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城镇群落的发展与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旅游城镇群落的发展与反思

聂栩颖

聂栩颖中山市舜一建筑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528400

摘要:不断变化的城镇、自由发展的城镇。在这里,理想化的城镇和建筑成为可能;在这里,环境、社会和谐发展;在这里,美好的乌托邦不再是幻想。旅游城镇群落的资源本身具有相似性、互补性与差异性的特点。因此从整体规划时上把握其共性,可构成完整的旅游地域系统;从部分规划上来把握其个性,可形成旅游群落的独特性。

关键词:旅游城镇群落;发展;问题

引言

旅游城镇群落空间布局首先要考虑战略性与整体性。继而不断地丰富区域旅游产品,形成旅游区域一体化;再从交通的整体规划上,让整个区域交通充分联结,并倡导低碳出行理念,以多元化的交通组织模式构建长白山区域旅游大品牌。

1.概念简述

旅游度假城镇群落指具有稀缺的自然资源、具备接待能力并且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城镇群落,以创造非凡的休闲度假体验为核心,综合了“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为一体,打造游客云集的休闲度假圣地。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下辖池西、池北、池南3个管理区和5个村落。拥有着稀缺的森林资源,以原生态、神奇古朴及多元文化的独特性吸引着国内外的大量游客;已集结为群落的长白山旅游小城镇可以为游客提供便利居住环境以及独特的“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配套服务。

2.文化的传承、移植与再生,发现全新生活方式

长白山旅游城镇群落是区域旅游业的平台与载体,其设计思路既源自于对长白山区域历史文化与自然文化环境的理解,亦源于阿尔卑斯山脚下的旅游城镇度假文化的研究,更是对国际休闲旅游度假趋势的考量。长白山城镇群落的设计遵循着自然生态主义原则,同时,把地域民俗文化与欧洲休闲度假文化有机整合,把全新度假休闲生活方式引进大众生活,让长白山人民体验到全新的休闲生活方式,人们在两种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中重新发现全新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漫长而有趣的过程。将区域文化的传承、欧洲度假文化的借鉴与全新休闲度假方式的嫁接移植后加以发展,有着长白山区域的气候、山水、森林与色彩滋润,在长白山脚下衍生不一样的全新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生活的这块土地上有着多姿多彩的生活模式及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展现形式。规划将休闲特色与文化特征融入这块土地,渗入城市肌理,无处不在。如城镇公共客厅,如小广场、庭院、廊道都以富有特色、具有文化特征的空间形态给人创造更多的公共休闲机会,为聊天、散步、聚会、表演等活动提供丰富多元的空间场所及全新的生活方式。

3.旅游城镇群落类别

3.1资源型旅游城镇群落

资源型旅游城镇群落指旅游资源在城镇群落里分布得相对密集,其社会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又特别依赖且受制于这类特定资源。主要特点是有历史文化、风景名胜或休闲度假等,再相对应发展吃住行购等相关旅游要素,但最主导还是以旅游资源要素作为主要吸引物。

3.2旅游服务型城镇群落

旅游服务型城镇群落指远离旅游中心城市、远离著名风景区的城镇,其地理位置往往是通往旅游中心城市和景区的重要门户及主要通道。城镇本身缺乏旅游资源,但作为旅游接待地,它的特色景观在于整洁的城镇环境和得体的建筑景观,也在于其特色优质的旅游服务。

3.3综合型旅游城镇群落

以旅游资源与旅游服务并重发展的旅游城镇。此类城镇拥有一定的旅游资源,同时,利用小城镇的区位优势进行旅游服务内容的建设,实现资源与服务的双赢。其特点是以旅游资源型与旅游服务型城镇的并重发展双重特点,对其他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

4.从居民层面来看:宜居、生态

4.1营造独特的居住文化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居住环境的建设不仅从品质上,更从居住文化层面的角度提出新诉求。而居住文化是泛文化的概念,指将居住环境与居住文化两者构建为一体,从形象上的美化到功能空间渗入,可使居者完全融入居住环境,感受生活。居住文化通常是从丰富历史文化遗产中挖掘出独特的文化元素,并应用于公共设施、文化活动、居民社区、园林景观等场所。

4.2打造生态的宜居环境

宜居环境指气候条件宜人、生态景观和谐,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生态的宜居环境是指景观优美怡人的环境、居住舒适,要有配套设施齐备、符合健康要求的住房;交通便捷,公共交通网络发达;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卫生等质量良好,供给充足;景观怡人,具有人文尺度及体现人文关怀。最终达到生态健康,天蓝水碧,住区安静整洁,人均绿地多,生态平衡以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的效果,起到陶冶居民心情的功效。长白山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及五彩纷呈的民俗风情,从古至今,长白山有自然天成的神奇景观,神奇迷人的传说,博大丰厚的物产。如丰沛的自然资源:神奇壮观的火山地貌景观和山水风光;典型完整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北国独特奇异的冰雪风光;独具特色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风情。规划时把山地、森林、冰雪、人文都充分挖掘并加以利用,融入长白山区域规划之中,赋予小镇有生命力的主题,表达出生态宜居并独具特色的旅游城镇群落的诉求。

5.存在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发现主题和旅游产品交融才能准确的表达旅游产品的完整性,从其市场价值观的演变不难发现,旅游产品主题化的必然,同时,适应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主题挖掘已经成为旅游产品差异化的当然选择,如何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探讨主题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显然已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前沿。然而,我国旅游产品的“主题”之路走的并不是这么顺畅。主题公园作为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补充和现代旅游产品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正以其独有的文化内涵、科技含量和强大的娱乐功能,对游客产生着强大的吸引力。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兴建投产深圳第一座主题公园“世界之窗”以来,丰厚的利润使得全国的主题公园建设如雨后春笋。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日前全国己投资1500亿巨资建成各类主题题公园2500个,但70%处于万损状态,盈利者仅一成面。面对我国迅速崛起的以主题公园代表的主题化旅游产品现状,探讨我国主题旅游产品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因素,对我国大多数主题公园摆脱困境以及进行创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有裨益。

6.结束语

旅游城镇的特色表现在其所依托的资源特色以及城镇本身的风貌特点,从规划的技术层面看,旅游城镇的节点、标志物、边界、道路和区域都是旅游城镇特色的外在表现,而这些城镇意象的特色亦会受到当地历史人文、城市肌理、生态环境等等方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马勇,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5.

[2]聂献忠.主题旅游流肋空间集聚及主题旅游集群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05:192

[3]林洪岱.中国旅游主题小镇的发展[A].见:张广瑞等.2007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9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