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探讨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效果

赫丽达赵爱萍,单大钊,赵凤玲,王红霞,韩笑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158100

【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控制血压,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管畅通,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等。结果:50例患者中完全恢复自理9例,部分生活自理20例,卧床但意识清楚5例,死亡9例,放弃治疗7例。结论:对患者实施周密、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

Objective:Toexplorethepostoperativenursingcareofpatientswithintracerebralhemorrhageundergoingminimallyinvasiveevacuationofintracranialhematoma.Methods:50patientswithhypertensiveintracerebralhemorrhageweretreatedwithminimallyinvasiveevacuationofintracranialhematoma.Afteroperation,thechangesofconditionwereobservedclosely,bloodpressurewascontrolled,sterileoperationwasstrictlyperformed,drainagetubewaskeptopen,basicnursingwasdonewell,andcomplicationswereprevented.Results:Amongthe50patients,9fullyrecovered,20partiallysupported,5bedriddenbutconscious,9died,and7gaveuptreatment.Conclusion:Careful,scientificandeffectivenursingmeasurescanreduce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improvethesuccessrateofsurgery,reducemortality,disabilityrate,andimprovethequalityoflife.

[keyword]hypertensivecerebralhemorrhage;minimallyinvasive;intracranialhematomaremoval;nursingcare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三大特点。其常见病因是高血压,80%以上的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本院2008年7月-2010年7月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0例,取得满意疗效,无任何护理并发症,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0例患者,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2~79岁,平均60.5岁,均为高血压脑出血,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且部分患者伴有失语或意识障碍。

2术后护理

2.1病情观察

2.1.1意识意识是判断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15~30min观察记录1次。如穿刺术后,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提示病情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协助处理。

2.1.2瞳孔严密观察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情况,如双侧瞳孔出现不等大、不等圆或对光反射迟钝甚至消失,并伴随呕吐等情况出现,有再出血及脑疝发生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降颅压处理。

2.1.3生命体征术后监护仪动态监测T、P、R、BP,并做好记录。将血压控制在140~160/90~100mmHg[2],血压过低可导致脑血流灌注不足,有加重脑缺血、缺氧及脑水肿的可能,血压过高可引起再出血使血肿增大。高热时给予冰帽、冰枕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治疗。

2.2引流管的护理引流袋放置的高度应与头颅在同一水平线或低于头颅位置,利于血肿腔内残留积血流出[3]。随时观察引流管有无扭曲、阻塞、受压、脱落等。引流液早期为暗红色,后逐渐为淡红色,若引流出鲜红色液体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引流管、引流袋要严格无菌处理,引流伤口处的纱布要保持干燥。引流管放置一般不超过1周,拔管前先试夹管24~48h,拔管前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拔除引流管时应适当加压包扎。

2.3保持呼吸道畅通肺部感染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4]。术后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每2h叩背1次,用吸痰器及时有效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吸痰时注意无菌技术操作,每次更换1根吸痰管。保持口腔清洁,口腔护理2次/d。重症脑出血患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吸痰,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

2.4饮食及二便护理昏迷患者给予鼻饲,鼻饲前抽吸胃液,并观察大便及呕吐物颜色,及时发现上消化道出血征象。术后清醒的患者可由流质过渡到半流质饮食,给予高维生素、低脂、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保持二便畅通,避免用力排便导致颅内压增高和再次脑出血。对于二便失禁的患者,应使用一次性中单,污染时及时更换,并用温水清洗会阴部,保持皮肤黏膜清洁干燥。对于便秘的患者,给予蜂蜜、香蕉或中药缓泻剂。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每天用5%碘伏擦洗尿道外口2次,防止泌尿系感染。

2.5皮肤及肢体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及患肢功能位,定时翻身,1次/2h,用红花酒精按摩骨突受压部位,保持床单平整、干燥、无渣屑。昏迷患者可使用气垫床或垫气圈预防褥疮的发生。早期可行肢体被动运动,4次/d,每次10~15min,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和废用性萎缩。

2.6颅内感染的预防与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2次/d开窗通风,每次30min,紫外线消毒1h/d,尽量减少人员流动,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颅内感染。

2.7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护理严密观察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性状,留置胃管的患者注意回抽胃液的颜色,如呕吐物为咖啡色、血性或排柏油样便,伴有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呼吸加快、烦躁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止血抗休克治疗。有消化道出血者,应立即停止进食或鼻饲。

2.8心理护理患者因失语、经济困难、肢体偏瘫等易产生急躁、焦虑情绪甚至绝望心态,护理人员要多关心、安慰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分析、矫正患者的心理障碍,使其摆脱烦恼,保持积极的心态,让同类手术治愈者到病房与患者面对面交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功能锻炼与出院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制订个性化的康复锻炼方案,主要是肢体功能锻炼及语言训练等。术后瘫痪肢体给予按摩、被动活动,患肢保持功能位,以防关节挛缩变形。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及病情稳定后,鼓励其自行翻身及进行肢体的主动活动,当肌力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协助患者站立及行走,活动强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宜,防止跌倒。失语患者语言训练可由单音、单字开始逐步到短语、短句反复训练,以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出院后由家属帮助患者继续坚持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定时测血压,遵医嘱坚持用药,保持情绪稳定、大便通畅,清淡饮食,多食蔬菜及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避免高胆固醇及高脂食物,如有不适及时复诊。

4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及时清除血肿、减轻脑水肿及血肿对周围组织的压迫,降低颅内压,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了病死率及致残率。术后护理对疾病的康复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术后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尤其是对意识、瞳孔、血压及呼吸变化的观察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预防各种并发症。对陪护和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时与陪护和患者交流沟通,能够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有效的功能锻炼的方法,利于患者的肢体及语言功能的康复。出院时对患者及陪护进行高血压病健康知识宣教是预防疾病复发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君仓,群森,张持,等.超早期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3):42-45.

[2]纪艳芬.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09,7(9):110.

[3]王淑清.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清除术后护理体会[J].护理研究,2010,24(8):2131-2133.

[4]封晓燕,吴梦竹,万从香,等.床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8):1624-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