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情感性渗透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1

语文教学情感性渗透的思考

章双梅

章双梅(沭阳高级中学,江苏宿迁223600)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个性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换言之,情感教育就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它不仅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能够促进学生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拥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清冽的好奇心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都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因此,可以说新课程的深入推广把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来关怀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课堂教学是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因此,优化课堂很重要。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遵循教学最优化的原则,课堂教学在花费师生最少的时间的情况下,能够取得最大的效果。”

一、应从更高生命层面来重构课堂教育

要用动态的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育,把它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它不再是单纯的认知过程,而是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世界积极的关涉过程,是师生作为完整的生命体交流的过程。

语文课堂更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关照学生的情感、审美、道德生活,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体验并感悟,形成学生新的“生活世界”和“生活方式”。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其情感与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达到水乳交融,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达到共识。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我与地坛》的教学中,学生跟随着史铁生的笔迹走入了一位后天残疾人的不幸生活,体味着那种被社会遗弃的痛楚,见证着作者的新生———他们情不自禁地道出了自己心中的美好想法,进而产生了一种想歌颂生命伟力的渴望。这种情感体验能使他们在感到自己生活枯燥乏味的过程中,增加对生活深入的思考。

二、要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为突破口,激活“波澜不惊”的课堂教学

比如导入诱趣,像趣闻、对联、影视、赏物、音乐等。讲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想北平》时,拿一串糖葫芦,播放相关的音乐,说一说老北京天桥、胡同的故事,学几声老北京小贩的叫卖声,带着学生一起领略老北京的风韵,感受老舍这样的“北京人”对老北京的情感。

三、要在语文课堂上诱导学生进入角色“感”语文

让学生能够体验真情,充分发挥想象,再现画面,从而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在美妙的徜徉中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到现有生活的幸福和可贵。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的《北方》在教师深情地朗读中,学生们渐入佳境,听得如痴如醉,脑海中不时地再现着漫天飘飞的白色纤维,在曼妙的画面中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和执着,内心升华着对北方人民的讴歌,从而与作者达成共鸣,对北方产生了敬畏之情。

四、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情感

在讲《雷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戏剧的舞台表现形式和人物的性格特征,可先播放视频段落,与学生一起边看边评,让学生初步了解戏剧的一些知识。在历数人物命运的过程中,逐步发掘影响人物命运走向的社会因素,从而为感受戏剧的社会教育意义做好铺垫。

五、以课外促课内,深入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底蕴

课堂内典范性作品的语言,无不深蕴着浓郁的感情。或寓于叙事议理之中,或寓于绘景状物之内,深浓郁厚的情感表现得深婉曲折、含蓄蕴藉,只有用心体会、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到这种令人陶醉的语言描写表现上的醇美情致。优化的课堂教学之后,学生已不再停留在接受体悟文章的优美上,他们渐渐地拿出自己的笔,描绘心中的感慨和遗憾,并勾画着美好的憧憬,内心升腾的情感汩汩流淌。

重视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也是渗透情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友爱融洽的人际环境是情感教育实施的必要条件。教学中要求教师、学生要真诚、表里如一,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沟通。《十八岁及其他》的教学在教师和学生在讨论父母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中进行,学生畅所欲言,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对事情做出了相应的评价,增强了他们的情感愉悦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激励性评价,多给学生成功机会和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旦建立,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

当然,正确的评价观是情感教育要实施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策略。情感教育的评价观认为,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情感体验,而不在于选优汰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更具实效性和深刻性,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

情感渗透不仅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乏情感的教学不可能培养出具有整体生命意义的人。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要求教师要重视课堂生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讲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注意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的协调,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情理、情趣、情态来激发学生的情思,焕发学生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