成了能源消费的增加。反之表明该效应造成了能源消费的减少。)

分解结果表明:2006年与2005年相比能源消耗总量增加了59.37万吨标准煤,增长了8.8%。究其原因,由于红河州经济总量的扩大使能源消耗总量增加了81.52万吨标准煤,产业结构变动使能源消耗增加了12.87万吨标准煤,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使能源消费减少了35.02万吨标准煤,结构调整和效率的提高使能源消耗减少了22.15万吨标准煤;结构调整体现了对能耗下降负的影响,效率效应体现了对能耗下降正的影响,对应的乘积分解中的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分别为101.85%和95.15%,两者综合作用使单位能耗上升了3.14%。

至于产业结构的转变为何导致了能源消耗的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长与节能目标之间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仍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2.2红河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分解分析。由于工业在红河州经济增长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5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80%左右,而且“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是节能减排的考核指标,因此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的分解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2.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出与能耗情况。红河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门类齐全,按统计部门的分类标准划分为30个行业,由于部分行业较小,本文选取了规模较大的22个行业进行分析,所选行业2007年的增加值达158.1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73亿元)的91.4%,占全部工业增加值(20525亿元)的77.1%。

2005年以来红河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业变化情况见下表4。从表中可以看出,2005年以来增长相对较快的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相对较慢的是烟草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其中,2007年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烟草制品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行业的增加值占75%以上,是红河州的优势产业。表42005~2007年主要行业增加值变化情况

年份

行业大类名称2005年2006年2007年与2005年相比增减变化与2006年相比增减变化煤炭开采和洗选业4.3135%4.7634%5.7069%1.3934%0.9435%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1983%0.0938%0.1799%-0.0184%0.0861%有色金属矿采选业5.3898%3.7101%2.2782%-3.1116%-1.4319%农副食品加工业0.7544%0.5621%0.8232%0.0688%0.2611%食品制造业0.0782%0.0262%0.0311%-0.0470%0.0050%饮料制造业0.7025%0.2921%0.5926%-0.1099%0.3005%烟草制品业46.4601%43.1850%39.8948%-6.5653%-3.2902%造纸及纸制品业2.8821%1.8851%1.7892%-1.0929%-0.0959%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0.8340%0.7770%0.8208%-0.0131%0.0439%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0.6755%0.5175%0.4939%-0.1815%-0.023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8.2569%6.7730%6.4358%-1.8211%-0.3372%医药制造业0.3106%0.3462%0.4291%0.1185%0.0829%橡胶制品业0.2359%0.2121%0.1965%-0.0395%-0.0156%塑料制品业0.0875%0.0660%0.0521%-0.0354%-0.013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3663%1.7048%1.3125%-0.0538%-0.392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1673%1.2543%1.8598%0.6925%0.605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6.6990%20.9306%21.9165%5.2175%0.9859%金属制品业0.0414%0.0319%0.1143%0.0729%0.0824%通用设备制造业0.1276%0.1463%0.1615%0.0339%0.015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0667%0.0452%0.0410%-0.0256%-0.004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9.0186%12.3545%14.6714%5.6528%2.3170%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3340%0.3231%0.1988%-0.1351%-0.1242%2005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总能源强度呈现下降趋势,2007年与2006年相比能源强度下降最快的三个行业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能源强度增加最多的三个行业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和煤炭开采业和洗选业,红河州的三个优势产业中的两个行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烟草制品业和电力)能源强度基本持平,一个优势行业(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能源强度增加(万元生产总值增加0.9096吨标准煤)。表5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的能源强度变化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年份

行业大类名称2005年2006年2007年与2005年相比增减变化与2006年相比增减变化总计4.54083.58294.0255-0.51530.442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67901.02910.8421-0.8369-0.1870黑色金属矿采选业23.031835.523424.19481.1630-11.328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0.30810.09200.51570.20760.4236农副食品加工业16.034715.70838.4326-7.6021-7.2756食品制造业1.75693.10142.21770.4608-0.8837饮料制造业0.60552.70082.05261.4472-0.6481烟草制品业0.03610.02850.0314-0.00470.0029造纸及纸制品业0.64580.71370.69420.0484-0.0195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0.07140.05730.0642-0.00720.0069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6.28508.68124.4090-1.8760-4.272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1.836814.888215.82183.98500.9336医药制造业1.57071.28651.1967-0.3740-0.0898橡胶制品业1.35031.38681.0272-0.3231-0.3597塑料制品业0.67700.71400.80830.13130.094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7.756813.465311.8114-5.9454-1.653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8.456423.828222.5850-5.8714-1.243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24111.92951.9142-0.3269-0.0153金属制品业0.17150.51470.0924-0.0790-0.4223通用设备制造业0.24910.18660.1629-0.0861-0.02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37720.31660.2586-0.1186-0.0580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5.111011.163612.0731-13.03790.909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22330.20630.23310.00980.02682.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的分解分析。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源消耗为4.0255吨标准煤,与2005年相比减少了0.5153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但比2006年增加了0.4427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为636.75万吨标准煤,比2006年(524.69万吨标准煤)增加了112.06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568.72万吨标准煤)增加了68.03万吨标准煤。2005年以来红河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有多少是由于产出的增加导致的?有多少是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引起的?产业内能源使用效率的影响又如何?本文利用LMDI分解方法可得到表6-7的结果。

表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加和分解结果单位:吨标准煤

年份

项目2005~2007年2006~2007年总效应680240.81120566.80产出效应1400203.7444683.8结构效应1391874.4598197.9效率效应-2111837.377685.1(注:当加和分解为正时,表明该效应造成了能源消费的增加,反之表明该效应造成了能源消耗的减少。)

表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乘积分解结果

年份

项目2005~2007年2006~2007年总效应1.1196088821.213568052产出效应1.2509538191.080122结构效应1.2600769211.108859效率效应0.710281.01325(注:乘积分解值大于1,表明该效应造成了能源消费的增加。反之表明该效应造成了能源消费的减少。)

分解结果表明,2007年与2005年相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了11.35%,能源消耗总量增长了1196%,增加了68.03万吨标准煤。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出的增加使能源消耗总量增加了140.02万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业结构变动使能源消耗增加了139.19万吨标准煤,而企业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使能源消费减少了211.18万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效率的改进使能源消耗节约了71.99万吨标准煤;对应的乘积分解中的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分别为126.01%和71.03%,两者综合作用使单位能耗下降了11.35%。

2007年与2006年相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上升了12.57%,能源消耗总量增加了112.06万吨标准煤,增长了21.37%。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出的增长使能源消耗总量增加了44.47万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使能源消耗增加了59.82万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使用效率的下降使能源消费增加了7.77万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和效率的下降使能源消耗增加了6759万吨标准煤,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体现了对能耗下降的负的影响。对应的乘积分解中的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分别为11089%和10133%,两者综合作用使单位能耗上升了12.57%。

综上所述,红河州的产业结构调整不利于节能降耗,2006年能源使用效率对节能降耗有正向作用,但2007年出现了反弹。因此,红河州单位工业增加值节能降耗的任务完成仍然十分艰巨。

3.结论及建议

本文利用LMDI方法对红河州能源消费进行了分解分析,得出:①红河州经济总量的扩大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三次产业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是能源节约的主要原因,但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了能源消耗的增长;②红河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是能源节约的主要原因;③红河州的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不利于节能降耗,工业的节能降耗任务的完成仍然十分艰巨。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完善红河州生产用能源消费情况的统计工作。目前的能源统计不能提供红河州经济发展总的和分产业的生产用能源消费的数据,这对于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掌握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制定相关实现“能源消耗目标和经济增长目标”的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第二,采用LMDI方法建立“能源消费分解指数体系”。全面监控红河州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变和产业内能源效率变动对能源消费和单位能耗的影响。由于提出了产出效应和结构效应的影响,效率效应在地区之间具有更强的可比性,可以作为能源效率监控的主要目标和制定政策的主要依据。

第三,针对各产业内的具体企业单位设定能耗标准。建立最高能耗限制和最低能耗下降速度限制指标,逐渐淘汰能耗高于最高能耗限制和能耗下降速度低于最低能耗下降速度限制的企业,以提高整体的能源效率。对于能耗较低和能耗下降速度较快的企业可以考虑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或补贴,鼓励提高能源效率的行为。

第四,在遵循经济规律的条件下,引导产业结构向低耗能方向调整,提高经济运行的整体质量。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产业发展的指导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突出重点,按照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坚决按照国家规定“关、停”一些落后产能企业,限制既缺乏市场竞争且高耗能企业的发展。同时,要推进技术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节能降耗目标,提高经济运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