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手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分析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手段

夏勇

(蒲江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630)

【摘要】目的:分析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本院确诊的45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资料,研究患者的临床表现,并采用实验室分析、内镜检查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发病特点。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实施针对性治疗,评价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嗜酸粒细胞性胃炎患者多具有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多为阵发性腹痛。血常规检查嗜酸粒细胞上升44例,所占比例为97.78%;腹水检查10例存在腹水,所占比例为22.22%。其中少量腹水5例,所占比例为50%;中量腹水2例,所占比例为20%;大量腹水3例,所占比例为30%。45例患者接受胃镜检查中,内镜检查主要表现为黏膜红斑,黏膜斑片状充血、糜烂以及息肉等。组织学表现为黏膜慢性炎,间质内嗜酸粒细胞浸润。接受对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嗜酸粒细胞性胃炎患者多具有腹痛、恶心等临床症状,通过血常规与内镜检查的方式有效判断患者的症状发展情况,并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快速改善嗜酸粒细胞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发病特点;治疗方式

【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9-0136-02

嗜酸粒细胞性胃炎是一种能够累及消化道多层组织的胃肠道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疾病。患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尚不够清晰。由于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缺乏独特性的临床表现,故而临床诊断的误诊率、漏诊率相对较高。文章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本院确诊的45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资料,研究患者的临床表现,以期能够明确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诊断标准、诊断要点等,为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本院确诊的45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资料,研究患者的临床表现,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在25岁~65岁之间,年龄均数为(40.54±5.65)岁。

1.2方法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具体包含患者的临床表现、年龄等等他。采用实验室分析、内镜检查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发病特点。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实施针对性治疗,评价临床治疗的效果。

1.3治疗方法

为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具体包含解痉挛、止痛、抑酸治疗以及保护胃肠粘膜治疗等,抗感染、抗过敏治疗,为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地塞米松10mg/d,静脉滴注,3d到5d后停止用药[1]。基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转变为波尼松20mg~40mg/d口服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

2.结果

2.1患者的临床表现

嗜酸粒细胞性胃炎患者多具有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多为阵发性腹痛。

2.2实验室检查结果

血常规检查嗜酸粒细胞上升44例,所占比例为97.78%;腹水检查10例存在腹水,所占比例为22.22%。其中少量腹水5例,所占比例为50%;中量腹水2例,所占比例为20%;大量腹水3例,所占比例为30%。

2.3胃镜检查结果

45例患者接受胃镜检查中,内镜检查主要表现为黏膜红斑,黏膜斑片状充血、糜烂以及息肉等。组织学表现为黏膜慢性炎,间质内嗜酸粒细胞浸润。详见表。

2.4临床治疗效果

接受对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3.讨论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累及消化道多层组织的疾病类型,临床表现中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且存在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加等特点,患者胃肠道组织受到严重影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2]。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发病原因,多与食品、药品以及过敏性疾病相关。患者多存在着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临床症状,体重降低、吞咽困难,严重的患者还会具有肠穿孔等并发症状[3]。

相关临床实践研究表明,外周血嗜酸性粒浸润可以作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临床诊断的标准,特别是在内镜的辅助下,通过内镜下黏膜活检的方式,能够明确观察到患者的病理特点,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方式[4]。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临床表现多样,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施针对性治疗,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家族史等等,尽早实施实验室检查以及内镜检查等,并且通过糖皮质激素等实现药物治疗[5]。

本次临床实践研究中,嗜酸粒细胞性胃炎患者多具有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通过血常规检查的方式能够明确观察到嗜酸粒细胞上升、存在腹水等。胃镜检=查中主要表现为黏膜红斑,黏膜斑片状充血、糜烂以及息肉等。组织学表现为黏膜慢性炎,间质内嗜酸粒细胞浸润。接受对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本次临床实践研究的结果与佟建丽,庞子磊,贾儒渊[6]等参考文献研究结果相符。

综合上述观点,嗜酸粒细胞性胃炎患者多具有腹痛、恶心等临床症状,通过血常规与内镜检查的方式有效判断患者的症状发展情况,并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快速改善嗜酸粒细胞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王艳丽,程艳波,杜远举.儿童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36例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6,15(13):1803-1808.

[2]朱碧溱,白海涛,吴谨准,许锦平.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2例分析并文献复习[J].临床儿科杂志,2015,06(33):583-587.

[3]万盛华,李香莲,张双红,等.牛奶蛋白过敏致婴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24例临床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7,01(15):95-99.

[4]涂传涛,陈朴,刘亚岚,等.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征分析[J].胃肠病学,2014,09(22):556-559.

[5]戈伟,陈刚,丁义涛.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并顽固性腹腔积液一例诊治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3,04(16):66-68.

[6]佟建丽,庞子磊,贾儒渊,等.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研究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43(1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