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及对策

王昊&nbsp,孙本甲&nbsp,陈锦豪

武警警官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摘要:汉语历史深远悠久,已经有着五年多年的历史。汉语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记录者,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见证者。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和新媒体的出现,汉语言文学在新媒体环境下逐渐走向国际化,但也随之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本文浅析了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困境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汉语言文学;困境;对策

在当前,汉语言文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很强。为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一定要逐步加强对汉语言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完善我国汉语言文学教育体系,积极寻求有效对策,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素养。

一、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分析

(一)网络流行语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促使人们进入了网络化时代,网络化新媒体技术给人们生活、工作、学习都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与此同时,新媒体大环境下催生了网络流行语新新概念。网络流行语是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过程中衍生的网络词汇,通过网络交流使语言沟通更加丰富、多样、个性。网络流行语既丰富了汉语言文学词汇量,又促进了其多面发展,也使人们不经意间对汉语言文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其表现形式、传播途径、特点风格等等都呈现出当前时代人们对于个性化追求。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现实生活脱节

汉语言文学在教学中大部分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其教学模式仍然属于平面式教学,教学内容更加趋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语言来自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学习是通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不断的进行总结和学习才得到当前的成果。语言的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且在交流过程中彰显它的魅力[1]。但是实际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与现实脱节的情况,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了理论知识的输出,但是并没有把握好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方式,忽视了当代青年对于语言的个性化追求。

(三)受众地位和作用的变化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与以往相比较而言,使得受众地位和作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践中,人们在交流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依赖于电子传媒载体,随着网络流行语的形成,人们使用汉语言的方式与习惯体现出更加随意的特点。在多媒体的影响下,部分人往往出现了提笔忘字的现象,传统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与汉字魅力逐渐被人们忽视。长此以往,会影响到汉语言文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多媒体的出现,人们的在网络上发言的权利与用语方式受到很小的限度与制约,二、解决新媒体下汉语言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规范汉语言文学教学

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汉语言文学也在不断追求发展,使得人们在对汉语使用习惯进行不断变化。在对待网络流行语上,我们一定要辩证看待其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即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用法,衍生出新的语义,同样的,网络流行语能够为汉语发展创新了发展形势[2]。在网络流行语受众主体上看,基本上都是以学生为主,但是学生知识水平不高,对网络流行语没有科学的认识,这样就使得网络上流传的语言没有形成规范性,严重违背了汉语言文学词语的发展。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适当地加强汉语规范化知识的教学,逐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网络流行语的重要性,及时帮助学生,尤其是要加强初高生对网络流行语的全面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会控制和吸收相应的网络流行语,主动让网络流行语符合当前汉语言文学发展的规范。

(二)合理利用网络平台

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网络的使用与依赖逐步增强,通过网络进行购物、娱乐、学习、交流等等。因此,汉语言文学的运用也需要网络平台支持,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汉语言教学的推广与完善是当今时代汉语言文学发展的趋势[3]。目前而言,高职院校在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方面逐渐的进行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引进,将互联网新媒体与汉语言文学教学有机的进行结合,运用新媒体网络技术的便捷、互联网资料的丰富、资源的广泛,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汉语言学习环境为主要内容,合理的利用网络平台优势,通过网络平台的运用与开发,构建学生所喜爱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同时增强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主动积极性,更好的促进汉语言文学发展。

(三)注重人文教育

在新媒体环境下,人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立足于当今社会自身所必不能少综合素质。在当新媒体环境影响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只有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才能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更加健康的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运用,使学生能够深层次的理解汉语言文学的魅力,更加积极主动的探索汉语言文学的世界。

三、结论

通过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当前的新媒体环境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汉语言文学应当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与新媒体互相结合,不断改革创新,实现新时期汉语言文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健儿,范世清.关于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现状分析——基于浙江万里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社会适应性调研[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7(12):115-117.

[2]冯海英.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及内容构建——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5,36(06):141-146.

[3]戴承元.普通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格和途径[J].安康学院学报,2016,28(03):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