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性的建筑设计方法探讨李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7
/ 2

基于地域性的建筑设计方法探讨李鑫

李鑫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100089

摘要:近些年我国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行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现如今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求和地域特征进行紧密结合,避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包括太阳光、季风以及地理环境等。本文就地域性建筑设计原则和地域性特点的体现进行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地域性;建筑;设计;原则;方法

1地域性现代建筑设计原则

1.1充分结合当地文化特色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结合当地的地域性特征,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建筑物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同时也可以对当地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更加全面详细的展现,从而使得外来人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该地区历史发展历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很好地彰显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和发展历史魅力。这就要求相关设计人员在对现代化建筑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当地地域特征和风俗习惯引起足够的重视,保证设计方案具有更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少数民族众多,各个地区历史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建筑工程设计之前,设计人员一定要对当地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进行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将地域文化进行很好的展现。

随着建筑工程建设数量的持续不断增多,将地域性和建筑设计工作进行有效融合也成为现代建筑建设过程中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施工方案的设计一定要和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紧密结合。比如:在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设计的时候,就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进行了重点考虑,设计方案很好地符合地域性特征,设计图如下。

图1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在该博物馆开始设计之前,设计人员还专门了解了伊斯兰教相关习俗,仔细阅读了《古兰经》等几种文学专著,在全面了解伊斯兰教建筑设计风格基础之上,才设计出如此具有地域特征的设计方案。

想要实现建筑设计和地域文化的紧密结合,就需要设计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养,在实际工作中以建筑为切入点,在开始地域性建筑设计工作之前就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将该区域历史文化进行更好的展现,将当地传统文化特色充分体现在建筑设计当中。

1.2适当调整和改进建筑设计

在苏州博物馆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曾说过:博物馆的设计工作就是为了可以更好地表达和致敬传统,很好地将建筑设计和当地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背景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有效的完善和改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因为建筑体出现了多种几何形态,而且表现出各不相同的文化内涵,这就要求建筑设计人员一定要将建筑几何形态和当地历史文化进行紧密结合。想要实现建筑设计地域性特征的体现,设计工作人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必须严格遵守地域文化特征对设计方案和构思做出适当调整,将传统文化精华和核心内容进行很好地保留。

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现代化建筑设计理念进行不断地优化和创新,实现现代建设和传统建筑设计理念的有效融合与相互促进,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可以对现代文化进行很好的体现。

1.3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每个地区都具有各自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征,在对现代化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想要实现地域性特点的有效彰显,就需要将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但是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又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冲突和矛盾,这就需要建筑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充分结合当下社会实际发展状况,采用恰当的措施促进现代和传统之间的有效结合,在现代建筑设计工作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很好地传承。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设计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创新设计理念,改变以往传统的设计思路。

设计人员也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将传统理念和现代主流思想进行很好的融合,并严格遵守行业设计标准和规范,在传承传统文化前提之下,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对现代设计效果进行不断完善和改进,有效提高设计元素的规范性,提高最终设计质量。

2建筑设计中地域性特点的体现

2.1建筑朝向、体形、间距

建筑朝向和自然通风还有自然光照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关联,在建筑工程节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筑朝向确定的时候,一定要和地域性特征进行紧密结合。在条件允许情况之下,对建筑形状和建筑走向采取最为科学合理的设计,通常情况下设计人员会首选长方形作为建筑体形,首选南面作为建筑朝向,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房屋的南北通透性,在对建筑朝向进行设计的时候,还应该对当地季风风向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建筑朝向和季风风向之间的关系。比如:对于一些冬天天气寒冷,寒流较多的北方地区,建筑朝向应该避免冬季主导风向。但是夏季炎热的南方区域,建筑朝向则应该确保和夏季主导风向呈30到60度的夹角,这样可以为室内提供更好的通风条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除了考虑建筑朝向和体形之外,还需要对其间距引起足够的重视,设计人员应该充分结合当地地形地貌特征对建筑体形和间距做出合理确定,如果体形太小会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如果体形太大又会大大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能要求,对施工技术提出更大的要求,同时还会增加施工成本。只有保证建筑间距的合理性才能为每一层住户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2.2绿化与水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家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但要对其本身的稳定性和功能性进行充分考虑,同时还需要对周围水化和绿化环境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也是一个体现地域性特征的主要方面。比如:我国大多数南方地区水域面积比较大,所以在建筑工程周围并不需要刻意设置大量的水域,但是北方地域就大不相同,大部分地方气候都非常干燥,这就要求在建筑周边设置大范围的水化和绿化环境,从而给区域小气候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给本就紧张的土地资源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但建筑工程设计的时候仍然需要为水化和绿化环境留出一定的空间,做好建筑和其他区域的合理搭配,提高区域整体效果。

2.3建筑选址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选址对整个工程最终建设效果具有巨大的影响,在最初选址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对当地季风、阳光和雨雪天气进行充分的考虑,对自然通风和自然光照实现最大程度的利用,尽可能减少建筑热损失。以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为出发点,结合其实际纬度进行最为科学合理的设计。每个地区的气候地质特点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设计人员根据每个区域不同的特色进行最为合理的设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当中,工作人员一定要对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并结合现代化建筑特色,设计出具有地域特征的现代化建筑。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对当地民族地域文化进行充分尊重和传承,在此基础之上建设出可以很好满足现代人们生活居住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开翔.基于地域精神的建筑文化构建[J].四川建筑,2017,37(05):79-80.

[2]张璨瑜.地域建筑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门窗,2017(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