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应重视井下物流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2

煤炭企业应重视井下物流管理

齐林

齐林(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十一矿河南平顶山467021)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

站在21世纪起点上审视经济环境,我们已经深深感觉到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煤炭企业,其面临的企业环境同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譬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国有企业改革、WTO的加入、知识经济与先进管理理念的冲击、煤炭价格完全放开、能源市场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挑战等等。许多煤炭企业顺应经济大环境的变化,重视成本和质量的竞争,尤其在成本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应用现代管理理论,积累了不少经验,并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例如在利用现代物流理论方面,通过改变物流模式,发展和培养第三方物流,加强企业物流规划,建立和完善物流成本指标考核体系,合理组织运输和储存,走集约化、社会化道路等,取得了降低物资库存量、减少物流成本和物流费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效果。

但是,由于煤炭企业的生产方式、生产布局、材料消耗、内部物流等都具有独特的行业特点,无论是物流体制改造、物流指标考核体系建设,配送网络建设以及库存控制等等,都不能忽视煤炭企业内部物流,尤其是井下物流管理:

一、井下物流是目前煤炭企业物流管理的盲区

目前,煤炭企业的原材料供应,一般是出库即办理出库手续,并计入原煤生产成本。对于普通企业来说,由于原材料从仓库到生产车间的过程中装卸环节少,中间也没有储存环节,一些物流管理先进企业甚至可以实现零库存,即供应商直接将原材料供应到生产车间,出库即计入成本是实际使用情况的真实反映。而煤炭企业由于大多是井下采掘作业,原材料从地面仓库到井下生产作业场所还需经过多个装卸、运输与储存环节。原材料出库即计入成本不能反映其实际状态,在井下存放原材料的没有计入仓储成本。另外,目前煤炭企业井下原材料的运输及装卸成本,是以职工工资、材料成本、电费等形式计入原煤生产成本,其效率和成本没有相应的统计以及考核体系。没有基本的仓储、运输和装卸费用的统计数据,无论什么管理与考核措施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是目前煤炭企业物流管理的盲区。

二、煤炭企业井下物流系统复杂,需要合理规划

煤炭生产所需的物料从仓库到生产作业场所需多次停顿或者装卸,储运环节多;井下采掘工作面及施工现场随着采掘的推进和施工进展经常变化,加之自然条件千变万化,形成了物流的多样性,其物流方式、搬运工具都会随着采掘现场和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煤炭产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均是辅助材料,不构成产品实体,很多都可以回收复用,材料供应过程从采购、运输、存储、发放、使用与回收物流紧密相连;井下开掘作业产生的矸石需要通过井下运输和提升系统运送至地面矸石山;很多井下巷道既是生产作业场所,又是原材料供应和产成品的运输通道和存储地点,井下运输系统比较复杂。总之,煤炭企业井下物流,是一个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构成的物流系统,需要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

三、加强井下物流管理对于煤炭企业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

煤炭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布局决定了其主要生产活动在井下进行,其中提升与运输作业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设备,相应的,井下物流成本在煤炭企业的总成本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井下物流成本包括井下物资仓储成本、有关人员工资、运输工具的损耗等等,约占煤炭企业总成本的40%~70%左右,井下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煤炭生产企业的利润水平以及竞争力的高低。加强井下物流管理,降低井下物流成本,对于煤炭企业降低生产总成本,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和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煤炭企业重视和加强井下物流管理,是煤炭企业物流体系建设的一部分。应与企业整体物流体系相衔接,应用现代物流理论,结合煤炭企业实际,探索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一)通过调整井下岗位设置,探索建立合理的物流组织

现代物流理论认为,按照社会大分工的要求,建立专业化的物流组织,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必由之路。目前,煤炭企业虽然有运输队、回收队、皮带队等专门的部门负责有关井下原材料和原煤的运输,但是,其职责不能覆盖井下物流的全过程,原煤生产部门还要承担原材料终端运输任务,人员、岗位设置重叠,即不利于提高生产和物流效率,又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应按照专业化的要求,调整井下岗位设置,将物流职能从生产部门剥离,组建专门的物流部门,实现专业化的管理。

(二)按照企业总体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要求,建立井下物流成本的控制、考核、评价等指标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对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建设做出了诸多探索,在物流管理部门实施作业成本法被认为是适合我国目前环境,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由于物流成本属于间接费用,对物流成本的控制,要克服传统成本计算的缺陷,应用新的方法来计算和控制才能找出问题。作业成本法彻底改变了收集、报告和分析成本信息的方式,分作业归集成本,可以通过作业价值分析,挖掘成本动因,尽量消除不增值的作业,不断改进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因此,煤炭企业应在对井下物流的全过程,利用作业成本法研究、测算物流成本的构成,探索建立进行物流成本的控制、考核、评价等指标体系,实现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

(三)科学组织物流活动

专业化的物流管理部门,应针对煤炭企业井下生产布局多变、环境恶劣、物流过程环节多、系统复杂等特点,探索物流活动的科学化、合理化:根据生产变化,及时调整井下仓储布局,降低储备资金;注重各运输环节的紧密衔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井下运输能力;积极利用各种运输工具、装卸工具,克服环境影响,提高效率;按照煤炭需求实际,探索适应井下条件的原材料包装方式等等。

(四)加强物流管理软、硬件基础建设

现代物流管理对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理以及相应管理人员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煤炭企业要依托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建立与现代物流发展相配套的物流信息系统,培养物流专业人才队伍,借助于准确的信息传递,将传统的、粗放式的物流送货形式,上升为"门到门"、"库到库"甚至"点到点"的精细物流方式。虽然井下条件较差,井下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一定困难,信息的采集、传递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但是,现阶段按照信息化要求规范物流管理流程,最终实现煤矿全面数字化,这是煤炭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