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政治能力的培养段海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学生自主学习政治能力的培养段海军

段海军

段海军河北省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摘要:高中政治课教学在实践素质教育方面具有其他途径不可替代的作用。素质教育真正在政治教学中得到落实,就必须尝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在于强调育人为本,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挖掘潜力,尊重个性,重在能力培养,把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形成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开拓有机的统一起来;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重在开发学生自身的教育资源,把学生引上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养成之路,使学生成为躬行终身教育实践的人。当前的思想政治课堂应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手段及延伸政治课堂,以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关键词:高中政治素质教育转化重要性

一、引言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政治课应努力贯彻“实、活、准”的原则。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应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现代教育需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舒畅合作的教学氛围,这意味着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关注学生的发展,意味着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作为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知识及能力的提高上。

二、提高政治课素质教育的策略

(1)摒弃应试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摒弃应试教育,把培养学生的个性与自主意识,作为政治课教育的首要目标,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尊重学生个性,承认个体差异,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分水岭。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改,就要切实尊重学生个性,承认个体差异,把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到底,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地贯彻这一原则。

(2)转变学习思路,实行发现性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性学习,而不是发现性学习。高中阶段的政治学习,要从接受性学习为主向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发现性学习为主转变的阶段。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成为高中政治课堂急需解决的主要矛盾。具体的做法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精讲点拨,反馈深化,能够实现主体回归、激情参与、心灵互动,达到最佳双赢。这是贯彻学生主体、以学为主、因材施教原则的核心和关键;是素质教育的最高本质;是解决高中政治课堂的主要矛盾的需要。

(3)整合课堂资源,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课堂资源很多,有课本、网络、教师、学生,真可谓是丰富多彩。教师若能把这些资源从整体着眼,优化目标寻求最大效益,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方式,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课堂产生共振和共鸣。这样课堂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能充分参与,课堂就会达到主体回归、激情参与、心灵互动、最佳双赢的效果。

(4)幽默性:幽默是一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艺术,把它运用在教学语言上,能使学生于会意的或开怀的笑声中悟出道理,获得知识,使"沙漠化"的理论课堂增添一点葱茏的"绿"意。

三、素质教育模式下重视探究性教学与学生的实践

政治知识本身就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现它的语言、文字则是抽象简单的。学生所学教材,只是由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内容想清楚。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作为中学生的学习,让他们的学习丰富起来,必须从实际中去体会,否则学生只围着文字符号转,会越来越枯燥,甚至厌学。实践的形式是多样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探究性学习。所谓探究性学习,即从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探究性学习把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变“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学习方式为通过各种“实践”培养能力的学习方式,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在玩中学”等新型的学习方式,扭转过去那种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领会和学习政治课所倡导的做人道理。教师可以把所教内容拟成小课题,让学生去借助网络或书报收集组织材料、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可以放心地让学生去研究教材、发现问题、组织授课;还可以通过演讲、讨论、录像、对白、辩论、板报、社区(或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

四、利用好社会大课堂

突出时政性是政治课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它体现了政治课时代性特征,是政治课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应基于学科的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超越了学科知识体系的羁绊,把教材、教学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接触社会、探究社会、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这是高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五、结束语

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更需要发挥我们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更新观念,积极投身教改实践,从学生全面发展的整体着眼,重视发挥各个局部的作用,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

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如果对这种现象不加以引导,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都会产生很大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把教学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在实际生活中教育学生,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能使学习和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我坚信只要我们政治教师对本职工作忠诚热爱,对教育培养目标执着追求,脚踏实地,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迈上更新的台阶,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为我们的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