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噎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噎膈

李萍

李萍(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欣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4600)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6-0295-02

【摘要】目的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噎膈。方法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辨证治疗在本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本病的辨病治疗决不可忽视。食道良恶性狭窄及食管功能性疾病应当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针对食管功能性疾病,在西药抗酸、抗反流治疗的同时,运用中医理气和胃通降方法如运用二陈汤、半夏厚朴汤等,可调节胃肠动力,而鹅管石、威灵仙、急性子等更能调节食道功能,辅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具有抗癌防变之效。本病后期有产生恶变的可能,应注意定期复查。

【关键词】噎膈中西医结合治疗

噎指吞咽时梗噎不顺;膈指饮食格拒不入,或食人即吐。噎膈是以饮食吞咽受阻、或食入即吐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临床上噎证常为膈证的先驱。噎膈可由咽、食管、或贲门部位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引起,如食管癌、贲门癌、贲门痉挛、食管憩室、食管炎、弥漫性生食管痉挛等;此外,噎膈亦可是全身性疾病的消化道表现。多由忧思郁怒、饮食所伤、寒温失宜、劳役过度,致脏气不和,气血瘀结填塞胸膈,结于心下而成。病史主要通过望、问、触等来采集,临床医师应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并进行相应检查,首先应注意询问梗阻出现的时间、有无合并其他系统的疾病、是否合并用药等,并考虑:①食管器质性梗阻引起的吞咽障碍;②食管动力障碍性吞咽困难;③口咽性吞咽障碍。本病需同时排除假性咽下困难,后者大多在咽、颈、胸骨后有团块样堵塞感,但又不能指出具体部位,进食流质及固体食物均无困难,常伴有神经官能症,为“癔球”,不属本范围。

1西医治疗思路

1.1病因治疗

1.1.1.对食管恶性肿瘤梗阻导致的吞咽困难,应尽量采取手术切除或放化疗手段进行治疗。

1.1.2.对食管良性肿瘤如息肉、平滑肌瘤、脂肪瘤等如不采取手术方案,可采取内镜下微波、电凝电切、氩等离子束凝固术(APC)等治疗,并注意监测随访。

1.1.3.对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可根据具体病情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案。如对胃食管反流未合并食道狭窄的食管功能障碍,可采取:①抑制胃酸,减少反流物的刺激。宜采用H2受体阻滞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或质子泵阻滞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②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莫沙比利等。对贲门失弛缓征、弥漫性食管痉挛、胡桃夹食管采用消心痛、硝苯地平以扩张食管括约肌,有助于食管排空。

1.1.4.由其他疾病引起食管受累者,应针对原发病治疗。

1.2对症治疗

1.2.1.对食管恶性梗阻导致吞咽困难者,如已失去根治机会,可采取经内镜或X线下食管扩张及支架植入术。

1.2.2.食管良性狭窄导致的吞咽困难,可采取内镜下食管探条或球囊扩张术。

1.2.3.对贲门失弛缓症导致的吞咽困难,除采取食管扩张术外,可采取食管下括约肌内肉毒碱毒素注射法。

2中医辨治思路

2.1辨证要点

本病的辨证,重点在辨其虚实,明其脏腑,分清气、血、痰三者之间的关系,注意气血阴阳损耗之轻重及本虚与标实的转化。

2.1.1.辨噎与膈噎指吞咽时梗噎不顺;膈指饮食不下,或食入即吐,噎与膈可分别出现,二者相互关联,噎证常为膈证之先导,噎轻而膈重,及早辨明有助于把握病情发展的趋势,预测疾病的预后。

2.1.2.辨虚实

(1)从病因分:噎膈因于七情失调、酒食所伤、寒温失调而致肝气郁结、肝胃郁热、痰浊血瘀内阻者多属实证;劳倦内伤、脾胃虚弱而致胃中干枯者,多属虚证。

(2)从病程分:新病多实,或实多虚少;久病多虚,或虚中夹实。

(3)从主证分:吞咽困难,梗塞不顺,疼痛者多实;食道干涩,饮食不下多虚;食入即吐,涌吐痰涎多实,津液干涸,格拒不入。吐涎沫者多虚。

2.1.3.气、血、痰病程较短,时发时止,随情绪而波动,胸脘痞闷,嗳气则舒,多在气分;病程较久,固定不移,吞咽不畅,舌有瘀点瘀斑,多在血分,食入即吐,涌吐痰涎多属痰。

2.1.4.分清标本虚实本病可由实转虚,因虚致实,或虚实夹杂;正虚为本,气滞、痰凝、瘀阻、郁热为标。

2.2常见证候

2.2.1.肝郁气滞证见食入噎而不畅,或进食疼痛,情绪不畅或烦劳紧张后症状尤著,胸闷嗳气,或食后嗳气而致食物反流,舌苔白,脉象细弦或正常。

2.2.2.肝胃郁热证见进食不畅,反酸烧心,食入疼痛,呕吐,食入反流,口干苦,嗳气多,心烦易怒,两胁作胀,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2.2.3.痰气交阻证见吞咽梗阻,胸膈痞满,或疼痛,嗳气,呃逆或呕吐痰涎或食物,口于咽燥,大便艰涩,形体消瘦,舌偏红,苔薄腻,脉弦细而滑。

2.2.4.痰瘀交阻证见吞咽梗阻,胸膈疼痛,食不能下,进食则吐,泛吐黏痰或吐下如赤豆汁,或便血,面色晦黯,形体羸瘦,肌肤甲错,舌质红或带青紫,少津,脉细涩。

2.2.5.胃阴亏虚证见吞咽梗涩而痛,饮水可下,食物难进,或食入呕吐,夹有黏痰,形体消瘦,肌肤枯燥,口干咽燥,欲饮凉水,或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舌质红而干,有裂纹,脉弦细而数。

2.2.6.气虚阳微证见吞咽受阻,饮食不下,面色苍白,精神疲惫,形寒气短,泛吐涎沫,腹胀,舌胖淡,苔白,脉细弱或沉细。

2.3拟定治疗原则

本病初期系气血痰三者互结于食道,以标实为主,常见肝郁气滞,肝胃郁热、痰气交阻,瘀血内结等,根据气结、痰阻、血瘀的不同,分别以开郁行气、清热化痰散结、破结行瘀之法,兼以滋阴润燥;后期由实转虚,由气及血,以本虚为主,常津亏热结,气虚阳微,应根据津血枯涸和气虚阳微程度,采用滋阴泻热、温补脾肾等方法。

3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3.1.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治疗在本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本病的辨病治疗决不可忽视。食道良恶性狭窄及食管功能性疾病应当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食管癌患者在辨证的基础上,宜加用龙葵、白花蛇舌草、蛇莓、石打穿、石上柏、半枝莲、蜀羊泉、山豆根、藤梨根等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以对病治疗,另可配合守宫、蜂房、威灵仙、穿山甲等以改善梗阻。针对食管功能性疾病,在西药抗酸、抗反流治疗的同时,运用中医理气和胃通降方法如运用二陈汤、半夏厚朴汤等,可调节胃肠动力,而鹅管石、威灵仙、急性子等更能调节食道功能,辅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具有抗癌防变之效。本病后期有产生恶变的可能,应注意定期复查。

3.2.加强放化疗期间及术后扶正解毒治疗放疗期间,大多伴有放射性损害,表现为实热证或热毒证,甚则伤阴,出现津液不足表现,因此应配合清热解毒,养阴扶正、凉血散瘀之法;化疗期间,多伴有气血亏虚,甚则胃气大伤表现。连续化疗后,应加强补气健脾补肾、养胃扶正解毒、填精养血的方法,有助于病人尽早恢复,并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参考文献

[1]戴瑞鸿.内科疾病诊断标准.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1.197~198

[2]李建生,余学庆,胡金亮,程龙;中医证候标准建立的思路与方法[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