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肺癌的低剂量螺旋ct表现及特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早期肺癌的低剂量螺旋ct表现及特点

魏宝春1王弘1胡辅裕2

魏宝春1王弘1胡辅裕2河北省荣军医院071000;2.涞水县医院ct室074199)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肺癌的低剂量螺旋CT表现及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51例早期肺癌患者,分别给予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螺旋CT检查,分析早期肺癌的低剂量螺旋CT表现与特点。结果:低剂量螺旋CT扫描检出结节病灶51个,检出率82.25%,CT主要表现:肺内存在软组织结节,单发,直径均>10mm,有空洞、分叶与毛刺等主要特征。结论:低剂量螺旋CT能够有效检出肺内结节,有利于早期肺癌的及时发现与临床诊断,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早期肺癌;低剂量螺旋CT;表现;特点【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34-01

据报道,肺癌已经成为恶性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预计至2025年,肺癌的发病人数将会高达100万,而且患者的发病年龄逐渐呈年轻化趋势。多数早期肺癌患者无典型症状,一旦有临床症状出现,往往预示病情已经到中晚期,直接威胁患者生存健康与疾病预后。目前,筛查早期肺癌的方法主要包括CT与胸片两种,但是胸片只能表现二维信息,难以检出微小病灶,难以定性,CT虽然可以表现三维信息,然而辐射剂量相对较大,不易开展。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51例早期肺癌患者分别给予不同检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经过常规剂量扫描证实存在结节病灶的51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肺癌诊断标准根据《内科学》中推荐的标准评定,并且经过活检病理与手术证实。其中男26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6.83±4.21)岁;女25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7.16±3.58)岁。

吸烟史:39例患者有吸烟史,24例吸烟时间>10年,11例患者10~19支/d,23例患者>20支/d,5例患者<10支/d。排除标准:由于脏器或者心肺原因无法进行手术者;有其他部位的癌症病史者。两组患者年龄、吸烟史、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扫描前患者保持呼吸深度一致,一律摘除胸部的金属异物,穿病号服。扫描参数设定为120kV(电压)、25mA(电流)、16mm×0.75mm(准直器宽)、0.5s/r(扫描时间)、螺距1.0,25mm(重建层厚)、25mm(层间隔)。扫描范围:肺尖至肾上腺,屏气完成胸部扫描。对肺内疑似病变部位给予层间距、重建层厚2mm的薄层扫描,对支气管腔病变给予MPR处理。由至少两位医师独立观察检查结果,观察内容主要包括:胸部平片,观察胸片内__________病灶数量、大小、部位、边界;CT所见:观察肺内所见的小结节,记录病灶形态、内部特征、部位、边缘,良性结节表现为有钙化与边缘光滑;恶性结节存在空泡、分叶与毛刺等特征。注意支气管内壁是否出现管壁增厚、官腔狭窄或者存在结节。对于疑似恶性病变的病例给予活检与手术方法确诊[1]。

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结节检出情况常规剂量扫描总共检出结节病灶62个,其中13个钙化结节,30个实性结节,19个磨玻璃结节;低剂量螺旋CT检出结节病灶51个(82.25%),其中12个(92.30%)钙化结节,25个(83.33%)实性结节,14个(73.68%)磨玻璃结节。

2.2病灶大小

表1低剂量螺旋CT、常规剂量检出的结节大小对比(个)

2.3CT表现低剂量螺旋CT主要表现:肺内存在软组织结节,单发,直径均>10mm,有空洞、分叶与毛刺等主要特征。发现1例支气管病变,主要表现:支气管中存在粘液栓,后期确诊属于恶性病变。

2.4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放射剂量分别为(146.28±18.14)mGy·cm2+、(89.24±11.69)mGy·cm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优良率(92.15%)相较于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图像质量(94.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早期肺癌通常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往往在常规体检中发现。常规胸片扫描显示的肿瘤多已经到达中晚期,即使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非常低。因此,采用全新方法筛查早期肺癌势在必行。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国外相关研究表明,低剂量螺旋CT检测早期肺癌的效果良好,针对有吸烟史的无症状患者,肺癌发现率达到0.41%~3%,早期肺癌的发现率高达88%~93%,是胸片检查的2~8倍[2]。本研究中采用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结果显示肺部结节的检出率为82.25%,是普通胸片的2倍多,接近于常规剂量扫描的检出结果。

对比低剂量螺旋CT与常规剂量扫描的结节大小,我们发现,结节直径越大,检出率越高,而且低剂量螺旋CT检测小结节的效果更为明显。CT图像显示,恶性病灶的主要表现为空泡、分叶与毛刺等特征,此类特征是在平片中难以发现的,有利于帮助临床诊断。而且,低剂量螺旋CT能够检测出支气管中存在的病变,而这一方面常规胸片检查实为盲区。目前,胸部CT扫描的诊断价值与图像质量母庸置疑,但是CT扫描造成的辐射剂量相对较大的问题亟待解决。王敏杰[3]在报道中提出,低剂量螺旋CT完全能够满足基本的胸部扫描诊断要求,定性方面与疾病检出方面和常规剂量扫描基本一致。本研究中,常规剂量扫描的放射剂量(146.28±18.14)mGy·cm2+与低剂量螺旋CT扫描(89.24±11.69)mGy·cm2+相比明显较高,但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图像质量优良率(94.11%)相较于常规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优良率(92.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低剂量螺旋CT能够满足影像诊断要求,与刘国荣[4]报道基本一致。综上所述,低剂量螺旋CT能够有效检出肺内结节,有利于早期肺癌的及时发现与临床诊断,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1]李真林.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放射剂量评估[J].放射学实践,2010,25(03):298-300.[2]吴晓华.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发现肺结节的临床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15(04):217-218.[3]王敏杰.胸部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36(8):761-762.[4]刘国荣.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36(04):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