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1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初探

刘生俊

刘生俊甘肃省天祝县古城初级中学733200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除了课堂之外,课外阅读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但课外阅读的量和阅读的机会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显得很少。这是因为客观上因农村条件普遍比较落后,学生没有可阅读的书籍,家中没书,学校图书室中书的数量类别有限,生活区内没有书店,学生很难获得喜欢读的书籍。主观上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甚至还会片面地认为孩子只要学好课本内的知识就行,看课外书会影响学习。在学校里教师并不重视课外阅读,很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训练。因而出现课外阅读的盲区,学生没有阅读的意识,就没有阅读的自觉行动。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需要教师花费心思去探索与总结,进而指导学生。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让学生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可知,农村学生的求知欲大都很强,学习较认真,他们会踏踏实实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努力把课本知识学好。教师让学生明白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的缺陷,就是因缺乏课外阅读而导致的知识面十分狭窄,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增加阅读量(新课标中对学生的阅读量也有明确的规定)。还要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承载人智慧的开启和健康成长的教育,学生明确了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就可以让学生把老师对课外阅读的要求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行为,主动地去完成。

二、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乐趣

学生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是不能持之以恒的。要让学生喜欢阅读就得在激发兴趣上下功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结合教学实际,利用语文课给学生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有所收获,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

如通过“向别人介绍一本自己看过的书”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和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进而让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的、渴望性的自我行为。

三、把阅读从课堂引向课外

也就是教师依托课本,延伸阅读,通过课文中的名篇讲读,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以此来激发学生读名篇原著的欲望。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在课后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或相关作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

如学了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让学生感受了淘金者置身于渺无人烟的苍茫荒野里,在种种生死考验中艰难求生的经历后,向学生介绍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巨人三传》,贝多芬一个穷困潦倒、残废而孤独、生而痛苦,世界从未给与他欢乐的人,却创造出了快乐的音乐,奉献给世界的是高贵品质。让学生再一次感受人的伟大。

四、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

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统一借书,一起阅读,然后共同交流。这样的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再如在班上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五、在写作中激发阅读的欲望

阅读的最终目的之一是为了写作,如果结合课外阅读,可对学生进行一些语文写作方面的指导训练。就会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因为阅读可以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

1.写读书心得

要求学生在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甚至一个片段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下来。这样不但积累了新鲜的语言知识,同时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及时地表达出来。

2.自由写作训练

鼓励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以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是散文、小小说,也可以是诗歌、小剧本,甚至可以是报告、广告等应用文。然后通过大家评选将一些有亮点的文章张贴在班上的学习栏内或指导学生投稿。这样以写促读、以读带写良性循环,使学生的阅读成为语文学习中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