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对急诊胃出血患者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优质护理干预对急诊胃出血患者的疗效

李国莉

李国莉(蒲江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外一科611630)

【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急性胃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急诊胃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两组在常规的治疗之外,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24例显效,30例有效,1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7.1%,13例复发,复发率为18.6%;护理组36例显效,32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1%,2例复发,复发率为2.9%,与对照组相比,护理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且复发率降低。护理组的总体满意度高达95.7%,对照组满意度为78.6%,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急诊胃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减少疾病复发,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急诊胃出血;优质护理【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63-02

急诊胃出血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胃黏膜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急骤。病变部位、出血量和出血速度的不同均会造成患者全身症状不同,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出血较为严重的患者还会伴有恶心、头晕、晕厥、意识模糊、血压下降等急性循环衰竭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治疗大量胃出血时,通常采用手术治疗,及时诊断抢救和精心优质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而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康复和降低复发率也具有具有重要的影响[2]。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急诊胃出血患者,制定一系列措施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40例急诊胃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满足急诊胃出血的诊断标准。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护理组70例,对照组70例。护理组男性43例,女性27例,患者年龄在22-79岁,平均年龄(36.4±3.7)岁,其中16例出血量大于1000mL即大量出血、21例出血量为500mL-1000mL即中度出血、33例出血量小于500mL即小量出血;胃出血原因中,33例为消化性溃疡出血、20例曲张破裂出血、17例胃癌出血。护理组中男性4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在21-77岁,平均年龄(35.7±4.6)岁,出血量情况:大量出血17例、中度出血18例、小量出血35例;胃出血原因中,31例为消化性溃疡出血、21例曲张破裂出血、18例胃癌出血。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因等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患者在入院后进行血检、消化液检测、尿检、便检等常规检测,依据检测结果给予止血治疗,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两组患者在常规的治疗之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观察生命体征、止血、抑制胃酸、血容量补充等。护理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生命体征监测。对有无再出血危象进行密切观察,主要观察心率、呼吸、血压、脉压、体温等指标,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此外还需注意观察患者血液循环、肾血流等情况,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对于出现意识障碍或行为障碍的患者应立即报告,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2)止血护理。止血护理是急诊胃出血患者护理的主要内容,常选择三腔二囊管对患者的食管的中段、下段、胃底等处进口止血,持续放气20-30min后给予注气,避免黏膜受压时间较长,发生缺血性坏死现象。用水对胃腔管进行冲洗2h,防止血凝块堵塞孔洞。护理过程中需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情况,如有以上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处理[3]。

(3)呼吸道护理。选择脚高头低方式,改善颅内循环,确保呼吸道通畅。在呕吐时选择头偏向外侧,防止血液呕血时吸入,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可实时氧气吸入。若出现休克、昏迷等情况,需清除患者口腔内异物、血块,加强口腔护理。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针对小量出血患者,选择20ml的0.9%氯化钠溶液,联合甲肾上腺素2mg,3次/天,进行止血;出血量较大的患者,依据情况提高用量,用量不超过100ml氯化钠溶液联合6mg甲肾上腺素。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时间与药物浓度,注意滴数与流速,防止出现意外[4]。

(4)行为干预。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应加强巡视,同时对患者进行保护,避免出现意外事件。针对病情较轻的患者,适当控制日常生活行为,患者活动宜轻缓,避免急起急坐,指导适宜活动,循序渐进。

患者出现出汗、心慌、头晕等症状时,指导立即卧床休息,并及时进行观察处理。

(5)心理护理。为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实施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主动沟通与交流,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并对疾病基础知识、手术的重要性与过程及有关注意事项等进行健康教育,树立治疗信心,提高治疗积极性。

(6)饮食护理。加强饮食控制,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的患者应禁食;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适当引用温凉、清淡的流质食物;病情得以控制后,指导患者食用营养丰富、无刺激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少量多餐,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1.3评价标准所有患者在进行治疗护理之后进行疗效评价和护理满意度调查。

疗效评价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类,显效:X线检查结果正常,大便隐血试验呈阴性,呕血、黑便等临床表现症状均消失或得到有效控制;有效:大便出血明显减少或潜血间歇性阳性,临床症状明显较少好转;无效未能有效改善体征和症状或症状加深。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加有效率。满意度调查则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P<0.05为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

2结果在急诊胃出血患者完成各个阶段的治疗护理之后,参照评价标准,对照组24例显效,30例有效,1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7.1%,13例复发,复发率为18.6%;护理组36例显效,32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1%,2例复发,复发率为2.9%,与对照组比较,护理组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且复发率降低。对患者进行对护理满意度调查,护理组的总体满意度高达95.7%,对照组满意度为78.6%,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详细见表1、表2。

3讨论

胃出血是各类消化道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类出血病症,临床表现为呕血、柏油样便及不同程度的贫血。造成胃出血的病因较多,原发性因素包括机械性刺激、化学刺激等,继发性因素包括急性胃出血性胃炎、胃癌、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内寄生虫病等[5]。同时,胃出血作为胃切除手术和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根据病因及出血情况,临床上予以止血、抗休克、抑制胃酸、改善血容量及有效循环量等治疗措施,在有效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的前提下,优质的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及其预后十分关键。传统护理方式,往往遵医嘱进行护理,目标不够明确,患者不能积极的配合治疗参与,对患者的健康指导、心理护理、行为干预方面欠缺,因此患者常不能获得全面的护理。优质护理干预以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为目标,强调贴近“患者”、“临床”及“社会”。已有报道说明,优质护理在提升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患者参与性等方面优于传统护理模式[6]。

我院对急诊胃出血患者的实施一系列优质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止血护理、呼吸道护理、行为干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方面内容,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下降。说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极大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减少疾病复发,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另外有助于减少医患矛盾,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凌素环,蓝玉萍.优质护理服务在胃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___________,2014(6):59-60.[2]范晓霞.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1072-1074.[3]李小莉.急诊胃出血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93-94.[4]李瑾瑜.优质护理在急诊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14,(17):23.[5]凌静波.优质护理服务在胃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6(24):118-119.[6]范晓霞.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1072-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