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与有效性评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与有效性评析

石灵萍

(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甘肃临夏7311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口腔修复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口腔修复前用可摘的局部义齿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口腔修复前进行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牙齿畸形治疗效果,临床治愈率越高临床效果越好,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越低疗效越好。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平均疗程(20.1±2.4)月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疗程(25.1±2.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口腔修复正畸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外貌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正畸治疗;口腔修复;临床评价

【中图分类号】R7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1-0112-02

牙齿是人体较为重要的器官之一,与人们饮食生活关系密切,有关系到人的外貌美观。优于牙齿疾病或意外情况,导致人体口腔本身发生了退化,使牙齿功能出现衰退,降低了患者人们生活治疗[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口腔疾病,也更加关注牙齿在外貌中的重要程度,使希望得到牙齿正畸治疗的患者越累越多,牙列间隙是口腔中较长出现的临床问题,不但影响患者面部美观还会影响发音,对患者身体和心理均会造成不利的影响[2]。为了研究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特选取2014年至2015年收治的口腔修复患者80例进行分析,现进行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口腔修复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每组30例,患者均进行口腔修复手术,其中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在16~53岁,平均年龄33.2岁,其中前牙反颌患者6例,前牙深覆颌患者6例,前牙间隙患者12例,舌侧倾斜患者6例,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在17~52岁,平均年龄32.2岁,其中前牙反颌患者7例,前牙深覆颌患者7例,前牙间隙患者11例,舌侧倾斜患者5例。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十分接近,组间统计学差异无意义(P>0.05),结果可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口腔修复前用可摘的局部义齿进行保守治疗[3]。观察组患者在口腔修复前进行正畸治疗,具体方法:先给患者拍头颅的侧位片和曲面断层片,拍片结果确定修复治疗的整体方案,治疗前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全面的清洁,再对口腔疾病进行治疗,应用方丝弓矫正技术进行治疗,并安排整齐平整的牙齿序列,为牙齿修复奠定基础。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牙齿畸形治疗效果,临床治愈率越高临床效果越好,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越低疗效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用t检验,并应用卡方分析,当P<0.05组间差异显著。

2.结果

对照组患者30例,治愈21例,治愈率70.0%,观察组30例,治愈28例,治愈率93.3%,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平均疗程(20.1±2.4)月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疗程(25.1±2.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数据见表。

表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

组别例数治愈率n(%)无效率n(%)平均疗程(月)

对照组3021(70.0)9(30.0)25.1±2.3

观察组3028(93.3)2(6.7)20.1±2.4

在患者治疗后一年进行回访,观察组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对照组患者发生5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罹患口腔疾病的情况越来越突出,为了解决患者的痛苦促进了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口腔系统是一个治疗整体,在临床治疗中均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口腔正畸修复就是一种联合治疗方式[4]。正畸治疗方式的探索对于口腔正畸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基础,直接修复可在治疗中遇到困难,会影响整个修复的效果,临床常见的如牙齿间隙,就为牙齿修复造成了困难,口腔修复在正畸治疗前,可将牙齿的间隙进行调整,为临床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临床治疗效果不仅表现在功能上还可美化患者外观[5]。在正畸治疗前进行口腔修复虽然治疗时间会相对延长,但是会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减轻痛苦,收到患者的广泛欢迎,更加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在患者进行牙齿正畸治疗中,应建立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使临床医师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解,将临床治疗过程向患者讲解清楚,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满意度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已从性。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口腔修复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口腔修复前用可摘的局部义齿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口腔修复前进行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牙齿畸形治疗效果,临床治愈率越高临床效果越好,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越低疗效越好。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平均疗程(20.1±2.4)月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疗程(25.1±2.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观察组通过正畸治疗口腔修复,并在修复率和不良反应率上均优于传统修复患者,对于普通义齿修复而言患者经过正畸治疗修复后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效率高,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在临床治疗修复过程中,应掌握牙出现列间隙的原因,将相关致病因素排除在外,当患者间隙发生关闭或出现倾斜时,会导致临牙发生牙冠倾斜,在牙齿较正时应进行整体移动,且用力要轻柔,不要对牙齿造成再次损伤。

综上所述,口腔修复正畸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外貌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东光.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价值[J].求衣问药,2011,9(11):270-271.

[2]林永波.30例正畸治疗口腔修复临床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4,6(26):56-57.

[3]邢佳琦.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医药卫生,2016,4(19):26-27.

[4]段炽珉.关于口腔修复前正畸治疗的临床研究[J].医药前沿,2014(14):210-211.

[5]王海.口腔修复前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