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眼底出血40例疗效观察

/ 1

中药治疗眼底出血40例疗效观察

辛博

辛博(庄河市中医医院眼科辽宁庄河116400)

近来来我科采用中药治疗眼底出血40例,45只眼,效果满意,特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40例(45只眼)眼底出血患者,其中男28例(30只眼)、女12例(15只眼),年龄:17-80岁,平均6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0天以内的为31例(33只眼),属出血初期,10-15天9例(12只眼),其中有6例患者出血不在黄斑中心区,视力仅轻微下降或未下降,来诊时出血斑边界清晰,颜色较暗红,已属出血中期,这6例均为高血压患者。常规检查均为黄斑中心凹以外的火焰状出血,且对侧眼未发现类似症状。引起眼底出血的疾病分布:高血压眼底出血8例,中央静脉分支阻塞12例,中央静脉总干阻塞2例,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炎4例,湿性老年黄斑变性3例,视网膜挫伤4例,视网膜血管炎7例,本组初诊时无1例晚期出血患者。

2.治疗方法

按眼底出血时间的长短或出血斑边界的清晰度及颜色,分为出血初期、中期及后期三个阶段而采用不同的治则。

第一阶段为出血初期:以止血为主,予以生蒲黄汤加减,方用生蒲黄25g、旱莲草25g、丹参15g、丹皮15g、荆芥10g、郁金15g、生地15g、川芎10g,视网膜血管炎及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炎引起的眼底出血加蒲公英、金银花、菊花等清凉解毒之中药;外伤者加茜草、侧柏叶、三七等;高血压者加石决明、杜仲、钩藤、天麻等;黄斑变性者加阿胶、龟板、鹿角胶、柴河车等,每天1剂,水煎服,分早晚二次口服。

第二阶段即出血中期;以活血为主,此时眼底已无活动性出血,眼底出血灶不再增加或扩大,且边界较为清晰,视力未进一步下降或略有改善,来诊时已属于中期出血的6例及中央静脉阻塞的14例未行第一阶段治疗而直接开始第二阶段,以活血为主的治疗。予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方用牛膝15g、桃仁10g、柴胡10g、桔梗5g、甘草5g、加减用药同第一阶段。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口服。

第三阶段即出血后期:活血化瘀与软坚散结相结合,患者经第二阶段治疗10-14天后眼底出血灶开始缩小,边界变清晰,转暗红且变浅,视力有提高,即可视为出血后期,亦即吸收期,为加快出血吸收,减少瘢痕形成,应在第二阶段活血化瘀为主的基础上结合软坚散结的治疗,以通窍活血汤为主进行治疗,方用:赤芍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生姜10g、红枣10g、丹参10g,随着病情的稳定进展可逐步增加三棱、莪术、海藻、昆布、龟板、鳖甲等较软坚散结诸药,本阶段应根据眼底出血轻重,出血之多少,可延续2-3个月甚至更长。

3.结果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视力恢复5.0以上,眼底出血基本吸收;显效:视力提高3行以上,眼底出血大部分吸收(1\2--1\3);有效:眼底出血停止,出血灶范围缩小,视力提高2行以上;无效:眼底出血灶继续增大,增多,视力无提高或恶化。

疗效:治愈7例,显效24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

4.讨论

我们利用中药治疗眼底出血,按病程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治则,投以不同方药,针对性强而取得满意疗效。对眼底出血的早期,除中央静脉阻塞者外,止血应视为当务之急,选用生蒲黄汤为主,待出血稳定之后,则将重点转移到促进瘀血的消散吸收。此时若用血管扩张剂或碘剂,往往导致再出血的危险,我们选择血府逐瘀汤较为妥当安全,因此时活动性出血方停止。第二阶段转入第三阶段的治疗之初可先用小剂量的通窍活血汤,以便安全转入正常剂量的治疗。通窍活血药除祛瘀之效外,尚有通络之功,故促进瘀血吸收血府逐瘀汤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