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安全与护理队伍不稳定因素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护士职业安全与护理队伍不稳定因素探讨

陆玲

陆玲(甘肃省武威市中医医院733000)

【摘要】护士的职业安全是关系护理队伍稳定的重要因素。当前,医院一些护理人员频繁跳槽或转行,致使医院护理人员缺乏,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本文就目前护理队伍不稳定因素进行探讨,除了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工资待遇外,解决护士职业安全与防护,加强护理职业安全与管理,也是确保护理队伍稳定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护理队伍不稳定因素探索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8-0216-02

护理工作是知识、技术、爱心的结合,是默默无闻的工作。护理人员的职责是预防疾病,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服务。她们保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救人于危难之中,用智慧和双手为患者减轻痛苦,延续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然而,传统的偏见、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家庭生活的琐事和社会对护士劳动价值的轻视,使得护士队伍中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不同程度地受到困扰;护士工作量的增加、人员不足、夜班频繁,导致护士睡眠质量下降,易产生疲劳和损伤;而疾病谱的改变如艾滋病、乙肝的出现与增加,更使职业损伤越来越成为护士关注的焦点;医院空气污染相对严重,病毒和细菌就像是无形的杀手,时刻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高风险的职业,使护理人员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等等,致使一些护士频频要求调岗或改行,医院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缺乏。上述问题,如不及时正确、妥善解决,势必会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和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

1.护士面临的职业损伤危害

护理人员在职业中经常会暴露在各种职业危险之中,直接威胁着护士的安全和健康。医护、实验室、预防保健人员被认为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而护理人员位于职业暴露高危人群之首。

1.1生物性因素:护士工作在医院的特殊环境中,每天与患者、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衣物和用具等密切接触,容易受到各种生物性有害因素的侵袭。

1.1.1病毒病毒是最常见的生物性危险因素,临床上以乙肝、丙肝、艾滋病毒为主,传播途以呼吸道和血液传播较多,由于临床护士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各种分泌物,被污染的几率相当高。

1.1.2细菌护理工作中常见的致病菌有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这些细菌广泛存在于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及患者用过的器具和衣物中,可通过呼吸道、血液、皮肤等途径感染护士。

1.2化学性因素: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化学消毒剂而使自身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这些有潜在危害的化学物品可刺激皮肤、眼、鼻、咽、喉及肺,引起变态反应、哮喘。此外护士在化疗操作过程中,可能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诱发基因变性,使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致畸及脏器损害等潜在危险。

1.3物理性因素:临床护士在工作中搬运患者,容易扭伤腰背,长时间操作容易引起的静脉曲张、颈椎病等病症;锐器伤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事故性危害,尤其是污染的手术刀片、拔针后的输液针头,传播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远远大于经皮肤黏膜接触;在工作中,护士常常要接触CT、X线、激光、红外线等放射物质,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皮肤红斑、紫外线眼炎等不良反应;每天与各种药物反复接触,导致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

1.4工作环境因素:高风险的职业让护士的神经像时刻绷紧的弦,而我国虽有对于从医者的职业风险保障,但很多方面仍欠完善。而《医疗事故管理条例》提出举证责任倒置,医院要自证清白,就得拿出证据,否则法院将认定医院有过失,要承担额赔偿的责任。再之,社会、媒体对医院、医务人员的差错过分渲染、扩大、丑化,把本来互相信任,互相依存的医患关系人为地推向对立面。此外,酗酒后的患者以及打架斗殴的外伤患者,情绪更易冲动,甚至谩骂、恐吓或动手殴打护士,尤其是急诊护士受暴力危害的情况更为严重,严重影响护士身心健康。医闹的出现,使医院纠纷不断,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不少护士缺乏安全感,想尽办法转行或辞职。

2.防护措施

为了提高护士对职业危险的认识,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分析护士职业危害发生的相关因素,找出处理职业危害的措施,避免或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保障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2.1树立全面防护的管理理念。目前,护士自我防护意识不够的现象普遍存在。据调查有57.3%的护士未采取防护措施,其原因是认为遇到的传染患者少,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洗手及手消毒正确者仅25.8%,正确掌握消毒剂用途及效能者仅4.5%。护士在临床一线是各种操作的执行者,最易受到职业暴露的伤害,因此要高度重视各种因素的潜在职业性伤害,定期进行在职教育,严格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将会有效防止职业危险事件的发生。

2.2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双向防护是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最有力措施。洗手是清除手上的病原微生物,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途径,正确洗手方法可使细菌减少103CFU/cm2;戴手套的医务人员皮肤粘膜被医疗器械损伤和直接接触患者血液的机会均明显小于不戴手套者;戴口罩可以防止吸入感染患者分泌物产生的气溶胶等等。因此,医疗机构为医护人员提供足够的安全防护用具是十分必要的。

2.3医疗废物规范处理。医疗废物要进行分类收集和存放及处理,正确使用锐器盒,设置危险品的警示标志(黄色),利用防刺破的锐器收集箱收集物品,可使利器伤降低50%。

2.4健全完善防护管理制度和措施。制定并完善有关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和措施,就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乙肝病毒等职业暴露后,有防护的办法、上报制度和补救措施等。

2.5提高法律意识,避免工作环境伤害。医院应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增加安保人员,采取24小时不定期巡逻,设立报警监控体系,消除治安隐患,为护士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护士应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要学法、懂法,遵纪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要将每项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特殊治疗、护理、检查等应征得患者的同意,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这既是尊重患者的权力的表现,也是护士自我保护的需要。2012年4月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有效维护了医疗机构正常秩序,保证了各项诊疗工作有序进行。

总之,护士队伍稳定性问题是医院管理者应当重视的工作,应该得到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医院管理层和全社会的支持。在当前的形势下,只有把护士职业安全和人身安全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才能使护理人员全心全意地投身到临床工作中,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确保医疗质量的提高,促使护理队伍保持稳定。

参考文献

[1]张利然等.临床护士职业伤害防护研究进展.现代护理,2007,6(13):1562.

[2]黄丽萍.护士的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4(17).

[3]冯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预防.中国健康医学,2007-9(6)436-464.

[4]张立霞.护士职业的防护管理.中外健康文摘,2012-18(63).

[5]徐美宝等.护士队伍不稳定因素的探索和对策.中外健康文摘,2012-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