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大腺囊腺癌1例

/ 1

前庭大腺囊腺癌1例

陈洪宇

陈洪宇(黑龙江省医院道外分院妇产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56)

【中图分类号】R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1-0270-01

【关键词】前庭大腺囊腺癌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5岁,发现左侧外阴部肿块2年余,明显增大伴局部压迫性疼痛1月余,于2010年10月22日收人院。入院2年前,患者无意中扪及左侧大阴唇下段有一约核桃大小肿物,无红肿,当时未在意;于入院前1个月,肿物处出现疼痛。当地医院曾诊为前庭大腺囊肿继发感染,予以抗炎治疗后效果不佳。10月20日来我院门诊行前庭大腺造口术。见囊壁内灰白黄菜花样隆起,术中切开后流出少量血性液体,无臭味,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组织较脆,触之易出血,取少许组织送病理,局部缝扎止血。病理回报示前庭大腺囊腺癌,收入院手术。人院检查:右侧腹股沟可及肿大淋巴结约1.5cmx1.0cm大小,质硬,活动度好。妇科检查:外阴皮肤及黏膜正常,于左侧前庭大腺部位可及一实性肿块,大小约6.5cmx4.0cmx4.0cm,有结节感,稍可活动,基底部较宽,上方与耻骨分界不清,后方深达坐骨支,触痛不明显。盆腔B超检查未见异常。双侧耻骨CT扫描报告:阴道左侧壁占位性软组织病变;两耻骨平扫未见明显骨质吸收破坏现象。患者人院诊断为前庭大腺癌。于10月24日在连续性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广泛外阴切除术+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肿块内侧己达阴道粘膜下层,上方达耻骨联合,外侧达耻骨降支骨膜,与周围组织界限欠清。大体标本见肿块大小为6.0cmx4.0cmx4.0cm,剖面呈灰白色,无包膜,分叶状。术后病理报告:前庭大腺腺样囊性癌,双侧腹股沟深浅淋巴结未累及,术后1个月行放疗。

2讨论

前庭大腺癌非常罕见,只占全部外阴恶性肿瘤的2%-7%[1]平均年龄50岁左右,病变多位于左侧小阴唇内侧深部,肿块质硬或呈囊性,可有压痛;早期阶段肿瘤较小,境界清楚,可活动,表面粘膜完整,以后肿块增大,直径可达10cm,与周围粘连而界线不清,粘膜可破溃,表面可形成溃疡,易与前庭大腺炎混淆[2]。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患者就诊的主诉多是局部扪及结节、溃疡形成或出血等。妇科检查可在前庭大腺部位发现硬结,且直径一般>3cm,可呈分叶状,表面皮肤完整。前庭大腺癌生长缓慢,有局部浸润的趋势,向会阴体的浸润具有特征性。镜下示:(1)最常见的是粘液腺癌,占前庭大腺癌的一半。(2)腺棘皮癌,可见粘液腺癌伴磷化。(3)鳞癌,源于前庭大腺主导管鳞状上皮的癌变或粘液腺上皮磷化后癌变。(4)移形细胞乳头状癌,源于前庭大腺主导管外,导管被覆的移行上皮癌变[3]。前庭大腺癌的诊断标准为:(1)肿瘤位于前庭大腺位置。(2)肿瘤位于阴唇深部。(3)肿瘤与前庭大腺的正常组织并存。(4)被覆粘膜完整[4]。由于前庭大腺癌十分少见,所以对该病的治疗方案目前还未达成一致。一般首选手术治疗。推荐的手术方式是对可切除的病灶行外阴广泛切除加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目前,对于行单侧还是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尚有争论。有学者认为对于淋巴结无转移以及术后给予放疗的患者,切除单侧淋巴结已经足够[5]。放疗和化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有学者认为尚不能肯定对于盆腔、腹股沟和(或)外阴部行辅助性放疗可以提高生存率[6]。前庭大腺癌的5年生存率文献报道不一,从56%-84%不等。其预后不受细胞类型的影响,而与分期、原发病灶大小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I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80%。淋巴结转移早、多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则预后差。

参考文献

[1]陈炎,沙玉成,陈建中,等.前庭大腺癌一例[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7):500.

[2]陈忠年,沈铭昌,郭幕依,等.实用外科病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490-492.

[3]潭郁彬,张乃鑫.外科诊断病理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68.

[4]张惜阴.临床妇科肿瘤学[M].第2版.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5-36.

[5]CopelandLJ.SneigeN,GershensonDM,etal.Bartholinglandcancer.ObatetGynecol,1986,67:794-801.

[6]CardosiRJ,SpeightsA,FioricaJV,etal.Bartholin’sglandcarcinoma:a15-yearexperience.CynecolOncol,2001,82:24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