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识别腕带的改进与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新生儿识别腕带的改进与临床应用

白静

白静(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产二科河南商丘4761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识别腕带的改进和临床应用方法。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4500例住院新生儿为观察对象,全部观察对象均遵医嘱配套识别腕带,结果全部4500例新生儿中,无一例观察对象发生佩戴错误、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新生儿佩戴识别腕带,有助于临床护理服务针对性和准确性的提高,消除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保证医疗安全。

【关键词】新生儿;识别腕带;临床应用

ImprovementandclinicalapplicationofneonatalIdentificationBracelet

BaiJing(DepartmentofShangqiuFirstPeople'sHospital,HenanShangqiu476100productiontwo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methodofimprovementandclinicalapplicationofneonatalidentificationbracelet.MethodstheclinicalresearchwasadmittedbetweenJanuaryDecemberto20142011inourhospital4500casesofhospitalizedneonatesastheobjectofobservation,allpatientswereprescribedsupportingidentificationbracelet,theresultsofall4500casesofneonatal,noobjectswerewearingthewrongoccurrence,nursingdisputesandnursingerrors,improvethequalityofclinicalnursingworkfamilymembersofpatients,andthepatients'satisfactiontonursingcare.Theconclusionofthemedicalresearchresultsconfirm,neonatalwearidentificationbracelet,contributetotheclinicalnursingservicetargetedandimprovingaccuracy,eliminatesthesafetyhiddentroubleofthenursingprocess,ensuremedicalsafety.

[keyword]newborn;speechrecognition;clinicalapplication

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是医疗安全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提高医疗护理工作安全性的主要前提。作为医疗单位内的一个特殊群体,新生儿通常无家属陪伴,缺乏典型的体貌特征和语言、行为能力,因而佩戴识别腕带,从而准确辨别新生儿身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次医学研究就对新生儿识别腕带的改进和临床应用方法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医学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4500例住院新生儿为观察对象,男性2500例,女性2000例,日龄在3d至1个月之间,平均(15.4±6.5)d,全部观察对象均遵医嘱配套识别腕带,无一例观察对象发生佩戴错误、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

1.2方法

所有新生儿观察对象均统一佩戴粉红色识别腕带,佩戴位置统一为右手腕,松紧度控制以容下两手指为准,注意绕开发生皮疹的位置。新生儿入院后,责任护士应对新生儿信息进行准确核对,仔细填写新生儿相关信息,使用蓝色圆珠笔填写,确保字迹工整,包括性别、入院时间、科室、姓名和床号等等,由护理人员亲自为新生儿佩戴识别腕带。新生儿识别腕带材料为医用PVC材料,一次成形不能重复使用,防水,质地柔软,出院后可取下。

2结果

第一,新生儿识别腕带的应用实现了护理管理的人性化和规范化。新生儿识别腕带为规范化临床护理提供了一种较为可靠且简便的辅助工具,有助于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改善,能够避免同姓同名的孩子治疗混淆等问题,极大地降低了护理纠纷和护理事故的发生率,避免了护理工作的随意性,因而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医疗单位的医疗护理质量。

第二,新生儿识别腕带的应用保证了护理查对制度的规范性。护理服务工作具有明显的重复性、机械性、昼夜连续性、瞬间性等特征,这就要求新生儿护理人员要在护理服务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各项护理操作的准确性。首先,准确核对新生儿床卡上的姓名和床号,后检查新生儿识别腕带上的姓名和床号,并与陪护的家属核实新生儿信息,护理操作完成后,再次核对识别腕带信息,从而保证新生儿护理服务的准确性,确保无任何操作环节不符合查对制度,这就大大提高了护理查对制度实施的规范性。

第三,新生儿识别腕带的应用促进了临床护理工作效率的提高。由于新生儿病房患者数量较大,且儿科护理操作程序较为复杂细致,新生儿尚无语言能力,不能说出自己的信息,且新生儿家属仅仅使用昵称称呼孩子,这就大大增加了新生儿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护理操作前后准确核对新生儿识别腕带的信息,确保无任何差错后再实施操作,避免误操作增加护理工作量,从而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减少护理操作时间。

3讨论

新生儿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医疗群体,其自身不具备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同时体毛体征和外貌较为相近。体质量≥2500g、正常、足月的新生儿均有必要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1]。然而,传统的腕带缺乏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等项目,无助于护理工作的及时查对,导致接种工作不便利。所以,我院儿科从2010年1月起在新生儿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识别腕带,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从实际的临床应用效果来看,新生儿识别腕带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2]。

新生儿识别腕带的使用和制作方法:传统的新生儿识别腕带宽2.0cm,其中所储存的信息内容包括床号、住院号、出生日期、体质量、性别、母亲姓名等等[3]。改进技术:增加腕带宽度为3cm,增设护士签名、接种日期、乙肝疫苗、卡介苗等信息内容[4]。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对上述各项信息进行准确填写和记录,并系上识别腕带,待其出院时可以取下,以保证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时,在相应的栏内做好标记,并对护士签名、接种日期等进行准确填写,从而保严格查对[5]。

新生儿识别腕带的主要优势:新生儿识别腕带改进后增设了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等内容,从而保证新生儿疫苗接种情况能够一目了然,其住院期间和接种前后,护理人员能够通过识别腕带准确核对新生儿疫苗是否接种、体质量、母亲姓名、床号等,降低了疫苗接种错误等问题的发生率,提高了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6]。

参考文献:

[1]曹晓璐,魏兰,高山.基于母婴腕带的患者身份识别系统的方案探讨[J].科学管理,2011,26(8):70-71.

[2]张雯.身份识别腕带在儿科病房的应用和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4):406-407.

[3]黄玉春,张真相,何黎琴.延长型新生儿脚踝识别带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9):267-268.

[4]石春梅.新生儿识别腕带改进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1(6):16-17.

[5]魏艳芳,邓喜红,黎艳.双重身份识别在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5(17):40-41.

[6]任霞.标识腕带在普外科患者中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5):110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