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引水灌区水利管理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小型引水灌区水利管理的对策

王海兵

山东省安丘市水利局山东省安丘市262100

摘要:灌区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将当前现有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分配,并通过整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农业发展,提高从作物的产量与经济效益,满足当前实际的需求。但在实际的引水灌区水利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管理效果。基于此,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小型引水灌区水利管理的要点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型;灌区;水利;管理

灌区水利工程主要作用是将灌区内的水源进行合理重新分配,保证水源最大化利用率的一种工程应用管理活动。灌区水利工程活动相对应的是灌区内的农业生产作物,是农业基础保障性设施,能将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进行综合性整合,避免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与流失。

一、小型引水灌区水利概述

作为农业大国的我国,水是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条件,充分利用水源的方法、对水源进行合理分配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针对灌区尤为突出。灌区水利工程是一项农业基础性设施,也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确保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不断增长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而灌区水利工程是以水利管理为保障,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对水利工程加强建设管理措施对于可持续利用灌区水资源具有直接关系,也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减轻农业受旱的不利影响,建设了很多小型引水灌区设施,在很长时间内有力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但因不具有较强的管理灌区水利设施意识,在应用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破坏,不断降低引水能力,导致灌区农田对自然灾害不具有较强的抵御能力,逐渐缩小有效灌溉面积。

二、引水灌区水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引水灌区水利工程建设根据不同的地形与水资源条件有着不同的灌溉方式。大部分的灌区管理工作都以增加并保障灌溉面积,保证最大化的水资源利用率为最终目的。根据有关数据调查表明,引水灌区水利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历史原因产生的基本排灌设施质量缺陷;二是因水利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产生的水利设施缺少维护问题;三是灌区水利设施投入不足;四是引水灌溉工程存在的不足。

2.1历史原因产生的水利工程质量缺陷

目前引水灌区正在使用的水利设施大多建设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建设时期受到资金与技术双重限制,导致水利工程在建设与其它水利设施配套因素方面、耐久性方面考虑不到位。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灌渠都是土渠,没有衬砌及相关的配套设施。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多数的水利工程项目已不具备使用功能,有部分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出现渗漏、基础下陷等严重病害。现有部分陈旧性水利工程与新修建的水利工程在灌溉工作匹配性不强,经常出现水资源浪费与灌溉工作效率低下等现象,导致灌区农田基本用水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2因水利管理没有落实到位,灌区水利设施缺少必要的维修

小型引水灌区一直存在着重建轻管的现象,建设工作与管理工作严重脱节。在具体的水利工程维护工作中,多数基层灌区水利工程损坏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水利工程维修是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以简单的基本维护替代维修现象十分普遍。因为水利管理责任与权利没有必要的协调统一,导致灌区水利设施得不到维修的现象存在较多。

2.3灌区水利设施建设管理投入少

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主要是水利部门专项拨款、收取的水费及部分发电收入。资金的来源限制了灌区管理与水利设施更新的速度,部分灌区水利设施维修资金逐年缩减。这种由于体制上的水利维护资金缩减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正常的运行,许多应及时更换的部分水利设施得不到及时的更换,影响到了灌区内的农田排灌基本工作,也加剧了水资源的浪费。

三、引水灌区水利管理的一些措施

综合分析小型引水灌区水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提高灌区水利工程的灌溉能力,确保小型引水灌区水利管理进入良性循环,促进灌区农业生产建康发展。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3.1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对灌区水利管理的组织领导作用

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引水灌区水利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大力宣传水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现有灌区水利工程的保护和维修,并逐年上马一些有利于改善和促进灌区发展的配套工程。从实际上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旧观念,把水利管理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认真分配任务,层层建立责任制,层层抓落实,把任务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同时,加深灌区农民对灌区水利工程重要性的认识,严厉打击破坏水利设施的行为,组织技术人员对水利工程进行维修和改善。引导灌区农民自办、联办灌区用水服务组织或用水协会,必要时也可建立一些由村民自愿组织的、适当有偿服务的灌区用水管理组织,协助地方政府共同搞好灌区的水利管理工作。使灌区的水利管理进入一个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农业反哺水利的良性循环。

3.2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灌区水利工程维修的投入

灌区水利工程经过多年运行,出现渗漏严重,设施损坏、甚至部分段堵塞毁坏无法过水。要对其进行维修和恢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在争取国家对灌区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应从财政收入中安排部分资金,设立灌区水利工程维修专项资金,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农户投资投劳开展灌区水利工程维修给予一定的奖励补助,发挥好政府扶持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此外,应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群众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政策原则,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保证灌区受益村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灌区水利工程维修和管理,激发他们自觉投资投劳参加灌区水利工程维修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广泛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灌区水利事业发展投资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3加强日常运行管理,有计划分阶段进行工程恢复建设

分派专门的灌区水利工程巡管员,定期对灌区工程进行巡视检查,定期对渠埂上的杂草进行清理,对工程的隐患及时查清、排除并汇报,以保证水利工程的运行安全。政府部门及灌区管理部门应对灌区工程作出长期的规划,逐年有计划、分阶段地组织专业施工队伍对灌区工程进行清淤、除险加固、防渗处理、及已毁工程的恢复工作。从而达到,灌区工程引水能力提高,灌溉半径扩大,灌溉面积恢复扩大的目标。

结语:

小型引水灌区应存在比较特殊的产权归属问题,社会效益是其产生的主要效益,所以,应充分提高对灌区水利管理的重视程度,只有对灌区水利重要性进行充分认识,在根本上使轻管理、重建设的观念得到有效改变,才能不断促进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灌区水利管理的不足之处,采取有针对性地解决措施,使引水灌区水利工程的运营实现良性循环,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及农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惠娟,李燕,杨志。引水灌区规划水利建设设计方案分析的几点建议[J].湖南科技水利信息,2016(6):715-716.

[2]滕俊谦,程志明,赵井波。影响水利灌区发展的重要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省水利与经济,2016(5):878-888.

[3]郑红,王飞,何志明。灌区水利发展现状分析[J].海河水利工程,2017(1):158-159.

[4]陈霞,陈志昌,郭丽荣。濮阳县引水灌区的现状与发展出路[J].河南水利工程,2016(11):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