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1

语文教学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刘向东

刘向东(虞城县王集一中河南商丘476300)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2-0000-01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难出成绩,效率低下的问题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中学生开设的所有课程中,语文课是占时最多的课程之一,一般每周5到7节,300分钟左右。毫无疑问,课时占得多,教师投入的教学时间多,学生投入的学习时间也多,师生耗费的精力也就越大,结果是什么样呢?教师们忙忙碌碌没有得到相应的教学汇报,学生们辛辛苦苦达不到预期的学习目标,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投入和收获不能成正比。问题的症结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其实教学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不能得以大面积提高,这主要跟教师的备课有关,语文教师要想教出好成绩,就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

首先,语文教学要“备”学生。所谓“备”学生,就是语文教师要对班上的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看他们对学过的语文知识掌握的情况,听说读写能力如何,对语文课有没有浓厚的兴趣。而后通过调查,摸清班内学生语文成绩优、中、差所占的比例,从而确定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对于新入校学生和新接管的班级,教师更要深入下去了解学生,甚至要通过一两次摸底考试来达到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掌控。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在教学之前对学生有了深刻的了解,知道学生适合怎样的知识需求,需要什么样的教学风格,这样的教学还能不出成绩,还能投入和收获不成正比?

其次,语文教学要“备”目标。所谓“备”目标,就是教师要知道学生该学什么,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不相同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篇目设计不同的目标。例如《听潮》一文,这是一篇内容丰富,借景抒情的优美散文,教师要想实现让学生学会享受美、欣赏美,从中得到深邃的人生启迪的目标,就要巧妙设计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背诵的前提下,懂得这“伟大的乐章”的深刻含义。

第三,语文教学要“备”重点。所谓“备”重点,就是教师的教学内容要讲到点子上,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如果还是按照过去的老套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就很难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做到提纲挈领,统领全局,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卖炭翁》时,教师可就“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愿”字,剖析卖炭老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激起学生对卖炭老人的同情和对封建社会官僚的憎恶之情。需要一提的是,有些课文,如《故乡》,它不仅有重点,还有难点和要点,而这些又是一个有机的辩证的统一体,备课时也不得忽视。《故乡》的重点是写闰土和杨二嫂的不幸遭遇;难点有好几处,如自然景物描写及内容深邃,含义深湛,富有深刻哲理意义的最后一段课文;要点是写“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经过情况,突出地写了“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这些丰富而重要的内容,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深刻理解。

第四,语文教学要“备”最终目的。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能力培养过程离不开训练,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

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如《桃花源记》的教学,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妻子”在文中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本文中像这种文字形式相同而古今词义不同的情况,你能找出几例?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理解“妻子”这一古今词的意义,但它在提问方式上却转向操作能力的要求,这就使学生的求同思维和归纳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