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沈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沈琴

郭秋菊沈琴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

郭秋菊沈琴

(南京市六合人民医院江苏南京211500)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方法与效果。方法:于2016年1月到2018年2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全面性的康复护理。统计并对比两种患者干预前后运动与生活能力对比。结果:干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评价均无明显差异,数据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数据之间的差异均明显,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突出,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康复效果,为预后提供有效支持,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普及。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卒中;康复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7-0120-01

脑卒中也被成为中风和脑血管意外,是神经内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大多数患者都是因为脑部血管突发性破裂、血管堵塞或其他相关原因而导致的血流通畅性受阻,从而促使大脑相关组织出现损伤[1]。临床中脑卒中患者的致残、致死率较高,预后效果也比较差,经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功能性障碍,导致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严重下降[2]。对此,本文以我院部分患者为例,以对比分析方式探讨关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技术,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6年1月到2018年2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42.2±14.2)岁。病程最短3d,最长10d,平均病程(6.2±2.1)d。将8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患者2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多项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应用传统护理模式,主要落实医嘱,做好护理监督工作。

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全面性的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临床康复指导。指导患者摆放瘫痪肢体的体位,同时实行躯干肌、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控制训练,实行创伤动作训练、转移训练、坐位坐姿训练、平衡杠内步态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患者的所有训练均采取从被动向主动,从适当向大量、从简单到复杂、从少到多的循序渐进方式发展。训练中需要确保患者的患肢时刻处于功能位置以及被动的体位,并根据肢体的关节活动程度、方向等进行强度从弱变强的被动活动,每天按摩3次患肢,每次30分钟,积极开展日常的功能训练,在发病4小时之后进行康复训练,锻炼患者患肢的活动能力,对于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给予适当的降压处理。所有训练每天实行2次,每次40分钟,每周训练5天,总共干预4周;2、穴位按摩。按摩以患者的患侧阳明经穴为主。主穴包含太阳、头维、风池、肩井、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根据辩证加减穴位,风痰阻络患者添加丰隆,气虚血疲患者添加气海与血海,风痰上亢患者添加太冲与太溪,阴虚风动患者添加太溪与复溜。操作方式为每个穴位按揉1分钟,应用华佗夹脊、背俞穴用拍法,并在患者的患侧肢体采取按、拿、搓、抖、摇、拍等方式进行按摩,按摩时间40分钟;3、中药熏蒸。对于风痰上扰患者采取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对于气虚血瘀患者采取补阳还五汤加减进行治疗。对于风痰上亢患者采取天麻钩藤饮加减进行治疗。熏蒸部位主要是以四肢中患肢为主,对于存在多肢体不适患者可以添加其他肢体部位。上述配方当中的每一种药物均使用10g,并用纱布包裹放入到中药熏蒸机当中,舱内温度控制在45至50℃,治疗时间30分钟,每天熏蒸1次。

1.3疗效观察

统计并对比两种患者干预前后运动与生活能力对比。

运动与生活能力分别采取Fug1-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每一项指标中统计项目总共40项,总分30分,分数越好说明患者的运动、生活能力越理想。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效果等数据均采取SPSS统计学软件实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式表达,例如(3.1±1.1),数据之间的检验采取P值实现,P<0.05代表数据差异明显。

2.结果

干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评价均无明显差异,数据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数据之间的差异均明显,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详细数据情况见表2。

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中属于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因为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生活压力提升而间接导致的一种疾病,近些年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脑卒中患者的数量逐年提升,这也间接提高了对临床干预水平的能力要求[3]-[4]。

近些年随着康复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成熟,康复护理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与成熟,从中医辩证角度来看,康复护理主要是满足患者的机体功能恢复需求,促使患者的肢体、关节以及器官等能够达到疾病前的状态。在康复护理中刮痧、拔罐、艾灸、针刺、穴位按摩、中医外敷、中药熏洗等护理方式都属于改善患者机体功能的有效方法,能够为患者提供简单、便宜、安全、无创或微创、疗效独特的护理帮助,从而提高患者机体功能,达到康复目的[5]。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评价均无明显差异;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数据之间的差异均明显。这一结果充分证明借助行之有效的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与运动能力,对于患者的预后效果具备显著的推动性作用,临床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突出,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康复效果,为预后提供有效支持,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普及。

参考文献:

[1]韩彦姣.脑卒中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2016,11(b11):190-191.

[2]姚静珠,刘玲.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预后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8):983-985.

[3]郑晓丽,姚梅琪.超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影响的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2):2148-2151.

[4]蒋珍,李加玲,霍宁侠,等.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评估与动态监测的护理策略[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2):296-297.

[5]陈晋,旷咏梅,吕畅,等.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