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信息系统在放射影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放射科信息系统在放射影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程建凡1曲良勇

程建凡1曲良勇2(1上海市胸科医院200030)(2上海中冶医院200941)

【摘要】目的:探讨RIS系统在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笔者应用自行开发的放射科信息系统(RIS)软件,在报告书写界面增加图像质量评判窗口。分析图像产生质量问题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提高图像质量。结果:根据按季度统计的138张丙级片,在每季度照片总数略有上升基础上,丙级片数逐步下降,照片质量在稳步提高。结论:应用RIS放射影像质量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影像质量,减低了科室成本,提升了管理质量。

【关键词】质量保证(QA)质量控制(QC)计算机RIS放射影像【中图分类号】R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274-02ApplicationofRISforimagequalitycontrolinradiologydepartment【Abstract】purpose:ToexplorethevalueofimagequalitycontrolinradiologydepartmentbyusingRIS.MaterialsandMethods:Inthereport-writinginterfaceofRISdevelopedbytheauthor,addingawindowoftheimagequalityevaluation,wecananalysisthereasonsofpoorimagequalityandtakecorrectivemeasurestoimprovetheimagequality.Result:AccordingtothestatisticsofallCfilmsquarterly,thenumberoftotalfilmsincreasingslightly,whereastheCfilmsdeclinlingsteadily.thefilmqualitywassteadilyimproving.Conclusion:RISusedinimagequalitymanagementimprovestheworkefficiencyandimagequality,reducescost,enhancesthequalityofmanagement.【Keywords】Qualityassurance(QA)Qualitycontrol(QC)ComputerRISRadiationImage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费根堡姆和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的概念[1]。60年代初,日本在工业企业中开展控制(Q.C.Circle/QualityControlCircle)活动,使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迅速发展起来。QC是以全体人员为主体,充分发挥各技术专业的作用,以实现完整的现代化质量管理,提供最优秀的X线影像和准确的诊断结论,来满足当前临床放射学发展的需要。90年代初,中华医学会在全国掀起了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的推广活动。时至今日,笔者感到,质量管理在工作实践中尤为重要。所以,笔者于2003年用PowerBuilder开发放射科管理软件,在软件设计时,利用了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些思想,在报告书写界面增加照片质量评判窗口。通过对照片质量的统计,找出存有质量问题的照片,加以分析改正,对照片质量进行管理,提高照片质量。现介绍如下:1.材料1.1放射科计算机软件构成:1.1.1RIS服务器软件配置整个服务器是基于WINDOWS2000SEVER提供服务,开发软件是利用powerbouilder9.0数据库软件是利用SQL2000。

1.1.2RIS工作站软件:系统软件为WINDOWS2000或WINDOWSXP,应用软件为自己开发RIS软件。

1.2放射科计算机硬件构成:RIS服务器1台,登记工作站1台,报告工作站4台。

1.3放射科照片质量评价标准[2]。

1.3.1甲级片标准:①摄影体位正确,应符合诊断要求,位置正,无丢失,要求观察的部位应包括在片内。②被检查组织影像无失真变形。

③影像密度适宜。④锐利度优良,所摄部位和器官结构清晰显示。⑤对比度鲜明,软组织层次分明。⑥胶片尺寸适当,布局合理,号码排列整齐规范,清楚无误。⑦暗室操作规范,无污染,无划伤、漏光,静电及人工伪影。⑧造影及体层摄片显影清晰,能充分显示解剖结构形态,并可提供满意的诊断依据。

1.3.2乙级片标准:按上述甲级片标准要求在其中一项不符合要求,但基本上不影响诊断者。

1.3.3丙级片标准:其中有两项不符合要求。但尚能做出诊断者。

1.3.4丁级片(废片)标准:凡照片不能进行X线诊断均定为废片。

又可分为责任性废片,技术性废片,机器故障性废片。

1.4本文统计材料依据笔者科室2007年所有常规X线检查摄片,因为废片产生当日,操作者已经重新摄片,故统计材料不包括丁级片。

2.方法2.1工作流程:技术组人员摄片→科室所有医生在书写放射报告时,依据1.3照片质量评价标准对照片质量进行评价,并在计算机上输入照片等级。(不输入照片等级,书写的报告将无法保存)。→反馈给技术组人员。

2.2查询存在质量问题。照片等级统计能统计任意时间段内各个部位的总量和照片质量等级。我们在提高照片质量上要掌握照片质量整体信息,更重要的是要抓主要矛盾-提高丙级片质量。整体的照片质量信息,让我们知道照片的总量,甲级片,乙级片,丙级片在总量中所占比例,以此来说明照片的总体质量如何,总体质量的变化情况。通过照片等级查询,查询任意时间内的丙级片,更明确是哪些部位,何种原因造成照片质量下降为丙级片。让我们能有针对性提高照片质量。至少一季度要对丙级片进行一次查询,统计。

2.3技术组所有人员参与,按照一定时间,对丙级片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摄片质量。

3.结果笔者利用软件对我科2007年所有常规摄片照片质量为丙级,按查部位和季度进行分类,结果如表1。其中腹部包括腹部立卧位、术中“T”管造影,骨盆包括骨盆和髋关节,胸部包括胸部正侧位,肋骨正斜位,床边胸片摄影。脊柱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摄片和术中腰椎摄片,四肢包括床边和术中四肢摄片。床边摄影和术中摄影丙级比较多。

表12007年丙级片部位分布表

4.1当前医疗形势下,放射科工作量越来越大,如何更大程度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更深入提高医技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强工作人员的QC意识,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是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QC的有效实施,很大程度依赖高尚的思想素质,丰富的专业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医技先进的科学技术。各项制度和技术措施的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是QC的基础。

4.2通过对影响图像质量原因分析,能让我们找到工作的不足,改进这些问题,提高我们的摄片质量。从138张丙级片进行原因分析可以看出,摄片部分的问题有摄片技师技术水平问题。例如:对曝光条件掌握不好,特别是床边摄片,术中摄片,曝光条件有时高,有时低,这类质量问题的x线照片共59张,占丙级片总数的40.58%。摆位失误见于照片图像歪斜、胸片吸气不足等,标志失误是指放置在照片上号码错误,照射野失误是指限束器的照射野开得太小,遮挡了部分肋膈角。摄影的伪影多是因为患者佩戴的饰物造成的。这类质量问题的x线照片共71张,占丙级片总数的51.45%。这些质量问题可归结为技师的责任心问题。暗室部分的问题[3]因为使用自动洗片机,质量保证相对稳定,现在已不是主要问题。产生的问题,如水洗不足,是因为操作人员忘了开水洗槽的水;暗盒漏光是因为暗室的门窗关闭不严,暗盒磨损等。

4.3摄片人员的质量意识在影像质量控制中的决定性作用[4]。笔者认为影像科所有人员都应该有影像质量控制意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是重要、平等的。摄片技师、暗室技师、影像诊断医生都同等重要。工作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最终的诊断质量。在质量控制过程中,人员的质量意识是最重要的。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参与质量控制的意识,输入计算机的数据未必会准确,质量控制肯定达不到要求,也就是再好的控制方法会形同虚设。

4.4当前条件下的不足及需要提高的地方。影像质量管理工作有时不符合放射科工作流程。放射科工作流程中一个现实情况,技师拍片完成后,照片经暗室处理,直接交给医生书写报告。技师有时因摄片患者太多,没时间看到每一张照片,医生完成报告书写后直至发给患者,技师经常看不到照片。所以,临床上多数让医生来评价照片质量。从另一方面,医生书写报告,单方面评价照片等级,虽然有客观指标衡量,但却存在个人因素可能,缺乏双盲检测。这是这个系统的不足之处。

总之,良好的影像质量是提高影像诊断正确率的前提,取得优质的影像质量需要影像质量控制,影像质量控制用计算机软件来统计,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质量[5]。即使目前使用数字摄片机,仍然需要进行影像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1]农俊彬,韦湘PDCA工作法在照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17(7):551-552.[2]陈星荣等医学影像诊疗常规[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0-31.[3]高英蒙,刘苏医院放射科X线片的质量管理问题[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1,9(3):222-223.[4]李寿虎.职工医院放射科诊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管理的初步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3(5):18-19.[5]曲良勇,苑翠红,.中小医院放射科的计算机建设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8,(5):53-55.

来源期刊

健康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