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血吸虫患者部分临床生化指标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晚期血吸虫患者部分临床生化指标结果分析

李伟生刘洁伶

李伟生刘洁伶(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摘要]目的:分析晚期血吸虫病人部分临床生化指标的检验结果,为晚期血吸虫病人的诊断与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2013年接诊的1503例晚期血吸虫病人,进行现况调查,对临床生化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在晚期血吸虫病人中,血红蛋白值低于正常的有85.43%,其中64.02%为轻度贫血者,35.36%为中度贫血者,0.62%为重度贫血者;白细胞低于正常的病人约为37.66%;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病人占45.17%;白蛋白降低的病人约占38.98%,球蛋白升高的病人有48.47%,白球比值倒置的病人占45.7%;谷丙转胺酶高于正常值的病人占21.48%。晚血病人的HPT低于正常值,仅为(42.31±20.4)%;晚血病人的ADA显著高于正常值,平均为58.37±22.91U/L。结论:大部分晚期血吸虫病人的临床生化检验结果与正常人差异显著,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晚期血吸虫病、发展医学技术以及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血吸虫;临床;生化指标;分析

[中图分类号]R01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1620(2015)10-012-02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属于常见的热带病之一。在世界上,有七十四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此病,共有将近2亿多的感染者。通常有5种血吸虫使人体致病包括:泥公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以及埃及血吸虫。亚洲人体中主要包括泥公血吸虫以及日本血吸虫。

晚血(晚期血吸虫病的简称)的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对于晚血的研究和临床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检测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2013年接诊的1503例晚期血吸虫病人的临床生化指标,分析其与正常值的差异。

1.检测内容与检测方法

1.1检测的对象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到2013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1503例晚血病人进行晚期血吸虫病的现况调查,其中男性1021例,最小者39岁,最大值71岁,平均53.3岁;女性482例,最小者41岁,最大值68岁,平均52.4岁。诊断标准参照第三版晚血病人血吸虫病防治手册。

1.2检测指标

血红蛋白检测,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比色法,以血红蛋白稀释液为专用的稀释液;对血细胞计数,在计数池冲入血细胞稀释液,用高倍镜对血细胞进行分类计数;白P球蛋白检测,用三缩尿法检测;以及谷丙转胺酶、干促凝血酶试验(HPT)和腺苷脱氨酶(ADA)检测。

2.结果

2.1血红蛋白检测值

共检测1503人3型晚血病人,血红蛋白值比正常值低的病人有85.43%,其中轻度贫血病人占64.02%、中度贫血病人占35.36%、重度贫血病人为0.62%。约85.42%的病人是腹水型贫血晚血病人,明显比巨脾型和结肠增殖型多,巨脾型与结肠增殖型所占比例差异大明显,详细结果见表1。

2.2血细胞的分类

共1503人参与检测,其中白细胞低于正常值的病人约占37.66%,中性粒细胞低于正常值的病人占5.66%。作嗜酸性粒细胞分析的患者有1107人,其中45.17%的病人有升高迹象。晚血病人血小板降低的占50.43%,详细检测结果见表2。在切脾与未切脾病人中,60.55%的未行脾切除术病人,血小板比正常值低;50.22%行脾切除术病人,血小板低于正常值;两率秩和检验双侧的计算结果为P>0.05(P=0.5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白/球蛋白的检测结果参加白/球蛋白检测的共有1288人,其中13.61%的病人血清蛋白总量低于正常值,38.98%的病人白蛋白低于正常值,48.47%的病人球蛋白高于正常值,28.10%的病人白球比值小于1,与相关学者的研究一致。在各型比较的结果中,最为严重的是腹水型蛋白倒置,大约有45.77%,见表3。

2.4谷丙转胺酶的检测结果晚血病人谷丙转胺酶高于正常值的约占21.48%。其中25.98%的病人为腹水型,18.72%的病人为巨脾型,13.79%的病人为结肠增殖型;各型间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5干促凝血酶试验(HPT)

晚血病人的HPT为(42.31±20.4)%,明显低于正常值。其中腹水型为(38.19±18.4)%;巨脾型为(41.42±16.3)%;结肠增殖型为(43.58±22.3)%;如表4所示:

2.6腺苷脱氨酶(ADA)检测结果晚血病人的ADA平均为58.37±22.91U/L,显著高于正常值。其中腹水型为61.01±11.4U/L;巨脾型为59.02±23.3U/L;结肠增殖型为58.01.58±22.1U/L,如表5所示:

3.讨论

晚期血吸虫病通常有4大类:腹水型、巨脾型、结肠增殖型、侏儒型。观察期间无侏儒型病例,结肠增殖型较少,各类型晚血病人的临床症状都有独特特征。从本文对晚血病人部分检测指标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3种类型晚血病人的生化指标中差异最大的是腹水型,其血红蛋白显著低于结肠增殖型、巨脾型,蛋白倒置也较常见。而在血细胞分类、谷丙转胺酶等指标方面,3种类型晚血病人差异不十分显著。在干促凝血酶试验(HPT)检测中,晚血病人的测量结果更加异常,与正常指标差距显著。晚期血吸虫患者的腺苷脱氨酶(ADA)阳性率多达85.52-90.15%,可将其作为晚期血吸虫患者生化衡量的重要指标[5],该指标的测量具有简单易行的优势,尤其适合条件有限的医院或卫生部门使用,但有时候该指标检测效果不尽令人满意,故在临床上可以将腺苷脱氨酶(ADA)检测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与其它指标配合使用。

总之,在晚期血吸虫患者临床生化指标检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病人的血红蛋白、血细胞的类型、白/球蛋白、谷丙转胺酶、干促凝血酶试验(HPT)和腺苷脱氨酶(ADA)等多项指标进行检测,综合评估各项指标对诊断结果的影响,这对正确诊断和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临床病例数据分析,比较了各项生化指标在晚期血吸虫患者中的应用,对进一步护理和治疗晚期血吸虫患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林羡华,冉陆,马莉等.2010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信息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1,23(5):385-389.

[2]杨燕,徐明星.武汉市150例住院晚期血吸虫病病人临床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5,17(1).

[3]蔡凯平,李英.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人分布现状与特点[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5,17(3):198-201.

[4]周卫恩.常熟市晚期血吸虫病现状调查[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0,22(5):515,517.

[5]刘涛,陈利玉,蔡力汀.晚期血吸虫病诊断方法和技术的研究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2,11:2056-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