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人的合理用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1

浅谈老年人的合理用药

罗学兰

罗学兰(甘肃省永靖县疾控中心731600)

【关键词】老年人合理用药用药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384-02

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合理用药定义为:“要求患者接受治疗的药物适合临床的需要,药物剂量应符合患者的个体化要求,疗程适当,药价对患者及其社区最为低廉”。简单地讲,就是用药要安全、有效、经济、适当。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用于老年人的医药费用不断增长,老年人的用药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老年人由于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导致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功能减退;同时老年人又常常身患多种慢性疾病,服用药物种类多,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和药物中毒事件也相应增多,其ADR的发生率比年青人高2-3倍[1],而且一旦出现,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因此,老年人用药要掌握一定的用药原则,以减少ADR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保证用药安全。

1.老年人用药原则

1.1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用药物,尽量减少同时用药的种类

老年人体虚多病,病情往往复杂多变,如果药物使用不当可使病情急转直下,甚至无法挽救。据报道[2],同时接受5种以下药物治疗的病人,其ADR发生率为18.6%,同时服用6-25种药物时,ADR发生率为81.4%。资料表明,药物ADR的发生率可随用药种类、用药数量的增多而增多。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但肝脏重量在30-70岁之间会减少28%。老年人多数伴有肝肾功能的损害和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同时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势必加重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因此,老年人用药一定要去医院确诊,不自行用药和滥用药物,掌握少而精的原则,尽量减少药物种类,选用最合适的药物。

1.2掌握适宜的用药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进入老年期后,机体的细胞数减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组织局部血液灌流量减少、总蛋白减少等“四少”现象。肝肾功能、免疫功能均较成年人减低1/3-1/2,如服用同样剂量的药物,老年人血液内药物浓度较一般成年人为高,药物半衰期也要较一般成年人明显延长,更容易发生ADR和药物中毒。解热镇痛药用量偏大或两次用药时间间隔过短时,常因大量出汗而引起虚脱;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引起急性中毒时,可发生低血糖症、肝肾功能衰竭等。因此,老年人用药的剂量需较成人为少,一般应从“最小剂量”开始,为成人用量的1/3~1/2。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ADR的发生,尤其是体质较为虚弱的老年患者,不能随意加大药量。

1.3避免重复用药

老年人常常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病,需要长期联合用药,因此,多重用药在老年患者中非常普遍。目前市售药物种类繁杂,同种药物生产厂家众多,被冠以不同的商品名,并且治疗慢性病的合成药又比较多,成分相似或相近。许多老年人因患病时间较长,“久病成医”,自行盲目购药服用。多种药物同时服用,造成重复用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降糖药消渴丸中含有格列本脲,再服用西药格列本脲,就容易引起低血糖性休克。重复用药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1.4加强用药指导,合理、规范用药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用药。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减退、耳聋眼花,漏服、错服药物的现象很普遍,用药依从性较差,影响治疗效果。有的老年人因为血压降到正常了,就自行停药,导致很严重的后果,轻则中风偏瘫,重则死亡。普通感冒大多数为病毒引起,却滥用阿莫西林、头孢氨苄等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耐药性的产生,甚至发生各种药物不良反应。因此,要对老年人进行用药教育,指导其规范、合理使用药物。

2.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是药就有三分毒”。药物既能治病,也能致病。结合老年人自身的病情特点和个人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给药时间、剂量和疗程,避免过度用药。老年人必须要遵守医嘱用药,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用药不跟广告走,自行购药服用。长期服药的老年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尤其是服用对肝肾有损害的药物。合理选用保健滋补品,科学进补,不滥用补益药盲目补益,切记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治疗疾病。

3.结语

综上所述,掌握老年人用药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结合老年人病情需要和自身特点,合理选用药物,制定适宜的剂量和疗程,规范用药,发挥药物的最大治疗作用,保证治疗效果,以减少药物ADR的发生,保障老年人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军.谈老年人的合理用药.时珍国医国药杂志,2004,15(11):802~802

[2]中国执业药师协会编.2012年全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教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4,7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