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与创新型企业工作室融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现代职业教育与创新型企业工作室融合研究

宋辉

青海油田培训中心青海茫崖817500

摘要:国家的发展、文明的传承,都是教育永恒的课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实际技能、技艺、经验也是生产力,都承载着传承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现代社会对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在进行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知识的传授上,如何更好地学以致用是教育部门、企业、社会等多方面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课题。本文就职业教育以及如何在企业工作室的创新融合方面,简要概述分析了其一些特点和方法,仅供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匠精神;人力资源;创新融合

职业教育传承问题,一切方式方法和手段都是围绕人的知识储备、认知升级、创新创造以及传承演化,最终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社会协作,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现代社会知识爆炸,学和用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如何更好地学以致用是教育部门、企业、社会等多方面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课题。本文就职业教育以及如何在企业工作室的创新融合,谈谈一点认识。

1、我国职业教育概况

我国职业教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中国职业教育、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及现代中国职业教育:

1.1、我国古代职业教育体系仅局限在各个职业圈内进行,很多受教育者都是艺徒制的。《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也就是学习了理论知识后,更应该注重的是学生的反复练习,并付诸于实践。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当今的职业教育不无启示,也是我们的教育目标。

1.2、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

中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创办被公认为近代职业教育的开端,但是列强瓜分主权丧失的情况下,直到1949年最终也没有成体系的建成规模化工业,更无从谈起职业教育。

1.3、近、现代中国职业教育主要以新中国成立为主要分水岭,新中国成立后受世界严峻的政治格局影响,苏联的大规模工业化援建我国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系统工业化,才逐渐建立和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

2、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长期受东、西方各国教育发展思潮影响,有美国杜威的“民主主义”、苏俄的“全方位发展教育”、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日本的“终身职业教育”、澳大利亚的“能力本位教育”等国外职业教育因素的影响,它们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演变。总之,我们国家职业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已真正形成。

3、人力资源开发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学习是一项“终生的事业”,尤其是职业教育,学校只能针对行业特色进行行业基础理论知识教育,随着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呈显出越来越快的趋势,职业教育校方不可能进行进一步的跟踪式教育,也无力承担巨额的资金投入,职业教育在企业这方面的优势就持续体现出来了。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严酷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新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

4、我国现代国家企业独特的工匠平台人才发展模式

现今中国制造业企业经过40年改革开放,积累了一大批职业技能杰出人才和工匠,也是中国制造的品质保障。当今世界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这种人才成长模式,在现代工业化体系越来越繁杂、涉及面越来越广、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背景下,成为中国制造快速成长、享誉世界的成功经验和不二法门,现在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成立工作室平台,培养、扶持、激励、行业内技能人才快速成长这种“树立标杆、成立平台、政策引导、群策群力”的人才培养模式见效快、效果好,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效仿并推广。

要想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终生制在企业大师工作室这方面的融合,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大师工作室的一切工作。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思想是人一切行为的根基,坚强有力的思想基础是一个人或组织战斗力、创新力坚强长盛不衰的根本保障。坚持姓党的根本原则,不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树立神圣的使命意识,这是意志品质的坚守和锤炼,是一切开始的源泉。要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工作的现实优势。

2、充分发挥好大师工作室的政策优势和申请行业科研课题的优势,建立方便快捷的资金支持绿色通道;要定期组织参加全行业范围内工作室问题成果分析讨论会,开展头脑风暴集思广益,专业领域的难题难点往往需要跨专业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充分发挥技能专家人才队伍的优势,要敢想、敢干、敢闯、敢试,还要能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攀登、相互鼓励;通过交流激发思维的灵感、通过交流产生思想火花、通过交流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金点子”。

3、积极倡导“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和机制。技术创新“根在基层,重在落实”,要在实践中勇于探索,提出创新举措,就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大力增强创新人才的动力机制。注重实行努力探索和推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的“三个转变”,吸引到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营造人才创新的良好氛围,营造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真正做到“创新无大小、创新无先后、创新无禁区、创新无止境”,要有“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精神,来解决企业生产实际各个领域的问题。

4、加大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激发广大职工积极参与技能培训、交流,创新活动,搭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创效工作平台。注意培养和发现技能人才,适时吸收部分优秀的技能人才,增添新生力量,形成梯次结构,增强团队后劲,保持旺盛活力。使这个平台成为企业有思想、有担当、想干事、能干事的有志青年,事业上升的台阶、个人价值展示的橱窗,发挥骨干作用、解决企业疑难,助力企业快速持续高质量健康发展。

5、建立系统、完善、规范化的工作室基础资料。建立工作室人员创新创作的思路、灵感高效分享渠道,以促进工作室成员更好的完成创新工作目标。工作室成员要做到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多参与组织企业和行业技能竞赛活动,将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不断的学习,紧跟最新行业技术发展。

我们的传统文化对于王朝国家的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一系列不同的解决方法和手段,为什么我们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5000年之久,与我们自古以来重视教育有着极大的关系,近代职业教育没有跟上世界形势,使我们落伍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努力拼搏、扎实苦干、紧紧拥抱世界形势,从跟随者开始变成引领者,需要我们更加奋发有为应对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激烈严酷的竞争,新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顺应时代,就必须解决好创新、推广、应用、传承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在我们手里,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将我们职业培训教育事业做大、做强、做辉煌。

参考文献:

[1]李玉静程宇张祺午.职业教育发展概述[J]职业教育杂志.2015(06)

[2]陈晓伟.大国工匠谈工匠培养和工匠精神[J].中国人才杂志.2018(03)

[3]马智宏.融合与创新[M].融合与创新.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