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十针治疗呃逆43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老十针治疗呃逆43例

张颖东李群昆

张颖东李群昆(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中医科650200)

【摘要】“老十针”是王乐亭教授根据《脾胃论》中补中益气汤及调中益气汤的方义,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著名针灸处方,临床用之治疗胃炎、胃痉挛、肠炎、消化不良、神经衰弱等,应用极广。笔者用之治疗呃逆,疗效显著。

【关键词】老十针呃逆

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轻者偶然发作,不治自愈,重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需要治疗。笔者运用针刺,以“老十针”取穴,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全部为门诊患者,其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一天,最长三月,其中单纯性隔肌痉挛15例,慢性胃炎13例,脑血管意外11,肝硬化腹水2例,恶病质术后2例.

2、治疗方法

2.1取穴

老十针: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双)、内关(双)、足三里(双)、共十个穴位。

2.2操作方法

患者取卧位,常规消毒所取穴位,取消毒后的30号毫针,快速刺入以上各穴,采用平补平泻法,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留针30分钟,如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者,可在内关(双)、足三里(双)上接电针,选连续波,中、高频率,电流到患者耐受为度。持续20分钟,以上方法,每日一次,5次1疗程,2个疗程呃逆不止者作无效处理。

3、治疗结果

治疗1-2个疗程后,本组43例患者中,临床治愈:呃逆症状消失,随诊1年未复发者31例,占72.1%;好转:呃逆减轻,对患者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者10例,占23.3%;无效:患者呃逆症状无改善者2例,占4.65%,总有效率95.34%。

4、典型病例

刘××,男,47岁,干部,2010年5月3日就诊,自诉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数日前不慎受寒而出现呃逆,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而来就诊,来时患者呃逆频作,胃脘不舒,纳差,头晕,舌淡苔薄白,脉沉。诊断为呃逆(脾胃虚寒,胃气上逆),即采用上述方法治疗,一次呃止。第二日又因受寒而发,再针一次而告痊愈。

5、体会

“老十针”为王乐亭教授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针灸处方之一,其它如“手足十二针”治中风,“督脉十三针”治痿证。“五脏俞加膈俞”通调全身气血阴阳等均在这一时期形成,可以说每一处方均是王老通读经典,并经临床千锤百炼而成,代表了王老学术思想的最精华部份,对当代针灸处方学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值得更为广泛的继承与发扬。

王老认为中医治疗强调治病以求其本,治其本,以胃为先。《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云:“脾者,土也,治中央。”脾为大脏,灌溉血旁,主远化升清。脾胃主一身之气机,脾升胃降,升降平衡,一身之气机才可正常运行。“老十针”中,三脘配天枢,气海能理脾和胃,助脾胃运化,内关通阴维脉能宽胸理气,足三里胃经之合穴,具有健脾和胃,通调脏腑之功,诸穴相配共奏升清降浊,调理胃肠之效。而呃逆一症其病机不外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而成。而“老十针”通调脾胃之气机,使脾升胃降,气机顺达,则其症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