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呼吸内科医生药物使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浅谈呼吸内科医生药物使用

李芳莲

李芳莲

(湖北省建始县官店镇中心卫生院445311)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呼吸内科治疗过程中,医生如何科学用药,论述一些需要注意的用药事项,希望能够给同行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呼吸内科;医生;药物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1-0334-01

一、前言

当前,呼吸内科医生特别是我们基层卫生院的医生在药物使用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本文论述呼吸内科医生药物使用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非常有必要,这是确保呼吸内科医生药物使用安全的必要工作。

二、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种类

抗生素有抑菌杀菌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在低渗透压的情况下破裂死亡;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打乱细胞膜电解质的平衡;与细菌核糖体或其他反应物相互作用,抑制蛋白质的生成;抑制病菌DNA的复制和转录,阻碍细胞分裂与繁殖;抑制叶酸代谢,进而阻碍核酸合成,抑制细菌的繁殖。

本次研究中应用的抗生素有23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应用最广泛,其次为青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高效低毒,而且有耐青霉素酶的优点,患者较少发生过敏现象,在临床上有比较广泛的应用。青霉素类抗生素主要有氨苄青霉素和氧哌青霉素,对于双球菌等引起的肺炎等疾病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于革兰氏阳性菌和支原体抑制活性较高,临床应用上药物剂量小,患者的不良反应少。其他还有喹诺酮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对于抑制细菌DNA的合成有着明显作用,而且穿透力强,对于细菌的作用直接有效。

三、抗生素使用的基本原则

我们基层呼吸内科医师,在给患者开药之前,应明确感染病原体类型,根据病原菌是革兰氏阴性还是阳性菌选择抗生素。临床上患者通常为获得性感染,病原体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中的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β-酰胺类等抗生素;医院内感染的患者和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病原体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厌氧菌为主,并且有真菌、结核和非结核类分支杆菌及少见的巨细胞病毒、卡氏肺孢子虫等,针对此感染临床上选用耐酸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万古霉素及抗厌氧菌药和抗真菌药等。

四、抗生素的用药途径、用药次数及疗程

1、用药途径:应该以患者具体的感染情况来合理确定用药途径,比如,患者为轻度感染,则一般以口服用药方式来进行治疗,而尽量避免注射等方式,也不要局部用药。

2、用药次数:由药效结合药的带动力对患者给予合理用药。像青霉素、头孢菌素等都是较强的依赖性药物,会使患者产生依赖性。对患者实行渐进服药,在此建议服药的时间间隔应保持在6-8小时之间。

3、用药疗程:从患者具体的感染程度与感染时间以及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实际表现来确定用药的疗程。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降级使用抗生素,或由静脉途径改为口服治疗,而不是停止用药。除药敏学以外,投药间隔时间还要考虑药物的毒副作用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氨基糖苷类杀菌作用属于浓度依赖性,但其毒性却与血药浓度不直接相关,无论其半衰期长短,对肾功能正常者,将每天剂量1次应用与分成2~3次应用相比,其疗效不变或更好,而对肾、耳毒性反而降低;对肾功能减退者,氨基糖苷类应首次给予1d的半量,以保持体液中的血药浓度,继则肌酐清除率计算每用量,分2次给药。

五、如何保证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疗效

1、关注抗生素的耐药性:对于我们呼吸内科的医生而言,应该有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这是医生的首要任务。一般而言,会对患者做敏感试验,对于来不及或不具备做敏感试验的状况,应检查患者使用抗生素的耐药性。

2、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提高抗生素临床疗效的关键在于,以引起患者病症的病菌和患者的感染部位为依据,决定该使用何种抗生素。类抗生素每都具备不同的理化性质和药学药力,我们呼吸内科医生配置药液时,应该关注上述因素。医生为患者制定给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来进行,需选用稳定性较强的药液。现阶段,虽然我国已然极为重视抗生素滥用问题,但是在我们基层医疗机构中极少数医生和患者仍认为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抗生素是万能的,无视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性,对此我们应多加宣教和学习,及早走出误区。

3、遵循合理的用药范围。对于已经确诊为病毒性感染或存在病毒性感染可能性较大的患者,不应使用抗生素;但是对于病情较为严重且无法排除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应该及时地使用抗生素;对于那些没有确诊为非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应该立即停止使用抗生素,这样才能避免抗生素侵害到患者的人体健康。一般而言,为了确诊患者有无细菌感染,可以在对患者使用抗生素之前,先对患者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查,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CRP升高,则提示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

4、联合用药与合理配伍。一般细菌感染用一种抗生素能够控制,无需联合用药,但对病原菌不明的严重感染或患者有基础疾病并发心肺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或混合感染,应采取足量、联合、早期用药,可起到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联合用药的合理配伍应是繁殖期杀菌剂加静止期杀菌剂,如β一内酰胺类加氨基糖苷类,可起协同作用;静止期杀菌剂加速效抑菌剂,如氨基糖甙类加大环内酯类,有累加协同作用;青霉素类加头孢菌素类,可连续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产生协同作用。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医生药物使用一定要更加科学合理,明确病人的用药需求,进而提升用药的效果,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这样才能够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阙万才.我院门诊呼吸内科抗生素用药分析[J].中国药业,2014,15(18):50-51.

[2]耿书军,刘建玲,冯玉英等.试论呼吸内科疾病的抗生素治疗[J].中国美容医学,2013,20(z2):20-20.

[3]钱明红.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合理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09(34):82-83.

[4]许俊杰.浅谈呼吸内科对抗生素的合理选择[J].中外健康文摘,2013,08(46):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