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的几点思考

/ 2

新时期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的几点思考

朱炳礼

朱炳礼

【中图分类号】R3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306-0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建设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党员队伍,不仅关系到能否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而且关系到能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大问题。可见,加强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切实抓好先进性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素质

提高党员素质,重在抓好教育。党员教育,是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党员是构成党的细胞,党员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而党员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各级党组织对广大党员实施教育来完成的。这种教育,对提高广大党员素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前,就我们党员队伍状况来看,总体上讲是好的,是能够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也确有一部分党员的党员意识淡薄了,不能在群众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展现先进性,他们对党的“理想”、“信念”产生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被扭曲,甚至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滑向以权谋私、贪脏枉法的深渊,其个体行为削弱了党的先进性的群众认同基础,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因此,一个政党在整体上是否具有战斗力、不完全在于数量的多少,关键是要看党员队伍的素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一个突出的要求就是要增强党性锻炼,加强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近年来,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创先争优等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党员素质,使党员永葆先进性。因此,各级党组织在对广大党员开展系列教育时,要注重贴近党员的思想脉博,做到有的放矢。我们每一个党员都应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到这一系列活动中来,并通过学习教育,切实帮助广大党员弄懂:什么是合格共产党员,什么是不合格党员;哪些是党员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党员要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进而搞清党员与群众的关系;远大目标与本职工作的关系;党的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奉献与报酬的关系。从而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增强党的意识和忧患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展现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

2注重把好发展党员的“入口关”和解决“出口”不畅的问题,确保党员队伍的质量和纯洁性

在发展党员的“进口关”上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是确保党员质量、加强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的关键环节。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就提出:“我们这个党要恢复优良的传统和作风有一个党员要合格的问题。合不合乎党员的资格,合不合乎党员的条件,这个问题不只是提到新党员面前,也提到一些老党员面前了”。因此,共产党员的力量和作用,主要不在于党员的数量,而在于党员的质量。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格按照组织程序,任何人不得搞特殊照顾或随意降低标准,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以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目前,我们的党员数量已经达8000多万,党员发展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应当看到,在这支庞大的党员队伍里,确实存在一些不合格党员。近年来,我们在严把发展党员“进口关”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如何疏通“出口”及时处置一些不合格党员,以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3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建立健全党员队伍自我约束机制

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建立健全党员队伍自我约束机制,这是保证党员入党后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前提,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前提,更是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战斗力,要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原则,以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和相关的党内法规为依据,规范党员的言行,建立自我约束机制,使党员自觉做到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同时对党员实行规范化管理,其具体要求是:一是管理制度化;要针对党员的思想和特点,研究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二是管理目标化。要根据单位的工作任务,制订明确的管理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方法、步骤和措施;三是要按照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要求,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制。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的管理工作,要做到“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的指示、决议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有利于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党员与组织,党员与群众的联系。

4强化党内监督,从源头上扼制腐败现象的滋生

党内监督是指党组织对上级、同级、下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有组织的监督,是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的一项有力措施。监督实质上是对权力的监督,而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就必须会产生腐败现象。因此要消除腐败现象,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首先要强化本单位组织内部制约机制,以此来约束和规范本组织内部意志和行动。其次,要逐步完善上下、左右不同党组织之间的外部制约机制,以此来互相约束。要强化监督的制约与制衡。一方面要严格组织生活。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之一。《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非群众监督。”使党的组织生活成为党员履行义务、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途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应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虚心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另一方面要健全和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如党委、纪委党内报告及情况通报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制度;党员领导干部个人收入登记上报制度等。在强化党内监督的同时,还要注意发挥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等的作用,逐步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监督网络。

作者单位:210000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