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中药方治疗高血脂症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自拟中药方治疗高血脂症临床观察

刘增科

刘增科(吉林省松原市中医院吉林松原138001)

【中图分类号】R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156-02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医院门诊求医的高脂血症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所有均停用其他调脂药物。给予自拟中药方:山楂30g,薤白20g.蒲黄15g,昆布15g。每日3次,每次2丸(由本院煎药室加工的蜜丸)口服。连续用药60d。在用药前和服药后60d复查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86例患者中显效41例(占47.67%)好转38例(占44.18%)无效7例(占8.14%)。总有效率91.86效果满意。结论自拟中药方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安全,以“扶正”为基础、兼顾化痰活血治疗高脂血症,为中医药辩证治疗高脂血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脂血症患者自拟中药方治疗

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的含量超过正常范围时的病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并进一步引起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之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笔者自2010年6月--2011年1月采用自拟中药方治疗高血脂症治疗高脂血症8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医院门诊求医的高脂血症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6例。女40例,年龄38—70岁,所有患者均通过血脂分析,血液流变学检测诊为高脂血症。三酰甘油(TG)增高23例,血清胆固醇(TC)增高17例,两者均增高者11例,同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17例;合并高血压51例,合并冠心病39例,合并脑动脉硬化16例,合并脑梗死9例。

1.2治疗方法86例患者均停用其他调脂药物。给予自拟中药方:山楂30g,薤白20g.蒲黄15g,昆布15g。每日3次,每次2丸(由本院煎药室加工的蜜丸)口服。连续用药60d。在用药前和服药后60d复查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

1.3疗效判定标准[2]本实验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的标准。显效:达以下任何一项者:TC下降大于或者等于20%,TG下降大于或者等于40%,HDL-C上升大于0.26mmol/L;好转:TC下降大于或者等于10%而小于20%,TG下降大于或者等于20%而小于40%,HDL-C上升大于或者等于0.26mmol/L;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2.结果

86例患者中显效41例(占47.67%)好转38例(占44.18%)无效7例(占8.14%)。总有效率91.86效果满意。结论自拟中药方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安全,以“扶正”为基础、兼顾化痰活血治疗高脂血症,为中医药辩证治疗高脂血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3.讨论

3.1高血脂对人体的危害高血脂是公认的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和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血脂症。高血脂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因此,高血脂症通常为高脂蛋白血症,即血清脂蛋白浓度升高。目前已经公认高血脂症,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及二者都高的复合性高血脂症。同时它又与许多疾病相关,首先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大系列的国际研究提示降低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及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快消退,有意义地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因此,降脂治疗亦是非常重要的。

3.2高脂血症的中医辨证高脂血症属于中医学的痰湿挟瘀证,多因年老体弱、缺乏运动等导致气虚阳衰、痰湿郁滞而成。常伴有神疲懒言、头晕乏力、少动气短等本虚标实之证.虚为脏腑虚损,其中以脾肾气虚为主。实为痰湿膏脂内停,或兼血瘀、水湿、气滞等。传统医学从病症分布角度认为该病属胸痹、心悸、眩晕、头痛、肾痹、风痱,而从病机病名角度则认为属“血瘀”、“痰浊”范畴。高脂血症的发生与高脂饮食与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与《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的“肥贵人”乃“膏粱之疾”之病机一致。现代医家继承并发展了古人对脂质的认识,认为脂质失调,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十分密切。研究学者大多认为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与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痰瘀内生,气虚血瘀,阻塞脉道,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是其主要病理基础,瘀滞型多为实证。发病较多见。属中医学“痰浊”、“血瘀”范畴,多与生活嗜好、情志、脏器虚损及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

3.3本实验自拟中药方争降脂中的作用本实验自拟中药方遵循中医辨治理论并结合现代药理学成果制成。主要组成有山楂、薤白、蒲黄、昆布等。其功效为活血化瘀,兼散痰浊。山楂散瘀血、消食积.药理研究表明山楂内含有大量的苷类成分.可降低血中的胆固醇含量并使脂质在器官内的沉积减少[3];薤白能通阳散结、下气行滞。可明显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及B一脂蛋白水平;蒲黄行血祛淤,药理研究表明蒲黄町抑制肠道吸收外源性胆固醇,再吸收胆酸和内源性胆固醇,促进胆同醇和胆酸从小肠壁和胆汁排人肠腔[5];昆布软坚散结、消痰、利水,药理研究表明:海带的乙醚提取物能降低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三酰甘油[6];诸药合用,既符合中医理论,又有药理学研究的支持,取得了预期疗效。

3.4高脂血症的合理膳食结构合理的膳食结构是维持脂质代谢平衡的重要措施。其一般原则是“四低一高”,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高纤维膳食。限制总热量的摄入是减肥降脂的重要措施,肥胖者应逐渐降低体重,以每周降低体重500~1000g为宜。60岁以上老年人、轻体力劳动者每天总热量应限制在6699~8374KJ为宜,避免暴饮、暴食,不吃过多甜食,饮食有节,膳食中脂肪占总热量20%为宜,并且以含多链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豆油、花生油、玉米油)为主,动物脂肪不应超过总脂量的1/3。若甘油三酯超过11.3mmol/L(436mg/d1),脂肪摄入应严格限制在每日不超过30g或占总热量的15%以下。胆固醇摄入量每目控制在200~300mg以下为宜,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适当多进含高纤维膳食,膳食中纤维可与胆汁酸结合,增加粪便中胆盐的排泄,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每日摄入纤维量35~45g为宜。若每日食用含纤维丰富的燕麦麸50g即可起到良好的降脂作用。

3.5高脂血症患者要保持良好生活方式首先加强体育运动,运动可以增加能量物质的消耗,促使血浆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水平降低,同时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水平。每天坚持运动1h,活动量要达到最大耗氧量60%为宜,活动时心率以不超过170减年龄即可,或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每周坚持活动不少于5天,持之以恒。同时要戒烟限酒,长期吸烟酗酒可干扰血脂代谢,使胆固醇、甘油三酯上升,高密度脂蛋白下降。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失眠、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焦虑、抑郁,这些因素都可使脂代谢紊乱。

参考文献

[1]熊宁宁,罗玫,蒋萌,等.中药临床试验的适应证候设计与疗效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3,8(4):715.

[2]康广盛.李显波,孙丽英.等.近5年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6,23(2):15—17.

[3]高迪飞,王立英,段大航,等.中药蒲黄对循环系统作用研究现状[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60.

[4]曾样丽,丁安伟.昆布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医药通报,2007,6(4):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