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误诊1例

/ 1

肛瘘误诊1例

朱宝山戴春红

朱宝山戴春红(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医院黑龙江大庆163714)

【中图分类号】R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7-0022-01

在临床工作中,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经常凭借经验作出诊断,由此经常导致误诊的发生,笔者将1例前庭大腺炎误诊为肛瘘,现将诊断及治疗过程叙述如下,供大家借鉴。

本案病例,李某,女,42岁,患糖尿病13年,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因肛周溃破反复流脓水2个月来我院求治,肛门专科检查:胸膝位:1点位距肛缘2cm处见破溃口,挤压溃口周边,溃口内有少许浓汁溢出,故诊断“肛瘘”收入院,手术治疗。

手术采取硬膜外麻醉,术中探针沿外口探入,见瘘道并未通向肛内,而是向会阴前上方行走,于前庭大腺开口处引出,遂切开瘘管,每日换药治疗至痊愈出院。术后诊断:前庭大腺炎伴瘘管形成。

肛瘘是与会阴区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内口多位于齿状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处,整个瘘管壁由增厚的纤维组织组成,内复一层肉芽组织,经久不愈。前庭大腺位于两侧大阴唇后部,腺管开口于小阴唇内侧靠近处女膜处,因解剖部位的特点,在性交、分娩或其他情况污染外阴部时,病原体容易浸入而引起炎症。本案病例患糖尿病13年,因前庭大腺炎经久不愈形成瘘道并于肛周溃破,因此临床误诊为肛瘘。

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常见病多发病我们经常习惯性的按常规做出诊断,而忽略每个病人的具体差异,因而导致误诊,甚至出现极为严重的医疗事故。本病例在初诊是就范了这样的错误,见肛周溃口并有浓汁溢出,因为是常见病,所以没有进行细致的检查,“习惯性”的诊断为肛瘘。如果能够改掉“习惯性”的缺点,检查瘘道的走向以及齿状线上有无感染内口,并结合病人多年糖尿病病史,误诊的情况就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