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2量表对短暂性脑缺血进展至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ABCD2量表对短暂性脑缺血进展至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陈斌

陈斌

(赣州市全南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341800)

【摘要】目的:探讨ABCD2量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采用ABCD2量表评估76例TIA患者,并依据分值分为低危组(0~3分)、中危组(4~5分)、高危组(6~7分),观察3组患者发病7d内脑梗死发生率,比较进展为脑梗死患者与未进展患者ABCD2量表项目的差异,分析量表的预测价值。结果:19例TIA患者为0~3分,41例为4~5分,16例为6~7分,分别纳入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7d内共有14例(18.4%)患者病情进展,确诊为脑梗死,3组脑梗死发生率依次为5.3%(1/19),19.5%(8/41),31.3%(5/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例进展为脑梗死患者中年龄超过60岁,TIA发作后首次血压升高、单侧肢体无力、糖尿病史、症状持续时间超过60min的发生率均高于TIA未进展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史、症状持续时间≥60min、血压升高、单侧肢体无力、年龄≥60岁均为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ABCD2量表使用简便,分值越高,脑梗死发生率越高,其子项目与TIA进展为脑梗死有关。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ABCD2量表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026-0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我国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年龄超过65岁的人群约1/15有TIA病史,由于其发作具有短暂性、可恢复性而常被忽视,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1]。TIA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预警信号,ABCD2量表可根据年龄、血压、糖尿病病史、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持续时间等重要临床资料来评估TIA患者的预后,具有快速、简单、操作性强的优势。我们采用ABCD2量表评估门、急诊的TIA患者,探讨ABCD2量表预测TIA患者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月我院首诊的76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符合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TIA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44例,女性32例;年龄49~84岁,平均年龄(66.2±7.1)岁,头颅磁共振检查未见明显病灶;51例患者有前循环缺血症状,如发作性偏瘫、黑曚、偏侧肢体感觉障碍或运动性失语;25例患者有后循环缺血症状,如小脑共济失调、复视、构音障碍、交叉瘫痪等。49例患者合并高血压,21例合并糖尿病,7例房颤,所有患者住院时间均超过7d,并完善脑血管病相关检查,排除感染、颅内出血,神经功能缺失时间超过24h,以及局灶性癫痫、晕厥、偏头痛、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等类似临床表现的其他疾病。

1.2评分方法

ABCD2量表共5项,年龄(Age)、血压(Bloodpressure)、临床特征(Clinicalfeatures)、糖尿病(Diabetes)和症状持续时间(Durationofsymptoms),详见表1。入院时采用ABCD2量表评估并依据分值分为低危组(0~3分)、中危组(4~5分)、高危组(6~7分),住院期间均给予同样的常规治疗,如改善脑灌注、抗栓/抗凝、调脂等,观察3组患者发病7d内脑梗死发生率,比较进展为脑梗死患者与未进展患者ABCD2量表项目的差异,分析量表的预测价值。

表1.ABCD2评分方法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BCD2量表评估结果及短期脑梗死发生率

19例TIA患者为0~3分,41例为4~5分,16例为6~7分,分别纳入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7d内共有14例(18.4%)患者病情进展,确诊为脑梗死,3组脑梗死发生率依次为5.3%(1/19),19.5%(8/41),31.3%(5/16),经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ABCD2量表项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4例进展为脑梗死患者中年龄超过60岁,TIA发作后首次血压升高、单侧肢体无力、糖尿病史、症状持续时间超过60min的发生率均高于TIA未进展患者(P<0.05)。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按照OR值由高至低排列,糖尿病史、症状持续时间≥60min、血压升高、单侧肢体无力、年龄≥60岁均为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表2.ABCD2评分项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TIA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23%的新发脑梗死患者既往有TIA病史,临床研究表明TIA患者短期(7d)内脑卒中风险较高,约为5%~20%,本次研究中约18.4%的TIA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与既往报道相符[3]。我们采用临床常用的ABCD2量表评估TIA患者的预后,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依次为5.3%,19.5%,31.3%,差异明显,提示不同ABCD2分层的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不同,评分越高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越高。

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是多种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我们认为糖尿病史、症状持续时间≥60min、血压升高、单侧肢体无力、年龄≥60岁是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患者合并的危险因素越多,脑梗死风险越大。多数TIA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在30min内缓解,若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h,完全缓解率低于15%[4]。另外,年龄超过60岁也是危险因素之一,但临床上对于患者年龄及症状持续时间不具有可控性,难以进行有效的医学干预。对中高危的TIA患者,可积极干预血糖、血压、改善临床症状,从而降低TIA危险程度及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5]。虽然低危组进展为脑梗死的发生率较低,仅为5.3%,但国外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推荐ABCD2评分为低危且1d内无法完成相关检查的TIA患者或评分为中危的患者均建议住院观察治疗,通过动态监测病情变化,在梗死发生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ABCD2量表可快速、准确的评估TIA危险分层,有利于开展积极、正规、系统治疗,从而控制部分潜在的危险因素,有利于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综上所述,ABCD2量表可帮助临床医务工作者对TIA患者进行分层管理,快速预测这类患者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有利于指导治疗,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伊龙,王拥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概念、风险评价与治疗新进展[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0,2(4)1-5.

[2]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6-380.

[3]吕达平,韩咏竹,程楠,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风险的ABCD2评估[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8):35143516.

[4]赖坚强,刘宏文,古贱秀,等.ABCD2量表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预后评估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5):500-501.

[5]许航,冯敏,寿广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2):37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