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情感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1-21
/ 2

声乐———情感艺术

陶欣

陶欣(山东英才学院,山东济南250104)

摘要:情感贯穿在声乐艺术中,是声乐的主宰者,是声乐的灵魂,维系着声乐艺术的全过程。声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都脱离不了情感。

关键词:声乐;情感艺术

说到声乐,人们首先会想到声乐的演唱方法。不错,声乐作为歌唱的艺术,其演唱方法和技能技巧是不容忽视的。然而,不能在强调声乐的演唱方法和技能技巧的同时,忽略了声乐中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情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这是我国先秦典集《乐记》中的一段话,阐述了音乐是情感艺术的观点。就此看来,如果音乐是情感艺术,那么作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声乐必然也是情感艺术。这就是说声乐作为音乐的一个门类,其作品的创作、表演和欣赏,都脱离不了情感。

一、声乐作品源于情感,每一部声乐作品都蕴含着情感

1.声乐作品源于情感,是情感的产物

穆索尔斯基曾经说过:“没有触及内心,就不可能有音乐。”是的,音乐是情感的产物,是人类情感作用的结果。为了能够更贴切地表达人类内心情感,这个世界上诞生了一种新的语言,那就是音乐。圣桑说的好:“音乐始于词尽之处”。“音乐能说出非语言所能表达出的东西,它使我们发现我们自身最神秘的深奥之处,它能传达出任何词都不能表达的那些印象和心灵状态。而这种“心灵状态”就是人类内心的情感状态,就是情感。音乐就是这样诞生的,它是人类情感作用的结果,是情感的产物,情感的结晶。

声乐作为音乐的一个门类,同音乐一样,声乐作品的诞生也源于情感。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这样说过:“一个人在平静的时候是可以沉默寡言的,一个人在悲观情感的影响下却变成健谈的了,不但如此,他简直非流露他的情感不可———情感要求表现。这些情感怎样向外在世界表现呢?各色各样的,看情感的性质如何而定。骤然的和震惊的感觉,是用叫喊或惊叹来表现的;不快的感觉到了肉体痛苦的程度,是用各种怪脸和动作表现的;强烈不满的情感,也是用不安静的猛烈动作来表现的;最后,悲观的情感,有人对谈时用语言,无人对谈或本人不愿谈话时则用歌唱。”可见,声乐作品的诞生和音乐一样,都是情感作用的结果,是现实情感的流露和宣泄。没有内心情感的触动,声乐作品就不可能诞生。他们就像一对母子,声乐作品孕育于情感,并最终由情感作用而降生,它是情感的结晶,是情感艺术。

2.声乐作品是情感的载体,是情感流淌的河床

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画像的背后有秩闻。”当你凝视名画里的《蒙娜丽莎》或者《思想者》时,你会感受到那些人物的背后有什么在蠕动。实际上,音乐作品的诞生也是如此,每一部音乐作品的背后都曾有一段或喜或悲的戏剧性的情景,正是由这些情景触动了作曲家情感的心弦,于是音乐作品诞生了。它是作曲家为表达内心情感而作,是作曲家的语言,是情感的表达方式,是情感的载体。

音乐作品尚且如此,声乐作品作为音乐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自然蕴含着情感,自然是情感的载体。就像青主的《我住长江头》,它蕴含了作者对战友的怀念之情;施光南的《祝酒歌》,它承载了作者的喜悦之情等等。这些声乐作品承载着情感,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而问世,向人们展示了它无穷的魅力。无数的例子告诉我们,每一部声乐作品的背后都曾有一个震撼人心的事;每一部声乐作品自身都蕴含着一份或悲或喜的真情。声乐作品为情感的表现而诞生,蕴含着情感,承担着承载情感的义务。

所以说,声乐作品是情感作用的结果,是作曲家情感的流露和宣泄。声乐作品源于情感,又承载着情感,它是情感的产物,情感的载体,情感的结晶。

二、声乐表演是情感真实流露的过程

1.声乐表演是情感真实流露的过程

音乐表演的目的不是引起有音调声觉的声波运动,而是在将乐谱符号转换为听觉音响的过程。通过情感动态形式的注入,引起深层心理体验,赋予无生命的形式以生命的活力,给人以人性的体验。也就是说,音乐表演就是再次赋予音响的动态结构以生命的形式,是充满着丰富情态意味的音乐运动。可见,音乐表演过程就是演员激发符合作品内容的内心情感并将这种情感真实流露的过程,是内心情感的体验。声乐表演,这个人们最常接触的音乐表演形式,其表演过程就是表演者内心情感真实流露过程。就像邹本初先生所说的那样:“要想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也就是说,歌唱者要想给人以人性的体验,那么他必须先引起自身深层心理体验,激发自身的情感,使自己融入到歌曲中去,真正做到“我就是曲中人,曲中物”。只有这样,歌唱家才能把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把内心深处的情感传送给观众,使他的演唱并非只是准确无误地表现技巧,而是高度艺术凝练的自我表现,是情感的刻画。歌唱家仲伟在她的《用心去歌唱》中谈到这样一段人生经历:“一次独唱音乐会上我演唱了《王贵是个好后生》这首歌,唱后观众的反应并不好。由于大家的帮助,我自己认真做了分析,终于认识到是因为我在演唱这首歌时仅仅关心自己的声音,对歌曲的思想,音乐的灵魂﹙情感﹚,语言和风格等,全然抛在一边不顾,当然就唱不好这首歌了。”她的这次体验进一步说明了,如果歌唱家在表演时仅仅局限于对声音和技术的追求,而全然不顾自身情感的激发和投入的话,无论他的技术有多么完美,这样的歌唱都是冷漠的,苍白的,都不可能表现出歌曲的思想情感,更不用提以情感人了。可见,声乐表演不仅仅局限于声音的表演,它更是情感的表现,是歌唱家内心深层的情感体验,是自身情感激发的过程,表现的过程,是情感艺术。

2.声乐表演是表达情感的艺术

从宏观意义上说,音乐表演的目的就是要赋予无生命的音乐形式以生命的活力,就是要给人以人性的体验,也就是说,音乐表演的根本任务就是音乐作品的情感表现。那么从声乐表演这种音乐表演形式上看,其表演的目的也是要赋予声乐作品以鲜活的“生命”﹙声乐作品的情感﹚,并用这种“生命”感染他人。声乐表演是表达作品情感的艺术,是情感艺术。

声乐表演作为情感真实流露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为了表现声乐作品承载的情感,尽管这种情感赋予表演者自身的个性。反之,情感又贯穿着表演的全过程,表演过程即是演员情感自我体验的过程。所以说,声乐表演是情感真实流露的过程,是表达情感的艺术。

三、听众作为声乐作品的欣赏者,其欣赏过程是情感被感染的过程

“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迸发出火花。”这是贝多芬的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音乐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为人类精神服务的,其欣赏过程就是欣赏者自身情感体验的过程,就是情感的共鸣。声乐作品欣赏,作为音乐欣赏的一种,其欣赏过程和音乐作品欣赏一样,不仅仅是对节奏、力度、旋律、和声、歌词的把握,更重要的是,它是欣赏者情感体验的过程,是欣赏者情感被感染的过程。

保罗·埃克曼和他的同事们对人的自身和周围的人的情感表达效率问题进行了实验,他发现:只要将面部肌肉扭曲做愉快、悲哀、愤怒等形式,就能在通常伴随那些情绪的神经系统中产生直接的效果,同时人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模仿他们周围的人的情绪表达,结果在他们的神经系统中也会引起类似的效果。“当你微笑时,整个世界都在微笑。”这一研究成果告诉人们,人的情感是可以互递的,而这个互递的中间媒介恰恰就是情感自身。这一理论的问世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歌唱表演者如果想打动别人,其手段只有一个,那就是真情的投入。而听众作为音乐作品的欣赏者,其欣赏过程就是情感受感染的过程,就是与歌唱者情感的共鸣。它必然导致歌唱者如果能“声情并茂”地演绎富于情感的歌曲,那么听众的心情就会不由自主地舒畅、乐观起来;反之,如果歌唱者演绎悲伤的歌曲,听众则会触景生情地流下同情的眼泪。可见,听众对声乐表演的欣赏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就是与表演者情感产生共鸣的过程,就是情感受感染的过程,就是情感艺术。

综上所述,情感贯穿在声乐艺术中,是声乐的主宰者,是声乐的灵魂,维系着声乐艺术的全过程。情感凝聚在声乐艺术中,声乐就是情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