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疗效分析

陈凯

陈凯(涟水县人民医院眼科江苏涟水223400)

【中图分类号】R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6-0200-01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临床效果。方法对176例(188眼)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一周视力检查:视力0.6以上者87眼占46.27%;术后一月视力检查:视力0.6以上者168眼占89.36%。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较好。

【关键词】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广大农村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占盲目和低视力病例的40.6%[1]。治疗以手术为主,人工晶体植入有肯定的效果。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由于其切口小,无缝线,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2,3]而被基层医院广泛应用。我院自开展此项手术以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近一年来的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176例(188眼),男101例(106眼),女75例(82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163例(175眼),外伤性白内障5例(5眼),并发性白内障8例(8眼)。

1.2手术方法

术前3天术眼滴用抗生素眼液,冲洗泪道和结膜囊,测量眼压。术前复方托比卡胺充分散瞳,0.4%盐酸奥布卡因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等量混合后作球周麻醉,压迫眼球10分钟以软化眼球,降低眼压,以防术中玻璃体脱出。开睑器开睑并置于显微镜下:上直肌缝线固定,作以上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12点角膜缘后作长约5.5mm巩膜反眉弓切口,向前做巩膜隧道进入透明角膜区1.5mm,3点辅助切口。12点穿刺进入前房,注入粘弹剂。开罐式截囊或连续环形撕囊,直径6mm。水分离,水分层,拨核旋核入前房,扩大内切口,伸入碎核垫板,劈核刀手法碎核为均等的2块或3块后分次娩出。注吸器清除皮质并对后囊拋光。囊袋内或睫状沟内植入人工晶体,吸除前房内残留的粘弹剂,并自侧切口注水形成前房,检查切口水密情况。巩膜切口无需缝合。对合球结膜。

1.3术后处理

结膜囊涂复方妥布霉素眼膏,丝绸带包扎。全身使用抗生素激素,次日换药,3天后停全身用药,局部开始滴用抗生素激素眼液,晚用复方托比卡胺散瞳一次,局部用药持续一月。

2.结果

2.1视力

术后一周视力检查:视力0.3以上者85眼,0.6以上者87眼占46.27%;术后一月视力检查:0.3以下者9眼,0.3以上者11眼,0.6以上者168眼占89.36%。0.3以下者中高血压视网膜病2眼,糖尿病视网膜病3眼,高度近视视网膜病2眼。

2.2手术并发症

术中并发症:前房积血2例(2眼),虹膜脱出4例(4眼),后囊膜破裂6例(6眼),玻璃体脱出1例(1眼),放弃植入人工晶体1例(1眼)。

术后并发症:角膜内皮水肿26例(28眼),前房纤维渗出2例(2眼),后囊膜混浊20例(20眼),术后一过性高眼压2例(2眼),化脓性眼内炎1例(1眼)。

3.讨论

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已成为白内障的首选术式。但传统的大切口手术后切口愈合引起角膜散光成为影响术后裸眼视力的首要因素[4]。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角膜散光小,但因仪器昂贵,基层医院不具备开展条件。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是90年代开始普及的一项新技术,因其不需要特殊设备,手术技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效果可靠,适应症广,且能取得于超声乳化手术相似的效果[5]。为此我们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方式。其特点是切口小,无需缝合,手术时间短,愈合快,术后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好。

我们采用表面麻醉联合球周麻醉下手术,不但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减少了以往麻醉方式带来的并发症,缓解患者因开睑器开睑及上直肌吊线带来的紧张与不适,让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手术。

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影响术后的效果。术中并发症有:前房积血2眼,术后给予止血剂,甘露醇静脉滴注3天后吸收。虹膜脱出4眼,多在娩核时发生。主要由于巩膜切口靠后及拖动晶状体圈匙带动所致,改善切口位置及娩核时动作轻柔可以避免。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是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娩核和清除皮质是最容易发生后囊膜破裂的操作[6]。后囊膜破口小时,立即注入粘弹剂,利用其的假可塑性和轻推压作用,分离玻璃体和晶状体皮质,避开玻璃体,用干吸法吸残留的晶体皮质,保护后囊膜,防止后囊膜裂口进一步扩大[7];然后根据裂口的大小植入晶体于囊袋内或睫状沟内。本文中后囊膜破裂6眼。其中1眼有较多的玻璃体脱出,行前段玻切后而放弃植入晶体。术后并发症有:角膜内皮水肿28眼,主要是由于娩核,劈核及注吸皮质等操作造成的。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器械进入前房的次数及使用足量的粘弹剂。遇极硬核时,我们将核劈为均等的3块后再娩出,以减少内皮水肿的发生和娩核困难。前房纤维渗出2眼,术后给予结膜下注射庆大与地米,点用复方妥布霉素眼液后改善。后囊膜混浊为白内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数周即可发生,发生率为0.7—47.6%[8],主要与免疫反应及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增生有关。本文中后囊混浊20眼,发生率为10.6%,行后囊膜激光切开后视力改善。一过性高眼压2眼与术后粘弹剂残留有关,术后给予甘露醇静滴3天后症状消失。化脓性眼内炎1眼发生于术后第二天,给予结膜下注射庆大与地米隔日一次,共5次,晚睡时涂复方妥布霉素眼膏,全身使用抗生素后,前房积脓吸收,炎症消退,但患者视力无改善。

总之,我们认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克服了长期角膜缘大切口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术后散光[9],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中对患者刺激小,术后恢复快,适于基层医院,应用前景好。

参考文献

[1]廖志敏.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后低视力的原因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7,29(1):24.

[2]张效房,吕勇,马静等.介绍一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0,22(5):501-502.

[3]吴仲新.适于基层医院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9,21(6):614.

[4]陆道炎,张效房.陆国生等.国外白内障与人工晶体手术的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1993,29:8

[5]胡晓耘,陶黎明.白内障小切口非超乳与超乳摘出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8,30(5):396.

[6]李连伦.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应用[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8,30(4):315.

[7]俞颂平.静态抽吸法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后囊破裂时的应用[J].临床眼科杂志.2001,9(4):209-210.

[8]葛坚.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7.

[9]杨建,孙峰,吴兵等.小切口手法碎核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0,32(10):800.